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相遇又如何作別

我來講兩個俠客相遇的故事吧。

清朝乾隆年間,在洞庭湖畔白馬寺鎮,一個偏僻的村落里,一位刀客遇見了一位村女。

刀客上前問路,村女卻說:“你去挑小半桶糞,加滿清水,給我把花澆一澆。”這真是一句瘋話——我只是向你問路,怎么竟叫我澆花,將我當作你家雇工一般?沒錯,原著里金庸也是這么說的。

刀客只略遲疑,就去挑糞了,澆起花來。他想的是:“這姑娘生得瘦弱,要挑這兩大桶糞當真不易。我是有一身力氣的男子漢,幫她挑一擔糞又有何妨?”

另一個故事發生在元末,在安徽女山湖畔的蝴蝶谷,一個少年遇到了一對母女,他們素不相識。

“我快死了,求你送她去昆侖山找她爸爸吧。”小姑娘的母親說。少年點點頭說:“好”。這是一句傻話。昆侖山在萬里之外,他們兩個孩子如何去得?沒錯,原著里金庸也是這么說的。

少年答應了。他真的帶著小女孩,跋涉千山萬水,經歷重重艱難險阻,在昆侖山找到了她父親。這位父親打算好好感謝他:“你隨我回去,我傳你幾門天下罕有敵手的功夫。”這位父親的武功很高,名震江湖,少年不是不知道。哪怕學到一招半式,也大有好處。

可少年卻沒有答應。他一定是想:我說好了送你女兒的。然后送到了,那我就走了。

俠客們的相遇,常常是一種簡單模式:既然送到了,那我就走了。

而今天我們的相遇,常常是另一種模式。握手之際,我們臉上堆笑,心里卻飛速盤算:他會求我什么?我能要他什么?人人緊捂著自己的包裹,反復揣度著對方的動機,唯恐被他人覬覦。

現實中,人人懷揣俠客夢,但人人一張路人臉。所以我們發現,越來越難見到有趣的陌生人。

相遇和作別有很多種,最棒的莫過于溫暖一笑,急人之難,臨去時揮一揮手,道聲再見。“既然送到了,那我就走了。”這大概是最好的告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楔子 擎蒼,你以為過了七萬年就可以快活了么? 我是青丘的白淺,也是當年的司音。今日便是拼了這條命,我也要將你再鎖上...
    女少月半閱讀 10,138評論 6 62
  • 從今天起到12月31日閱讀100本書的計劃正式啟動。
    唯有源頭活水來閱讀 102評論 0 0
  • 在前后端進行數據交互時,JSON是一個很好的數據格式: JSON不是一個單獨的數據類型,它只是一種特殊的數據格式 ...
    阿九是只大胖喵閱讀 242評論 0 0
  • 8. 這人跟周圍人的關系都是味兒事兒! 以前是個大款,現在輸個底兒掉! 人本身勒特又摳兒,個兒還特挫(二聲),不希...
    米米er閱讀 135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