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房客托付幫忙賣一些草莓,我把一部分送在托輔。今晚接女兒順便把托板捎回。
路上,孩子問還給房客賣不賣了。“草莓太嬌氣了,送少了不合算,多了沒保障。這忙沒把握,沒再答應他。”
“答應的事就的擔責任,我老師說的。如果你答應別人一件事,一定盡力做好,今天做不晚,就想辦法明天去。總之,一定要完成。”
“真厲害,懂得責任了。有些責任是生命所必須的,如學生時,他的責任是學習好,不負時光。工作時,把工作做好。成家了,把一個家照顧好,有父母,有兒女,有愛人……”。
“恩,老師還說要對說的話負責任來”。
“話的責任”?
“是啊,踏上社會,有一些對社會上不好的話是要追糾責任的”。
“奧,老師講這么多。是不良 輿論吧?小的像網絡中隨意傳播的虛假新聞。如有一次視頻說肉松是棉花做的,某某店用過。如抵毀對祖國有貢獻的人的語言。大的像臺灣,香港一部分臺獨,港獨,分裂祖國統一的言論,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差不多,就這樣的吧!”
“哈有不對的事,不能幫忙,幫忙的也追糾責任……俺老師哈說聯合國說話也不頂用,像是說里面哈有個中國人?哪要個聯合國干什么誰說話管用?”
“這個問題好深,哪天考完了問問老師也教教媽。”一里多路,很短,今晚好長好長,長到感覺女兒在這一里路上瞬間長大了。
看她飯后吃藥入睡了,想起曾經看過的一篇文章,在討論濟蒼生,安社稷,重者在誰?討論區各抒己見,文化的低能者本人只看熱鬧,不知誰的答案是最好的。
今晚孩子的問題,見解給了最好的答案。是這些不僅僅是躬耕三尺講臺,傳播母語文化。還陶治孩子們的思想情操,指導孩子形成正確而博大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引領孩子“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人,是答案的重者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