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開擋在你減肥路上的那個便利店

“聽說你最近在減肥,效果怎么樣呢?”
“哎呀,效果不好,主要是家門口那家便利店的冰淇淋真的很好吃,我每次去都忍不住買一個來吃,真不是我的錯!!”
“那你要怎么辦呢?”
“沒關系,我又報名了一個訓練營,這次我一定可以!”

雖然以上對話看起來邏輯很奇怪,卻是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在我身上的對話,我相信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很多人身上。看起來我們在不停的想要變得更好,所以不停的開啟新的計劃,但是每一次依然還是回到原點,這是為什么呢?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我們不習慣負起責任,更愿意把失敗歸因到環境身上,所以我們一次一次的努力,一次次的失敗。

《負責的力量大》這本書怎么說呢?

借口改變不了什么,
只不過一時讓人感覺好受一些。
——Mason Cooley

如何鑒別出人是否得著最豐盛的人生?
一種是自我承擔起生命責任的人,另一種則是不去承擔的人。
——克勞德(作者)

《負責的力量大》

作者發現,我們常常存在以下這個情況

不妨在此自問:在我所重視的生活層面中,我重復著哪些無益的模式?當你發掘出這類行為模式,就是你承擔起責任之時。為何遭遇困境的責任不一定在你,但是應對問題的慣用模式卻是你個人的杰作。覺察行為模式的同時,也是你得到成長、改變和力量的良機。假使我看清是自己每回開車經過麥當勞時,就禁不住要進去吃五個吉士漢堡,那么,下次就換條路線開車。認清自己的行為模式,并且負起所有權。一旦你開始這么做就不難發現其實有很多其他的選擇。假如每次碰到情境A,你的應對之道B總是帶來負面的效果,你你會發現那不是突然發生的,你該為此負一定責任。好消息是:旦你意識到有自己的責任,同時就獲得了改變、選擇、力量與新生的機云——如果(這個如果很重要)你肯為自己的模式負起責任的話。
所以,要主動去發掘你的行為模式,因為在我們感覺到受困的每個層面,都存在著固有的行為模式。其實,那兩位擋不住麥當勞誘惑的女子與經常因為母親的批評而受傷的女士,跟所有屢戰屢敗卻還在期待下一個:沖動策略能扭轉乾坤的人,在本質上并沒有多大差別。認清楚你的模式,就會知道要從哪里改變你的人生。

這里有一個很常見的情況,就是我們在某些事情上不斷失敗,我們依然不會想著去改變做法,每次失敗就把問題推給環境,甚至期待下一次照樣去嘗試可以得到改善,結果顯而易見。就好像你每次經過便利店都會去買一個冰淇淋,還把自己體重得不到改善怪到便利店和冰淇淋上面,然后依然每次都還是去這家便利店,結果自然是減肥失敗。
要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上面這段話給出的方法十分簡單,明白自己應當為自己負責,意識到這種重復的錯誤行為,找出錯誤的行為模式,最終做出改變:
1,首先,要明白你得為自己負責。當你意識到這種重復的錯誤行為的時候,也就是你開始為自己負責的開端,就好像我明白減肥這種事最終還是要歸到到我自己身上。
2,下一步,你需要找出里面具體的行為模式。我發現我每次吃冰淇淋都是因為我到了那個便利店,因為買冰淇淋太方便了。
3,最后一步,做出改變。其實也很簡單,我不再從那個便利店那邊路過,到現在為止我就沒買過冰淇淋。

這種情況其實非常多見,比如我們有的朋友想要通過讀書來提升自己,就跑去圖書館借了一大摞書回來,但是放了好一個月都沒動過,之后去圖書館還書再重新借一大摞,就這樣循環往復。那按照這個方法來說,我們要怎么改進呢?首先,我們要明白讀書不論讀的多少,這都是為了自己的益處,所以應該腳踏實地一點,不要貪多求全。其次,我們發現我們的行為模式關鍵是借的書太多了,總感覺看不完,所以干脆不看了。最后,改變這個模式,每次去圖書館只借那么一到兩本最想看的,回到家就用心把這兩本書看完,再去重新借就好。
不要覺得上面這個做法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很多朋友確實是這樣改善自己的借書的習慣,然后真的可以看完不少書呢!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方法,《負責的力量大》的兩位作者是兩位非常著名的心理學家,從事多年的心理咨詢和相關電視節目,也出過多本暢銷書。在臨床工作和在線節目的豐富經驗,使他們能夠針對個人問題,提供深刻洞見和切實可行的改善步驟。讀者讀的過程中時常能響起共鳴,這不就是我嗎?然后可以跟著作者的剖析深入了解自己的狀態,學習有效的改進指導,最終能夠為自己負責,得到改善生活的力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