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年會,三種味道

2019年初,我參加了三個機構的年會,一個是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簡稱:真愛夢想)的,一個是上海曉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曉黑板)的,還有一個是佰特教育的年會。我每年都參加不同機構的年會,之前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觸,今年卻有所不同,因為這三個不同類型的機構,呈現出來了三種完全不同風格的年會。這三個機構在各自的領域都可以說是出類拔萃,業(yè)務范圍都覆蓋全國許多地區(qū)。真愛夢想——是國內規(guī)模最大的民間教育公益基金會,透明高效的公益組織;曉黑板——是國內規(guī)模排名前三的教育APP,專業(yè)高效的商業(yè)公司;佰特教育——是國內規(guī)模最大的兒童財經素養(yǎng)教育組織,創(chuàng)新高效的社會企業(yè)。?

三個年會有三種截然不同的風格,但共同點是三個團隊都挺棒的,團隊氛圍都非常好。三個機構的領導人在各自的年會上都分別做了年度總結發(fā)言,都不太長,其余的大部分時間留給了員工,以員工為主體,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活動;因為都有上海之外的外地員工年底“回家過年”,所以整體而言,三個機構的年會都體現了大家庭的溫暖。

真愛夢想的年會給我留下了兩個鮮明的印象,這是一個不斷學習成長的學習型組織,這也是一個使命驅動戰(zhàn)略清晰的組織。真愛夢想在2018年經濟形勢下滑的背景下,依然取得了年籌款收入近1.8億元的佳績,他們的管理規(guī)范而有章法,有明確的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有過程的考核和數據的透明,并且他們還在不斷地自我革新和學習,不斷地迭代他們的戰(zhàn)略規(guī)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創(chuàng)始人潘江雪女士的年終分享。潘老師給大家上了一堂非常基礎卻必不可少的公益課,內容是使命、愿景、價值觀和戰(zhàn)略之間的關系。潘老師對真愛夢想的使命,對這個社會所要做的貢獻,使命與基金會戰(zhàn)略之間的關系,以及基金會的發(fā)展階段做了一個系統(tǒng)的梳理,講得非常清楚而有感染力。她的發(fā)言讓我不停地反思我創(chuàng)辦和堅持十年做佰特教育的初心,不斷地反問我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做,怎么做才能更好。

參加真愛夢想年會的聽眾除了他們的員工,還有他們的合作伙伴,學校的老師、校長、企業(yè)志愿者等,年會也成了一個使命價值觀的宣傳場所。所有聽眾會覺得參與真愛夢想的工作很自豪,一是因為業(yè)績非常好,二是基金會的使命非常清晰,意義感非常明確,都可以感受到參與到了一個改變教育、改變中國的活動之中,令人振奮。?

曉黑板的年會規(guī)模最大,公司有400多名員工,在凱悅酒店找了一個可以同時容納四百多號人的大會場。這個年會也給了我兩個深刻的印象:團隊精神和狼性文化。年會從下午開始,我進入會場時愕然發(fā)現,看不到主席臺,也不知道公司領導們坐在哪里。那么大的會場被分成了五個部分,中間是一個舞臺,周邊分布了四個方陣,每個方陣的成員穿著不同顏色的服裝和頭飾。我掩飾著慌亂,找了個空座位坐下。一會兒兩位創(chuàng)始人做了發(fā)言,發(fā)言都非常簡短,每個人不超過五分鐘。發(fā)言的主題是給團隊打氣和明確目標。主要是說目前的政策環(huán)境很不好,資本市場進入寒冬,教育部也在管理進入學校的APP,已下架了15,000個教育APP,但新政策下有風險更有機遇。曉黑板雖然才成立三年時間,卻有了近2千萬用戶,是合規(guī)的教育APP,公司的目標還是要高歌猛進,從現在的2千萬用戶要發(fā)展到5千萬的用戶,日活(每日活躍用戶數)2百萬要增長到1千萬。領導發(fā)言就是給團隊樹立這個明確的目標。領導講好之后就混入了方陣之中,與員工們泯為一體了。

然后就是學敲非洲鼓的團隊建設時間。每個方陣約100人,在兩個多小時里,要學習怎么敲非洲鼓,然后全體方陣成員敲出同樣的鼓點,做出整齊的姿勢,并和其他方陣進行比賽。我是個樂盲,一邊傻乎乎地記著左手敲幾下右手敲幾下,一邊學著旁邊的伙伴怎么擺姿勢,真是手忙腦昏,鼓點凌亂。但是,跟著方陣的小伙伴們一起敲出氣勢恢弘的鼓點,還是非常提氣的。

之后是各種團隊的合影,再之后是晚宴和團隊表演。在晚宴及表演的過程中,我注意到有不少90后年輕人說道,曉黑板改變了他們的人生,尤其是那些做銷售的員工。這些年輕人在大學期間或工作時候過得渾渾噩噩,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加入曉黑板之后,公司給了他們一個非常明確的奮斗目標,激發(fā)了他們的潛能和戰(zhàn)斗力。不少銷售員去到學校找校長談業(yè)務,站在學校門口一等就是一下午,等到校長出來才有機會跟校長搭訕幾句,很多時候校長根本不搭理,但是他們還要繼續(xù)做這個事,有時可能要跑二十多個學校才能和一個校長真正說上話。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年輕人需要有強大的精神動力來挑戰(zhàn)自我去實現目標。我看著這些年輕人端著酒杯給他們的團隊領導敬酒,團隊領導和他們一起高呼口號:“曉信軍團,名揚天下!”。 這樣的狼性文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回想起來,在真愛夢想的年會上,在潘江雪的講座中也提到這個,但是她是用另一種方式說出來的。曉黑板這里非常直白,就是要緊盯目標,挑戰(zhàn)自我,實現目標。真愛夢想那邊也有明確的目標,2018年籌款1.8個億,2019年力爭籌款兩個億。但是潘江雪說這個事情的時候,她說這是一種修行,面對目標,戰(zhàn)勝困難,戰(zhàn)勝自我是修行的過程,修到什么時候為止呢?修到讓你不舒服的時候,才是真正的開始。潘老師的意思是當你走出舒適圈,修行到覺得很不舒服,快受不了的時候,那才是修行的真正開始。潘老師的話比較文雅,但是骨子里的意思跟曉黑板的是一樣的。?

佰特教育的年會是我參加的第三個年會,因為是我自己創(chuàng)辦的機構,很自然感覺要親切一些,不過因為我?guī)缀鯖]有參與年會的設計,從內容到流程,事前我都不太清楚,只知道我會做個發(fā)言。因此參加的過程也體會到奇特的味道,既是自己人,也像局外人。

今年年會的主題是佰特教育村民大會,這個土到掉渣的主題寓意佰特公益的戰(zhàn)略轉型轉向了鄉(xiāng)村教育。整個年會的流程采用了“掙錢——花錢”的阿福童市場模式。這個模式我們在全國城鄉(xiāng)的幾十所學校里推行著,沒想到同事們居然將其用到了年會上。每個同事需要通過做一些具體的事情,例如找五個人合影、給某個人提建議等去掙錢,錢幣是我們自己打印的阿福童幣,然后用掙到的錢去消費,包括買茶歇時的小吃飲料、買看年會表演的門票等等。

整個年會還進一步把阿福童課程的五大模塊:自我探索、權利與責任、儲蓄與消費、計劃與預算、兒童創(chuàng)業(yè)寓含其中。其中“自我探索”部分是安排同事們通過自我評估、同伴評估、團隊評估等方式讓每個人對自己在團隊中的長處與短處進行了分析總結;“權利與責任”部分,則是給每個人有機會“吐槽”,對自己平時在工作中的遭遇和挑戰(zhàn)暢所欲言;而“計劃與預算”部分的內容則是個人與團隊的年度規(guī)劃和預算制訂。

這個創(chuàng)造性的年會流程設計讓那些常年不在學校第一線服務的行政財務人事等同事也親身體驗了我們的課程在學校運行的模樣,同時也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交流和了解,大家玩得其樂融融,充滿了家庭般的溫暖。晚上同事們一起去一個飯店吃年夜飯,飯店上菜上得很慢,但是大家都不著急,整個過程溫馨有致,有位同事不禁感慨道:“這才像個吃年夜飯的樣子!”

在參加佰特教育的年會過程中,我不由自主地反思我們的風格是不是有問題?整個佰特教育的風格是大家沉浸在一種溫暖的工作過程之中,并沒有怎么強調機構發(fā)展的目標,但是大家工作起來還是很拼,2018年的工作業(yè)績相比于前一年有了增長,距離年度目標相差無幾,但是與真愛夢想和曉黑板相比,甚至與公益界的不少同行,如擔當者行動、歌路營、桂馨基金會等相比,都算是發(fā)展較慢的。這是一個缺陷。換個角度說,大家在一個缺乏緊迫感的氛圍里非常努力地工作著,從調性上更接近禪宗,是活在當下的。

我們是把每一天過得很充實,同時朝向一個模糊的目標,這樣的機制可以能讓每個同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又能助力團隊實現機構共同的目標。我覺得機構的這個特征是受了我個人風格的影響,就是不一定非得要一個個具體的目標把每個人逼著,每個人自動自發(fā)地把每天過好。有個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我們負責阿福童網絡課程的李老師自發(fā)地通過滬江網的CcTalk直播了我們的晚會,居然有3000多鄉(xiāng)村教師通過網絡直播觀看了我們的晚會節(jié)目。

我覺得我們應該保持佰特自己的風格,同時也要學習別人的有使命感和目標感的做法。學習的目的不是把我們變成別人,而是要求我們自己在過好每一天的同時,把機構發(fā)展與個人發(fā)展的方向和目標變得更加清晰明確,在舒適圈的邊緣讓自己不斷修行。

三個不同的年會,給了我三種不同的味道,讓我體會到不一樣的成長,既體驗了卓越公益機構的成長狀態(tài),又體會了卓越商業(yè)公司的創(chuàng)業(yè)激情,也讓我更喜歡我們自己的佛系風格,更重要的是讓我明白了如何變得更好的元素和機制。2019年開始,讓我們與卓越的機構一起更好地成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