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把身邊發生的有趣的事寫在一張便利貼上或者是分享在朋友圈里。
喜歡朋友們在底下一句句的評論,點開那個小紅圈圈,然后一個人躺在床上傻笑,挨個回復她們。
去書店時,在二樓看見一對couple,女孩化著淡妝倚在書架上,手里翻著一薄本專業國畫書,兩腳交叉著,邊看邊笑,看名家的書畫作品怎么會笑呢。當然不是在笑書,而是在笑人。男孩面對著比他低一頭的女孩側站著,低聲唱著一首英文歌,聲音很小,路過時剛好可以聽見。男孩的聲音很好聽,這個不算角落的角落,陽光很好,真的很需要一架單反,記錄下這一美好的時刻。想起一句之前不知道在哪看過的小詩:低頭為你淺唱,抬眉為你淺笑。大概就是如此吧。
上高中的時候,是很喜歡看韓劇的。很多不切實際的少女幻想在韓劇中都得到實現了?,F實中的很多女孩都想著自己的另一半該如何如何優秀,自己的愛情要簡單中不失轟烈,轟烈中減去張揚。但現在,逐漸長大,卻更希冀那種“小確幸”的愛情。就像是書店看到的那種場景。細細想來,誰的愛情不是一部簡單而又美好的偶像劇呢?
自己深處的城市沒有書吧這種神奇的地方,而書店即使改造的很舒適,很優雅,但最終也不是一個適合看書的地方,人聲嚷嚷或席地而坐,在書店,挑選完自己的書,就會從一樓繞道五樓,觀察坐在臺階上,地上,走廊上,書架間過道的人們。有兒童,中年人,老人。但青少年卻是很少有的,也許我們都一樣,缺乏一種靜下來的耐心吧。想著等自己長大,要在一個很安靜的角落開一個“書吧”,名字還沒有想好,規模嘛,一個小書架,幾張小桌子,幾把舒適的園椅,還有冒著熱氣的奶茶或者咖啡,應該夠了吧。
書友的小天地,我是大好人。
我是很喜歡在書店觀察一些老爺爺的。他們的活動范圍一般是在歷史書籍,社會書籍,地理畫冊然后就是書畫作品。書畫作品是老人們的集聚地,每人的手里幾乎都拿著一個放大鏡,老花鏡被高高的抬到頭頂,被天花板上的燈光照的發亮。這些老人比任何一位在書店讀書的人都認真,我會老老實實的坐在一個角落,拿著一本東野圭吾的小說,坐上一下午,觀察這些可愛的學者們,放心,我每次都會走的比他們早,但我也是坐在那里等了三四個小時的大功臣。
在書店之前,有沒有去想著偶遇呢?初高中的時候,每次去之前,我都會想著這次會在書店遇見誰XXX,雖然到現在幾乎沒遇見過什么熟人,大好的書店消遣時光都被國際英語的推銷人員給葬送了。
我從愛情轉到青春,轉到夢想,再轉到愛情,兜兜過來寫了好多。比較享受這種毫無邏輯的亂寫,哈哈,因為我想與你談心,女孩們的談心都是這樣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