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來無事,刷起了微博,兩分鐘過后,一部電影以一種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映入我的眼眶,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談論的《杰出公民》,它由阿根廷和西班牙的制片公司聯合制片,片長117分鐘。微博上對于它的評價可謂一邊倒地叫好,出于此我搜到資源,想看看這部被傳得神乎其神的電影到底什么地方值得被人們如此的稱道。
電影一開頭,作家坐在椅子上焦慮不安,他在等待著去做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演講,一站上講臺,看著周圍的人清一色的貴族著裝黑壓壓一片,他開始了他莊重而又有點黑色幽默的演講。在演講的過程中,人群中時不時傳來咳嗽聲,在他后面就坐的貴族們和評獎委員會的委員們也時不時向他投來詫異的眼神,因為他的演講太不合演講慣例。演講結束,掌聲響起,一個偉人開始了他私有化的旅程。
每個人都有故鄉,除了由于某些不可預料的客觀原因而終身不能回到故鄉的人以外,大部分的人都會自然而然地踏上歸鄉的路,因為故鄉可以給在四處流浪的游子以心靈的慰藉,某種程度上,故鄉甚至有可能成為一個人一生的精神寄托。作家也不例外,當他的助理將那張從他的故鄉遠道而來的邀請函交到他的手上的時候,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絲的渴望,雖然自從他離開他的家鄉來到歐洲已經40余年,但只要有一點家鄉的訊息他內心的過往記憶都會被一一擊起所以,自然的,他背起行囊一個人低調地踏上了歸鄉的路。
然而,一回到故鄉,他就體會到了現實中的故鄉與想象中的故鄉之間的巨大差別。想象中的故鄉充滿童趣,即使有時邪惡但經過作家筆的修飾它立馬會變得讓人有些許的同情;而現實中的故鄉會立馬變得具體,它的世俗感有時會撲面而來而壓得人胸口沉悶。當一個被諾貝爾獎所肯定的偉大作家來到這個小鎮的時候,也就相當于突然向這個小鎮突然注入了生活于其中的人們曾經想都不敢想的巨大社會價值,每個人對他投來贊揚的眼光,然而贊揚的背后其實隱藏著各自私人的目的,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著想將這個偉大作家私有化的想法,這種私有化沾滿對金錢虛榮和地位的訴求。
所以,電影后面小鎮人們所有看似不太合理的行為都有了合理的解釋,即使與自己一起玩到大的發小也在熱情的背后隱藏著冷淡到仇恨的情感,就僅僅因為自己現在的妻子是作家過去的女朋友。其中最有諷刺感的還要屬那座雕像,這是一座“杰出公民”的雕像,但當小鎮人們他們的訴求得不到回報的時候,虛偽的尊重立馬變成真實的仇恨,不能發泄于作家本人,便將這一切發泄于雕像。記得在雕像落成的那天作家說當一個人獲得大的成就時他就變成了一座雕像,是的,或許只有雕像才可以承受住來自世俗莫大的贊揚與詆毀吧。
在新書發布會上,一切又仿佛回歸到了正常,作家正襟危坐回答記者們的問題,當一個記者問到他的新書《杰出公民》有多少是真實又有多少是虛構的時候,作家掀開衣角露出了那個槍傷傷口,那個由他故鄉的人們所射向他的子彈而造成的傷口,傷口赫然在目,現場一時寂靜,接著又一如往常喧鬧了起來。
電影或許對于某些情感有過于夸大的成份,但現實生活中的平靜往往掩蓋著內部情感的翻江倒海,只希望當我們面對巨大價值并想對它投去索取的目光而最終并無所獲時,我們的情感激蕩能夠悄然無息些,畢竟,生活還得繼續,我們是我們道德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