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到漢武帝第二集 雄心末路

人心的統一才是帝國的根本,嬴政渴望得到天下人的認同

公元前220年巡游,公元前219年封禪泰山,希望得到上天的庇佑能一統天下人心,然而這一舉動并沒有得到東方學士們的支持,并在得知嬴政祭祀出丑時采取譏諷的態度

巡游期間被偷襲

嬴政苦苦思考,認為人心的統一不能光靠文化,還要讓百姓找到國家的歸屬感,即土地的分配

在秦未統一六國前,采取軍工授田制,大大的提高戰斗力,統一后,嬴政為讓百姓得到國家的歸屬感,承認六國時期的土地的歸屬權,并登記在案,按土地的多少征稅。然而這一舉措在一些亡國舊貴族的破壞下,并未按理想方向發展,反而導致了糧價的暴漲

公元前215年,嬴政期望靠軍事來彰顯國家威嚴,北擊匈奴,修筑長城,南擊百越,將嶺南并入版圖,此時秦在土地上得到巨大利益。

可是為守住領土的駐兵,消耗國力,大大增加百姓的徭役

公元前214年,博士淳于越進諫恢復分封制,再一次觸犯了嬴政統一的思想,對希望通過這些學士進行文化統一失去耐心的嬴政,恨天下人不理解自己,采取了李斯的統一言論及思想的法家理念,導致了“焚書坑儒”

嬴政決定用一種形象化的工程來彰顯帝國的偉大與不朽-阿房宮、驪山墓,動用70萬勞力

公元前210年,第五次巡游病死,49歲

公元前206年,劉邦進入咸陽,秦統一15年覆滅

評價:嬴政究竟是胸懷天下的皇帝or暴虐無道的君主?他為得天下人心付出過努力,然而出于急于求成、好大喜功卻并未堅持到底。他的后期,讓整個帝國只為他一人運轉,終究在百姓心中成為了暴虐的代言人。可是,秦的政治制度:統一的思想、君主制、郡縣制等缺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