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相親節目,你可能以為我有意相親,其實不是這樣的,往往我看電視節目,是看內容中對自己有營養的那部分,而這樣往往會觸發很多思考的火花,比如昨天看的金星主持的《中國式相親》,咋一看是創新了不少,在類似節目中,也是獨樹一幟了,更算是一鳴驚人了,否則2017年才幾期的節目,便有幾千萬的收視率了。
自己總結得出一個結論,我是一個有想法的人,但是往往會被別人的說法左右,也會從別人身上收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一期欄目組諸多的女嘉賓都很厲害,當然這個厲害不是家暴那種類型。在她們談吐的過程中,字里行間就能讓人感受到她們別具一格的風采。
記得有一位女嘉賓,我沒有很努力地去記她的名字,但是她在跟別人交流的的過程中,讓我深深地感覺到,我只是在茍且。
回想一下自己的大學生活,我都干了些什么。
我也做過學生干部,身為學生會要職,骨干,但是呢?我所做的任何事情,也僅僅是圍繞系里面的領導轉而以,在現在看啦,很多事情也都是些無關緊要的瑣事,無非就是幫助老師處理一些雜事。當然,我并沒有否認在學生會學不到東西,但在現在細細想來,還是自己的眼界過于狹隘了,諸多的事情,也都是局限在內,換句話說,自己的格局不夠。
在現在看來,我們可能會說,當初的自己畢竟也只是一名大學生,很多事情做起來本身就有局限,我們應該反思,而不是后悔。這話不無道理,之所以寫這篇文章,也就是為了悼念一下自己那些蹉跎過的歲月罷了。
好在大學畢業多年之后,唯一能讓自己還心存慰藉的,便是當初組建的社團了,起碼我是用心去做的,也是用盡心思去謀求發展的,也是想為學校做些貢獻的,起碼在當時的自己看來,這些事做起來更有意義,否則我也不會毅然決然地退出學生會。
我想,我是對的,人的精力不是無限的,只有專注于一件事,才能做好做大,才能讓你做的事有所影響,讓你才能有所成就。前幾日回母校,本是幫助公司校招的,誰曾想在現場有人聽說了我的名字,紛紛過來找我,倒是讓我驚訝了一番,原來都是“慕名而來”,提起社團創始人某某某這一名號,很多學弟學妹竟然還能知曉,我倒是云里飄飛了一番,一種莫名的無上榮耀,讓自己著實欣慰,因為我曾經創辦的社團,它仍在發光發熱。
在被人面前,我感覺這些都是些難以啟齒的事情,更是微不足道的。大學剛畢業就進行創業,進行資本原始積累,兩年后有了自己的團隊個公司,四年后準備上市云云,我想都沒有想過,其實我想說的是這些我都不敢想。
而今回過頭來,看看自己走出來的這一條路,不是荊棘叢生,便是泥濘不堪。我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自己,我還是一枚等待發光的金子,我也提醒自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但是想想,這些個話,在這個時代,很有可能已經有些過時的嫌疑,為什么我們要等著別人去發現我們?為什么我們的命運就要別人攥著?為什么我們不能成為人上之人呢?
我沒有一次不在提醒自己,“值錢比有錢更重要”。我也時時刻刻在提醒自己“如履薄冰”是什么意味。有時候也會想不開,為什么我竟是如此境地,為什么我的女人跟著我在吃苦,而不是吃香的喝辣的,是我沒有奮斗嗎?是我沒有拼搏嗎?還是我不夠疼她愛她?這一個個問題,時刻猶如鞭子一般在鞭策著我,催我奮進。
可能這算是自己的牢騷吧,但每一句話,都是自己的肺腑,記得前面先過一篇文章叫《2017我的關鍵詞》,寫這一篇就是為了告誡我今年我要提高我自己的格局,拓寬我的眼界,提升我的高度,改變我的思維。因為我要讓自己時刻都明白,倘若我停止思考,那就意味著我是真正的在茍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