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己喜歡才是更重要的呢

曾經看到徐靜蕾發的一條微博頗有感觸,她問“ 為什么我們要被教育做一個“討人喜歡的姑娘”,而不是“一個被自己喜歡的人”。

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即使沒有被教育,很多人也會有“被別人喜歡”的需要,不僅僅是為了迎合他人,也是人自我滿足的一個過程,有誰會希望被別人討厭呢? 從小到大,我們一方面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中,一方面也鄙夷那些過分自戀的人。我們總是想法設法去獲得別人的認可和贊美,大多數時候我們需要從別人那里獲取自信。

當“做一個討人喜歡的姑娘” 和“做一個被自己喜歡的人” 出現了矛盾時,我們往往會選擇后者。當你內心分明是個女漢子,但是為了在親朋好友面前保持一個淑女的形象,即使很餓也不能發揮本性狼吞虎咽的吃東西,和別人吵架明明心里已經一萬個草泥馬在沸騰卻不得不細聲細語的和對方理論。你在不斷地控制自己,對自己說,沉住氣,這樣做別人才會喜歡可是心里卻壓抑的要命;

你本來愛好文學喜歡研究歷史典故,可是父母說理科好就業,于是你為了做父母心中的“乖乖女” 不得不放棄自己喜歡的學科,最終又不得不從事一個自己壓根就不感興趣的工作,你厭煩自己的工作生活進而開始厭煩自己現在的狀態。

這個時候,被壓抑的你,不開心的你是不會喜歡自己現在的樣子的,而一個連自己都不喜歡的人又何來的自信?

有人說跟隨自己的天性,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跟喜歡的人在一起,你便很容易做一個被自己喜歡的人。對啊,徐靜蕾不就是這樣一個獨立自強的女性,她從來都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愛自己喜歡的人,她可以不在乎別人的指責,輿論的束縛,即使四十多歲也可以選擇不婚不孕,她是秉持著這樣的信念活出自己的精彩。她有才華,有資本,有自信可以活的很好,可是你呢?你可以嗎?

單憑自己的喜好去生活,任性的選擇自己所喜歡和追求的事情,你不一定就會活得很精彩很快樂。你不一定就會變成一個“被自己喜歡的人” 。多少人的夢想在現實中敗給了生活,多少人在喜歡的人面前迷失自我?他們沒有在這一份喜歡中尋找到自我,獲得自信相反卻讓生活更加艱難。

與我而言,當你內心感到真正快樂時,你便很容易做一個被自己喜歡的人。也許對于快樂每個人的定義不同,但是違背自己的天性,放棄自己的喜好必然不會使你開心。可是存活在社會這個大染缸,為了生活,我們又怎能隨心所欲,有時候,你就是得面對一些不喜歡的人,你就是得將時間挪出來做一些無聊卻又必須的事情。除非有一天你足夠強大,強大到可以不在乎這些東西?可是變強大的過程也并非易如反掌,你還是得去經歷這一切。

高曉松說生活不只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我們不得已茍且的活著,但這卻并不阻礙我們去尋找詩和遠方。比起做別人眼中討人喜歡的女孩,做心中被自己喜歡的人才是更重要的呢。一種自愛,一份自信,一個良好的自我觀是自我構架最牢靠的基礎,便是我們在這世間最重要的自尊。

在你盲目為生活奔波的同時,不要忘了認真想想到底什么樣的自己才是最開心快樂的,別人是給不了你答案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