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校園的路上恰巧碰到下課的人流,一群姑娘們浩浩蕩蕩的結伴而行,似是在吐槽,時不時笑聲陣陣,好不熱鬧。
另一旁抱著洗臉盆、頭發濕漉漉穿著睡衣的妹子躡手躡腳跳到路燈下,拍了拍帶著耳機背著雙肩包靜立的男生。小伙兒迅速轉身抬頭,兩人默默甜笑,靜靜注視,良久不語。
湖里的魚崽子不斷躍出水面,掀起陣陣漣漪;夜空中的云朵飄來動去,從左邊移到右邊。
風兒輕柔,溫度剛好。
校門外是上班族們匆忙回家的腳步和城市的車水馬龍,還有那些用來填飽肚子的市井夜宵攤。
突然間有些恍惚,那些我心愛的姑娘們啊。
“她們在哪里呀,我們就這樣各自奔天涯”。
01
“行了,不用你們管!”
佳妮吼完就掛斷了電話,連同她媽沒來得及念叨完的責問一起屏蔽。
“你這跟你媽講話也太兇殘了。”
“還不是她們天天念天天念,沒有男朋友的時候吵吵,有了男朋友還管東管西,那我還嫁不嫁人了!”
這是3年前佳妮剛談戀愛時每天回到宿舍母女電話架的日常。
哦,對了佳妮,我的研究生室友,一個研一每周只見3天面、研二直接見不到人,從而直接造成了我整個讀研時光基本都是獨守空房狀態的上海姑娘。
她有她的專業課,我有我的作業圈,在她談戀愛常駐校園之前,我們堪稱一個屋檐下點頭之交的典范。
每天醒來例行問好,各自出門;晚上各自回來,稍作寒暄,洗漱睡覺。
日復一日,循環往復。一度讓我這個人來瘋覺得,emmm,人和人這么客客氣氣還挺好。
都說初戀能改變一個人,那無疑,佳妮同學就是被改變最明顯的那一個。
只有畫筆和硯臺的桌子上,逐漸多了面膜和指甲油;只有一個床單和太空被的床上,開始躺上了兔子和青蛙玩偶;只有一雙運動鞋的鞋架上,高跟和長筒靴漸漸參差不齊。
晚上熄燈后,在被窩里還要跟我討論上半天“哪個是優秀男孩子該具有的品質,什么是男生真正對你感興趣的表現,他這么對我是不是不喜歡我,班里誰又喜歡上了誰”諸如此類這些本科時期就是女生宿舍臥談的常見話題。
讓我這一直公認情感開竅較晚的典型都不禁感慨,“少女總歸是要懷春的啊”。
02
而帶來這一系列變化的男孩子,是那個在佳妮導師二專課上的本科生,一個比她小三歲的北方小伙兒。
此小伙兒江湖人稱昊哥,年紀不大,臉色老成,而笑起來又一臉憨氣。
彼時佳妮只是個教他畫素描的碩士學姐,此學弟課上悶不吭聲,潛心做小弟。
課下不是給佳妮拎包,就是幫搞項目到很晚的他們買盒飯,順帶做著護花使者送到樓下,大家也一直拿他們開玩笑,“小學弟是不是對你感興趣啊”,每次佳妮也就是“啊,怎么可能,不會吧”的一臉茫然加不可置信。
橫亙在他們之間的,不只是年齡,還有無法跨越的地域問題。
一個上海姑娘,怎么可能會嫁給來自北方的鄉村青年,何況小伙兒還是一個選擇直博一條讀書路走到黑的三無青年。
可時光告訴我們,每一份認真的愛,從來都不會遭到辜負。
從一開始,我就想和你白頭。
后來的后來,就是這樣一個看似木然而又于情感一竅不通的姑娘,依然是被窩里,僅僅是在他們確認關系的兩周后,興致勃勃地構想著兩人結婚時的種種。
“以后我結婚的時候想要那種草坪婚禮。”
“一定得要四個伴娘,不過估計很難找吧”。
我也跟著莫名激動起來嚷嚷著“啊啊啊,那我預定一個,要是到時候老夫還沒結婚,一定要給你當伴娘”。
當然,我也就是氛圍所致,跟著客氣客氣,畢竟本姑娘貌美如花,就算一直是條單身狗,也不至于二十八九還沒結婚吧。
沒想到啊沒想到,人生的flag不能隨隨便便的立。
03
剛一路跋涉從魔都回到老家,微信上來了個定位,順帶“在家?我這兒離你多遠?”
一看是賈小六兒,竟然在老家的新開發風景區錄節目,一個電話過去“很近!約!來困覺!”
繼而雙方嗷嗷叫喚了2個小時,在瑟瑟發抖的北方寒夜中,從愛與婚姻聊到工作與追求。
人與人的情感中,最難得的是能夠擁有各自在生活中努力,而只需要一個開頭,便能暢聊不休的人。
縱然我們都知道,漫漫人生中其實很難陪伴彼此到最后,不在一個城市、無法同步一份情感,越往后越是不再愛與他人言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可是啊,只要你想聊,我必陪。
“你這腰真的太細了一點兒肉都沒有,好氣!不過那又怎樣,反正你沒胸,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六兒的魔性笑聲總是在這個話題的回合中達到巔峰。
“沒事兒,你有就行。”
一記黑虎掏心撲倒在床,正欲埋首胸間。
六兒一個雙腿盤龍翻身上馬,小腰子邃被大奶騎于胯下。
“好好好,停停停,孩兒他奶媽饒命。”
最怕突如其來的撓癢,只好先認慫。
爬下床之前順手揩了一記油,有奶就是爽。
老大在旁嬌笑連連,大白兔亂撞。
04
這是9年前我們相處的日常。
此后四年,每個生日過后的6天便是六兒的。
熬過的通宵、拿過的獎學金、吹過的牛皮、談過情說過的愛,彼此都參與其中。
有過互相埋怨、冷戰、競爭、隔閡,但在心底都知道,這個人,最懂也最愛你。
四年后我南下讀研,六兒和老大留省臺,此后山高水遠,再見都是按年計算。
畢業大撤退前一晚,校門口燒烤攤上,一堆畫著精致妝容的姑娘們把冰鎮扎啤喝得氣勢磅礴。
“你說說你當年好好找個身邊人談戀愛多好,這樣老娘也能有個宿舍聯誼什么的,多好玩兒。”
“你說說你就沒后悔,那個誰誰,還有那誰,還有還有,追你的那么多,怎么就認死理,你說說你這幾年談的那能叫個戀愛?!”
“你看看你倒是開心了,去大城市繼續讀書,可憐了我們要開始工作。”
“別哭啊怎么還哭上了...我這不是心疼你么,好了妞兒不哭,來來來懷里。”
在六兒的碎碎念中,向來頑固執拗的自己埋首在心愛姑娘的胸間哭成了傻逼。
都說主動離開的人是最難過的,她們在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人兒們繼續人生,只有自己走向未知。其實情感于我當時已看得釋然,那并不是愛情。
只是當時的自己并不知道,此后再也沒有姑娘能讓你這么開懷痛哭了。
情感上從來都是含蓄內斂的我們,再也沒能放肆痛快的為感情流過多少眼淚。
當然,最主要的是,時間留給姑娘們的成長機會從來也沒有很多。
所謂的跌宕起伏、蕩氣回腸的愛,只是年少時營造的浪漫心碎的假象。
后來我們看到的愛情,都是平平淡淡、能好好聊天、真誠地關愛對方,足矣。
05
時隔2年,因了一條微信“你說的要做我伴娘的”,頂著姨媽穿著超短露背小禮服的我來赴這場約定。
再見到佳妮,已經是一襲婚紗、妝容精致的準新娘了。
碩士畢業時著急忙慌的交論文、定offer、找房子,三年前六兒她們經歷的種種我才正式開始。
然后一輛金杯帶著所有的離愁別緒和留下的被褥奔向不同的居所,真正的生活撕開面具,徹底向我們涌來。
來不及好好的擁抱,也沒有認真地說再見,離開校園之后哪怕同城再見一面也都成了一改再改的延遲。
而彼此都不是那種情感濃烈至塑料姐妹花的人。
可是啊,只要你說需要,我必來。
“從校服到婚紗”,那里面有情侶的過往,也有著我們少女情懷總是詩、哪個少年不多情的青春時光。
婚禮上,作為兩個在讀博士的新人,雙方的同學堪稱史上之最。
只是,年紀越大,淚點越低。
每次看到父親將女兒的手交到新郎手上、兩人互相宣誓的階段都繃不住,而這在以前是完全無感的。
人的變化從來都是悄無聲息,所謂成長也從來都沒有驚天動地。
只是在某個瞬間或是節點,你才發現,哦,原來變了。
06
四個月前剛陪著美美走向她心愛的小哥哥,那種分享過彼此情感中所有的痛楚與甜蜜、了解兩人一路走來種種艱難的心情,在婚禮現場新人互相宣誓時,更加感同身受。
再一次看著曾經一起在街邊擼串、操場揮汗的兩人精致而又慎重的站在臺上,互表心意互訴衷腸。
越來越明白,為什么舉辦一場婚禮是成人結合必不可少的儀式。
這場最莊重的儀式中,可以直觀而又慎重的形成未來生活的基礎認知:以后,這兩個人,要風雨同舟,白頭到老了。
昊哥的發言樸實動人,“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們一路跌跌撞撞一起成長的伙伴,我們見證了彼此最青澀的樣子,也見證了彼此的成長和蛻變,希望未來的路上,大家一起加油,茍,勿。”
新郎的父親在臺子上偷偷抹眼淚,這個樸實的莊稼漢,也許是欣慰兒子終于培養成才;也許亦在感慨,畢竟作為子女結婚生子大過天的北方人,沿襲著南方的套路來舉辦兒子的婚禮,該是怎樣的不是滋味。
然而無論如何,以后的道路,都由佳妮和昊哥一起走下去了。
她說"十一我沒假,你在的家就是我過的十五月圓";
她說“趁陽光正好? 微風不燥? 趁你還年輕? Ta還未老? 去見你想見的人吧”;
她說“麗姐你也要加油啊,肯定會幸福的”;
她說“帥鍋我這兒葡萄可新鮮了,趁你在家,等我摘好了給你送家里去順便看看阿姨哈”;
她說“在外面太累了就回來吧,我們一輩子在一起”;
她說“咱大侄子真好看,老大你也趕緊生啊。還有,到時候咱們一起扯證吧”。
......
那么,問題來了,誰給誰做伴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