遺言

1 何以遺言

想寫這個很久了,不是嗎。不知道何時就真的突然消失在這個世界了,帶著那么多的眷念與不甘。也許不會有。在這個時代,突然消失和離去也并非難事。但那些話,那些一瞬而過的念頭,那些內心最陰暗的想法和欲念,對這個世界最無言的告別,是不是也要留一點呢。應該留一點兒的的,也許會有人有所期待呢?

大概也是覺得無甚意思。思考,真的就可以改變什么么。存在的意義呢?隨波逐流,過完這一輩子?我們要尋求什么?這一生所為何?這些無聊也無趣還有些莫名其妙的問題總是時不時出現在我的腦海。尤其在深夜,在疲憊的時候,無比的清晰。這時候,最想談一談假如我真的離去了,我想對這個世界說些什么呢。

我時常覺得我一無所求。我無欲無求,沒有什么是我特別想得到的,特別渴望的。我也不知道自己存在的價值是什么,我為什么要在這里,我怎么就是現在這樣的呢?太多的問題我無法自我解答。我每天在問自己,也在煎熬自己。但每天看到陽光的一瞬間,我又充滿了茍存下去的膨脹。這短短的二十幾年,能有什么想要說的呢。能有多少經歷呢。紅塵飄過,不過一點兒親情,不知道算不上的愛情和無病呻吟的啥問題而已。但沒關系的,是嗎,假如真的離去了。我想說些什么呢。

看了一些書,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思考,但總歸是寫不出來那種心底的吶喊。要面對內心最黑暗的欲念嗎?要把其展示出來嗎?是否有這個勇氣。不一定有。有時候,我覺得,人就是一個個體,個體的命運和任何人沒有關系,其他人代替不了你的任何感受和經歷,也緩解不了你個體的那種孤獨感。也許我這樣說顯得有些無情和冷漠,但很多時候我的確會這樣想。個體所受的痛苦、所經歷的生死,任何其他人都無能為力。我們每個人只不過在徒勞的掙扎而已。

(2017.3.6更新補充)昨日驚聞一初中同學意外去世,實在不可思議,還是軍校生,按理說身體是很好的。死因還不詳,只是說排除他殺和自殺。去年年前就已經走了,他父母時隔將近2個月到昨天才借用他朋友圈發表聲明。獲悉消息的那一刻,我有些恍惚,生命真的如此脆弱,來不及任何眷念就真的不在了。本來寫此篇的心意也漸漸倦怠了,想想還是要完成。也算一個對世界的告別,假如真的突然離去。

2 對媽媽說的話

我想啊,最傷心的大概就是媽媽了。辛辛苦苦一輩子,日日盼著我們長大。倘若啊,真的突然消失了,媽媽該是多么的傷心欲絕。我可以勸媽媽不要傷心么,不能。對媽媽最初的記憶是什么呢。有幾個場景甚是清晰,那些聽媽媽說來的便不再贅述。因著初中就開始寄宿生活,媽媽也外出打工,恰恰開始記事的年齡,與媽媽的共同記憶卻有些單薄。但媽媽總是一個溫暖的記憶和依靠。

第一個記憶。媽媽要去菜地里挖地種菜,我總喜歡跟著去。有一次,我拿著一個菜籃子,有一把小小的鋤頭放在籃子里,從家里到對面馬路,過一個田壟的時候(現在已經沒有了,變成寬路了),我不知怎么地失足摔下面的水田里去了,媽媽驚嚇得生怕菜籃子里的鋤頭掉出來砸到我頭上,幸虧沒事。此外,我總喜歡去地里田里接干農活的媽媽回家,大概是總希望早一點見到媽媽。有一天傍晚,我又去接媽媽回家,這時候大一些了,我幫媽媽扛著鋤頭,走在媽媽前面,結果一失手沒把住鋤頭,鋤頭掉地上,鋤頭把反彈過去打到媽媽的頭,打得很重,現在想起來還心有余悸。

第二個記憶。小學五年級還是六年級的時候吧,由于感冒引起甲肝。除了醫院打針吃藥外,媽媽還四處找土藥方給我治療。記得有一個是用草藥煮瘦肉,很苦,媽媽給我放了很多糖。

第三個記憶是一個想起來心懷內疚的記憶。小學。那時候家里經濟條件不怎么好,沒什么錢,可以說有些拮據。有一次學校組織去縣里森林公園玩,說可以帶些錢,照相一張一元。好像是與幾個好友約著要照幾張,還想著要些錢買零食。出發那天早上問媽媽要錢,十塊還是二十塊記不清了,媽媽說沒有,我怎么鬧的也不記得了。只記得媽媽從床上跳起來披頭散發,沖到門外,有些歇斯底里的把家里最后的十塊錢扔到我面前的樣子。其實,后來我好像也沒照多少相片,零食也沒怎么買,似乎是把錢又還了一些給媽媽。我總是想起這一幕來,心酸不已。那時候也算懂事,偏偏那一次不知怎么了。

第四個記憶。初中的時候,睡眠不好,神經衰弱。媽媽各處咨詢藥方,主要是食療,有時候是一些書上的,有時候是電視里的,有時候是別人講的。做的最多的我記得是百合蓮子桂圓粥。有一次半夜醒來聽見樓下錘子敲得砰砰的,后來才知道是媽媽在敲白蓮子,為了把白蓮心拿出來,不讓我吃著苦,這一幕我記得還寫過一篇作文。

第五個記憶也是初中時候。剛剛初一吧,去縣里寄宿,半個月放一次假。一開始媽媽還沒有出去打工,我記得我會每天第一個沖出宿舍大樓給媽媽打電話,夏天早上五點多,冬天六點多。那時候還是IC卡和200卡的公共電話,學校還沒有多少臺,后來畢業的時候倒是到處增加了不少,現在大概也用不上了。每天早上起床鈴一響,就迅速彈起來洗漱奔跑著去電話亭給媽媽打電話。每次接通電話,聽到媽媽的聲音都很開心。后來,以及現在,大概沒有當初那種滿足和喜悅了,那是一個少年對媽媽的依戀。

第六個記憶呢,大概是高三畢業吧。那年媽媽在一個私人鋼絲球場做工,我高考后也去了,和媽媽一起做。工作很累,早上七點多做到晚上八九點,計件算錢,我和媽媽兩個人一個月也才大概三千多。早餐是自己解決,媽媽甚至舍不得買一個包子吃,卻總是給我還有買牛奶。中午媽媽也不休息,卻總是讓我休息。晚上結束一天勞作后,還要幫我洗衣服。現在想想,那兩個月大概也是我記事懂事以來和媽媽共同相處時間最長的了,有媽媽在身邊的日子真讓人懷念。每天也很簡單地體力活,枯燥而乏味,但現在看來卻是最幸福不過的了,沒有那么多心事和擔憂,沒有那么多心思和做作。還有媽媽陪伴。

其他的記憶呢。就是媽媽真的一天一天老了。頭發不知不覺就白了。但回家因為有媽媽在還是很多的掛念和留戀。回到家就是什么都不要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雖然有所愧疚但總是肆意的享受著媽媽的關心和愛。很簡單,也讓人迷醉,或者說消沉的鄉下滿足生活,讓人忘記外面的燈紅酒綠,只有粗茶淡飯。大概前幾年假期回家,晚上睡覺還迷迷糊糊感覺媽媽有進房間給我蓋被子,因為沒有裝門還拿東西把門口擋住,怕風吹到我。

媽媽最熱衷的的事,就是回家了給我們燉各種湯。湘菜大概平常多以大火爆炒為主為主,重油多鹽偏辣。燉、蒸、烤等烹飪方式用的很少,所以燉湯在媽媽看來就是很補的。一般是燉排骨、燉雞。燉排骨的話有時放桂圓紅棗,有時放淮山、有時放玉米(去年過年回家居然還吃到了媽媽七八月種的玉米),有時放白蓮子;燉雞呢,一般是清燉骨頭多的部分,雞胸肉雞腿肉拿來炒著下燉湯,有時燉湯也配中藥。其余呢,大概是會配去濕藥燉雞蛋或者鴨蛋,說是可以去掉體內濕氣。要不然呢,就直接煮好幾個水煮蛋或者下面的時候煎兩個荷包蛋。啊哈,早上千呼萬喚才起床,吃到一碗下面臥著荷包蛋的清水面都很是滿足。

媽媽的身體,一直不太好,是由于早年勞作過度的緣故。那時候,爸爸在外面務工,家里田里土里所有活都是媽媽一個人的。媽媽喜歡傾訴她當年吃過的苦,受過的難,每次周而復始,每次我都靜靜聽著,但有時候也會不耐煩的打斷她。那些過往的苦難我顯然是無從得知的,但最后只有什么呢,只有歷史。誰能去責怪歷史呢。我時常擔心媽媽有一日病倒,而我還無能為力。去年陪媽媽去醫院檢查,藥拿了一堆,X/CT檢查卻總是沒有病因,只是莫名的疼痛或者腫脹。近幾日,又聽姐說媽媽要去醫院看病。希望不要有事。我想著給媽媽買一些保險,但姐說他們年齡大了,體檢不好過了。

媽媽今年在家忙著帶外孫女,我想她當年也是這樣帶我和姐姐的。琪琪還沒有一歲吧,八九個月,現在媽媽一個人帶著在家。媽媽時不時會發個小視頻到姐、姐夫、我、媽媽四個人的微信群里,昨天還發了張自拍。媽媽總是會想著法子給琪琪做吃的,反正是一些我們不知道的東西,燉著啊,蒸著啥的,每次都很有耐心的喂琪琪。有時候,琪琪不愛吃,把頭撇過去,把勺子打掉撥開,媽媽總是會嘴里嘟囔著一些話,然后很有耐心的喂。有時候,琪琪會哭,姐呢哄一下就不耐煩了,只有媽媽每次上前抱到她自己懷里,哼著搖著哄琪琪睡覺。有時候啊,真擔心媽媽身體熬壞,總感覺她睡眠不夠,晚上等我們都睡了她才睡,都十一二點了,早上呢,起得很早,趕在我們沒起來之前洗衣服、掃地,然后做早餐給我們。中午姐要午睡呢,媽媽又要帶琪琪?,F在媽媽一個人帶琪琪,肯定睡眠更加不夠了。不過啊,媽媽大概也樂在其中吧。

近來啊,媽媽已經明著暗里叫我給她啊找媳婦了。

2 對爸爸說的話

爸爸啊,其實一直很少有交流啊。印象中,爸爸幾乎長年在外務工,到后來,我初中開始寄宿,到現在,也就是暑假和過年的時候才會見一面了。有了手機后,大概一周還會打幾個電話給爸爸。每次對話都是:爸爸,吃飯了嗎?吃了,你吃了嗎?吃了。還有啥事嗎?沒有。好。然后掛了。有時候會加問一句有沒有打電話給媽媽?;蛘咤X夠不夠花?,F在依然是這樣的對話。

爸爸啊,是個木匠,是個木工,算是一個有門手藝的人了。村子里,爸爸那一代人要么是木工,要么是泥水匠,現在活絡于各個都市大建筑工地上的也只有爸爸他們這個時代的人了。我們這一輩的都去學挖掘機、電工之類的去了,要么就是直接出去打工。那個時代,正在過來。

大概其實每個人渴望被人認可就是從渴望得到爸爸媽媽的愛開始的。我自然不例外?,F在對爸爸最初的記憶就是渴望爸爸的愛和關注。大概是小學時吧,不知道是幾年級,那時候爸爸做木材生意,要把收到的樹拉倒鋸木廠鋸成櫞木,再賣掉。那時候鋸木廠就在我就讀的小學對面。有一次我知道爸爸要來鋸木廠加工木材,心里就一直在期待爸爸會不會來看看我。那時候真的沒什么吃的,幾乎沒什么零食,但我好像很希望爸爸會買一點雞蛋糕來。因為記得有一次姐姐生比還是啥爸爸就買了雞蛋糕。應該是雞蛋糕,我記得還是做成各種小動物形狀的,后來再也沒有見過也沒有吃過那樣想吃的蛋糕。這是對腦海里對爸爸最初的記憶了。

第二個關于爸爸的深刻記憶呢,是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得了甲肝,上面也有寫到的。隔一兩個月,要去縣里人民醫院抽血化驗,拿藥。每次都是爸爸跟我去,要空著肚子去,抽完血才能吃東西。還要去的很早,到縣里抽完血有時候才八點多。爸爸會帶我去吃一碗面,有一次還帶我吃了一頓餃子。哈,那時候吃一碗面或者一頓餃子都很開心。有時,爸爸還會把他那一碗的肉或者雞蛋給我。有時啊,爸爸會帶我去縣里的叔叔家或者另一個開店的表叔叔家。記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在叔叔家把樟腦丸當零食吃了,吃到嘴里不對勁才發現,哈哈。

第三個關于爸爸的深刻記憶呢。是小升初的時候,爸爸帶著我去縣里初中考試。報名是叔叔幫忙報的,好像也是做叔叔一個同事的車去的,但是那天車特別多,那路又很窄,堵在距離學校二三公里的地方動不了。爸爸帶著我徒步走過去的。關于考試和其他并不記得了,但是記得爸爸帶我回叔叔家是走的浮橋,現在已經新修了兩座大橋了。那是六七月吧,反正很熱,過了浮橋沒走一會,爸爸問我吃不吃甜筒或者冰淇淋。當然吃啊,這在我想來是不可思議的,因為爸爸常年不在家和他平常一說話就很大聲并且臉色很可怕的緣故,爸爸主動買吃的給我是從來沒有想過的。后來,我和爸爸一人一個甜筒,我記得爸爸還牽著我的手。后來那條路,我上初中高中一個人走過很多遍,浮橋沒有了,街道也變了,但那年夏天爸爸和我一起吃甜筒依然留在我的記憶里。

第四個關于爸爸的深刻記憶,是初中的時候。初中寄宿,很多家長都會帶著飯菜提著水果牛奶來看孩子。我想,我也是期待的,雖然心里很懂,爸爸媽媽沒有時間來看我,我應該一個人過得很好,不要讓他們擔心。爸爸還真看過我幾次,印象中只有兩次,但應該不止。有一次是爸爸不知道從哪里回來,應該是比較遠的地方,到了縣里后時間還早,就來了一趟學校。我清楚地記得爸爸買的水果是幾個蘋果、幾個香蕉,還有幾顆荔枝。怎么說呢,當時真的很開心,特別是看到有荔枝,雖然只有幾顆,可能不到十顆吧??赡馨职窒胱屛覈L嘗,自己都沒舍得吃吧。第二次爸爸來看我的記憶想起來就比較心酸了,或者說有些悲憫吧。那應該是奶奶有一年生日吧,我在校沒有回家,爸爸下午就去工地,然后說給我送點菜,滿心歡喜的等待著。最后,爸爸匆匆送到的是用塑料袋裝著的一點點辣椒炒肉,大概半飯碗都沒有。就是現在最普通的塑料袋裝著的,講道理的話那種塑料袋是不能用來這樣裝熱的食物的,但那時誰會在意呢。紅色的,油油的。讓現在很多人看了大概會嫌棄甚至鄙夷吧。然而,重點是什么呢,那天一下課,我手里抓著那油乎乎的塑料袋,一只手里拿著碗,從教室飛奔往食堂,心里還是美滋滋的想著有肉吃呢,即使那時候也有些嫌棄那個油乎乎的塑料袋,不過抵不住家里菜的香味。結果下樓梯的時候,塑料袋掉了,我趕緊去撿,現在想想還活著也是命大(后來初中學校發生一起下課踩踏事件,窒息死亡九個人)。一下課,大家在樓梯上飛奔,人又源源不斷下來,紅色的油乎乎的塑料袋已經被人踢著滾著不知道去哪里了,而我貓在人流中奮力的抓住了。等我拿到手的時候,那些油流出來的更多了,塑料袋外面還粘著沙粒灰塵,但我那晚還是把那一點點辣椒炒肉吃得很香。事后甚至現在,我想起這一幕都不由得有些五味雜陳,不知道是一種什么心情。

第五個關于爸爸的記憶則是我一度想要寫成小說的一個場景。也是高考畢業后和媽媽在那個鋼絲廠打工時的記憶,那時候爸爸在同一個城市的工地上,但也要轉好幾趟公交車。有一天吧,應該是七月最熱的那一陣子,和媽媽說去爸爸那里看看。那天,太陽很毒很辣,被太陽曬得心煩氣躁,公交車都大概坐了二三個小時,到的時候還不到中午十二點,爸爸其實還不到下工的點,十二點才下工。爸爸提前下工來公交站臺接我和媽媽,太陽底下,遠遠地看到爸爸一身濕透了的工裝,貼在身上,上面斑斑駁駁的印跡、水泥漿已經洗不掉了;黃色的安全帽依然戴在爸爸頭上,顯得有些大;手上拎著一個用來裝開水的大可樂瓶,已經被開水燙的變形了,上面也是泥水斑駁;爸爸皮膚被曬得黝黑黝黑,是那種被太陽曬得過久導致的黑中帶紅;汗水更是像無數條小溪從頭往下。我和媽媽朝爸爸迎上去,爸爸和相遇時,爸爸黝黑的臉卻是完全展開的笑,問了第一句話:熱嗎。買個西瓜吃不。當時,差點淚水和汗水夾雜著出來,心頭一陣心酸,哽咽著。

爸爸帶著我和媽媽走到他們吃飯的地方去的時候,附近工地的工人也下工了,三五成群,光著膀子的,提著冰啤酒的,有男的也有女的,就這樣浩浩蕩蕩走往各自吃飯的地方。路上一片揚塵,但無人在意。那一溜都是小館子或者搭建的臨時棚戶,有的人就拿著那種大鋼碗蹲在路邊吃。并不像現在工地上有的那種集裝箱房或者臨時瓦鋼房。不過,爸爸他們吃飯的地方還好,外頭是一間平房,剛好夠擺兩張桌子,里面是廚房和工頭的房間。工頭的老婆負責煮飯菜,大概負責十幾個工人的伙食。據說還和我們家一個姑父有點親戚關系,所以顯得還算熱情。爸爸說已經交代了我和媽媽要來,叫多煮些飯。到了吃飯的平房的時候,其他工人也陸陸續續下工來吃飯了,行頭和爸爸無異,甚至還有幾個和我一般年齡的小伙子夾雜其中,是不讀書了跟著家里叔叔伯伯出來的,也有跟著老鄉出來的。

飯菜已經擺上桌了,碗是各人管各人的,各人吃完自己洗自己的。工頭的老婆給我和媽媽每人一個和爸爸他們一樣的碗和筷子,碗里面的漆已經掉了,露出黑色的鐵銹。具體什么菜并不記得了,只是記得量不多,根本不足以十幾個勞作了一上午的男子吃,大概味道也不盡人意。但是那個米飯我卻是記憶猶新的??傉f初中高中學校食堂的飯不好吃,但那是什么樣的米飯呢,黑乎乎的,還有米糠和水稻殼在里面,大概水又放多了,像一鍋粥。天氣那么熱,屋里子風扇都沒有一個,人站在原地不動汗水都直流。十幾個人吃飯,只有一個桌子,有的人站著,有的人夾了點菜蹲到外面臺階上去了,那里偶爾還有點熱風夾雜著灰塵吹來。毫無食欲。我盛了半碗,倒了一點湯,想就著湯水飯也吃一點,因為早上吃得少還坐了這么久的車也很餓。但吃到最后實在難以下咽,走到外面偷偷倒掉了一點。也有幾個工人把飯倒了。爸爸呢,爸爸根本就沒來夾菜,他盛了一點飯,倒了泡在桶里的涼茶水進去,吃開水飯,并且也沒有吃完,也倒了一點。吃完就把碗在外面的水龍頭上沖了一下,蹲在外面抽煙去了,經過我的時候問我吃飽了沒有。我想爸爸吃這么一點飯,怎么有力氣支撐自己干一下午的活呢。我甚至擔心他會低血糖或者突然暈倒。百般不是滋味。但,即使是這樣的飯,這樣的菜,這樣的環境,也并不見工人們道半句不滿意的話,大家只是把肚子填飽,談著還有多少活可以干之類的話題。

吃完飯,爸爸問我們要不要午睡一下。說著帶著我和媽媽往前走,我想大概是工地,也就是那些未完成的毛坯房里,因為聽說過有時候爸爸他們是這樣住的。走之前,爸爸還把那個變形的大可樂瓶灌滿涼茶水,下午上工要喝的。途徑的一排平房里,有人家賣點冰啤酒、小零食之類的。爸爸問我要不要喝豆奶,說著進去買了3包豆奶,五毛錢一包的那種,大概其實就是冰糖水。給了我和媽媽各一袋,在那樣熱的天,喝點冰的東西的確會舒服一點,不過那個豆奶的味道怪怪的,不知道我當時喝完了沒有。現在想起這些的記憶依然只有心酸和感慨,爸爸平時是絕不會去買豆奶喝的,只是看到我來了,這五毛錢一包的冰豆奶也算是一種很大的滿足和奢侈了。

跟著爸爸穿過了雜亂無章、到處揚塵四起的施工地,因為各種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的堆積,地面也被挖的坑坑洼洼的,很不好走,七拐八繞的才來到了一棟毛坯房里,爸爸他們住在二樓。我想要準確的描述那個場景有一些困難的。去的時候,已經有不少人在躺著閑聊了。并沒有床,只是一塊木板架在幾塊磚頭上而已,木板上一床蘆葦席,夢中翻個身,磚頭都可能散掉而被嚇醒。蚊帳呢,有的掛了,有的沒有掛,每個人木板上倒是有一個風扇,去的時候都在嗡嗡的轉著。因為那樓是框架式結構,墻面都還沒有砌,只有幾根立柱算搭起一個房子的結構了,所以那是四面通風。地面上呢,全都是煙頭,原本地面已經看不到了,被煙頭覆蓋了。還有幾個工友是和老婆一起的,還在另外一間房間里用電磁爐做飯。水呢,也沒有,要去另外一棟樓的一樓提。我和媽媽坐在爸爸床(木板)上,生怕木板承受不了重量垮掉或者滑落。環顧四周,大家都在大聲的說著話,打趣著爸爸。但無疑,每一個人都是友善的,都是真實的,汗水還在他們臉上流淌著,我感到一種無法言語的情感。一方面驚嘆爸爸生活做工環境的艱苦,一方面也感慨自己的生活來之不易,暗暗下定決心總有一天要讓爸爸不在這么辛苦。然而,過后呢,爸爸依然在那樣的工地上輾轉,而我則繼續拿著爸爸的血汗錢在光亮舒適的環境下感慨生活沒有意義。所以,我時而覺得,每個人在世上都是孤獨的,這種孤獨來源于任何一個其他個體對另一個個體的無能為力,沒有辦法改變另一個人。爸爸的生活和世界,與我的相比,總也融合不到一起去了。但我們卻又這樣不得不有一種聯系在里面。

為不耽誤爸爸午休以及下午的上工,我和媽媽坐了一下就打算回去了。爸爸執意要送我們上公交車,并且要買一個西瓜讓我和媽媽帶回去。我怏怏的說不用不用,心里實在是說不出話來。爸爸一直等到公交車開走,他才往回走,并約定過幾天他會來我和媽媽那里。坐在車上,窗外烈日依舊,不斷有人上車下車,也有提著大包小包的民工,也有這個城市的精裝白領。窗外似乎飛過一個什么,我覺得思緒跟著它飛走了。一路都難以平靜。那時,我就很想寫點什么,但我知道我寫不出心中所想,到了今天,依然沒有辦法寫出來。但總歸是寫了點什么。

并不是那么清晰,但我也還是想記一記的。其實不知道是高中時期的記憶還是大學時期的記憶了,應該是大一時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沉吟半響,流水落花覆黃梁。煙柳成行,禾間蛙鳴滿池塘。 陳年舊事,幾多韶華容易忘。問君何往,莫道天涯咫尺長。
    江寒RiversFrigid閱讀 177評論 0 0
  • 1.想告訴剛上大學時候的自己:不要以為上了大學日子就會很輕松了,踏入社會后的生活經常會很艱難。當下的努力是為了不讓...
    王大可的隨筆記閱讀 145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