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普通老百姓很難和光輝聯系到一起,尤其是出生在50年代末期處于饑寒交迫邊緣的人們,能吃的飽穿的暖是他們那一輩人很長時間追求的目標。而我的父母就是那個年代的人,但是我想把“光輝”一詞用在我父母身上,因為他們從幼年時期都經歷著這樣那樣的人生變革,社會的變革在他們那一代人身上發生了一次又一次,而每一次的變革都在悄然改變著他們的命運。
父親篇
先說父親,作為經歷男耕女織思想嚴重侵蝕的一代人,是個重男輕女的典范,而就是這樣一個老實的農村人,老天給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早早的給他一個兒子,還沒來得及花費心血培養的時候,上天就毫不客氣的將他帶走。這個事情記憶中父親就提過那么幾次,記憶最深的是在我出嫁之際,父親害怕女兒的遠嫁因為沒有兄長的撐腰或者婆家可能因為娘家沒有男丁產生的歧視,特別鄭重的說自己是生過兒子的。隔著電話我看不到父親的表情,但是從他的聲音中我能感覺到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滿滿地愛。
隨后的三個女兒的接連出生給了父親無窮的壓力,也許是基于自己未走出農村的夙愿,他下定決心省吃儉用的供女兒們讀書以求走出農村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這其中吃的苦流過的汗也許只有他自己知道。高中畢業未能如愿考上大學的他,在家里一個老老師的推薦下在我們鎮小學當起了代課老師,這一干就是二十幾年,二十多年里他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做著一個老師應盡的職責,這期間工資更是少之又少,不甘貧窮的父親為了改善生活支付起逐年增長的學費也動過不少心思。
擺地攤賣書、起早占位賣生活用品、養荷蘭豬、兔子、種豬、驢、牛羊等等,農村能盈利飼養的動物他都嘗試過。記憶中父親上班后就忙這樣那樣的事,等我們放學后他又不厭其煩的督促我們做作業、看書。
要重點說一件讓我難以忘懷的事,那就是和父親放羊的事,碩大的公綿羊是我最害怕的、粗壯的羊角、修長的身體、高大的身高,這些因素聚集在一個公羊身上就已經夠恐怖的了,而父親為了有更大的收益,往往養兩到三個大公羊,以致于恐懼放羊讓我特別的不情愿,但是為了跟父親分擔負擔,幾乎每次的放羊命令我都不曾拒絕。
再說父親引以為豪改變自己命運的兩次關鍵點,一次是大概村里大隊長到他單位視察工作,年輕的父親身體挺拔,走到父親身邊,大隊長親切地問起父親的收入,父親說反正他自己每個月三塊錢,話里有話的父親并沒有指望這個領導人有什么改變,但是這個領導特別聰明的領會到父親的用意。也正是這樣的一句話父親的工資不動聲色的漲到了五塊錢。另一次是十幾年前的轉正,十幾年前一紙轉正政策讓代課老師有了轉正的希望,于是考試成了篩選人員的門檻,經歷了同事串改答題卡等等一波三折后父親終于成功“上岸”,而這件事的堅持也讓他作為成功案例一而再再而三的教育著我們,堅持的就是勝利是不無道理的。
母親篇
母親很少說起自己的成長史,但是提到姥姥母親充滿了愧疚,年近半百的姥姥由于無錢看病長年備受疾病困擾,加上姥爺受人迫害在監獄服刑多年后疾病纏身后五十多歲離開了他放心不下的家庭。隨后姥姥因為姥爺事情的打擊病情逐漸加重,三個月后也隨姥爺一起去了天堂。家庭的貧困、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讓母親總覺得愧對姥姥,對于姥姥最多的是愧疚。
如今想來母親提到最多的是在娘家生產隊掙公分的時候,那個憑借力氣吃飯的年代,那個吃穿都成問題的年代,農忙時忙農活,閑暇時挖溝壑成為青年時期母親的生活全部。
相親出嫁到生孩子,年輕時的母親繼續延續著娘家時的拼勁,父親為了營生養殖的動物們在父親沒時間喂養的時候都是母親在喂養,再加上幾畝地都是人工播種收割,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如果說在我心底里佩服母親的一件事,我想說的是挖糞,豬圈、牛圈、羊圈、兔子圈等等動物休息排便的地方母親都用鐵鍬一下下挖糞過。母親心疼我們很少讓我們挖糞,但是有幾次我心疼母親很嘗試幫助她,可是動物的糞便在長期的積累中和地面鑲嵌在一起,有的地方甚至像石頭一般結實。甚至有的地方單純鐵鍬還不行,還得借助鐝頭之類的工具幫助。
沒有農村圈養過動物的人或許不知道老式圈養動物的方法,沒有如今大規模養殖的獨立水泥地面,圈除了將糞挖出來后還需要新鮮干燥的土將挖出來的地面填平,以便動物舒服使用。我始終忘不了母親拿板車來回運送泥土的畫面,歷歷在目難以忘懷。
子女篇
本文寫的是父母親的歲月,但是我們姊妹三人占據父母親太多的精力,而前面我也說過,父母親最大的期許是讓我們擺脫農村,走向更大的廣闊天地。所以對于子女他們可謂費勁心機,一心讓孩子出人頭地。于是記憶中父母親不管再累也是先讓我們做完作業后才安排我們做些力所能及的農活。作為北方人麥子是生活的主食,在那個機械化還沒有如此普及的90年代,手工勞作是收割的全部,有時候割麥子、打垛、打麥等等農活讓我們承受不了的時候,父母親的說教就開始了,逃離農村遠離黃土是那時我的唯一目標。
按理說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實現父母心愿,但是老話不是說“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這句話同樣適用普通家庭,幾個孩子中我是最不省心的那個,腦子開竅慢,一切細心的活都做不好,粗活累活等不費腦子的事情反倒手到渠成。
于是在我漫長的求學中父母嘔心瀝血才將我扶持到大學畢業,這其中的辛酸只有當事人體會,而更讓人惱火的專業選擇,也給了畢業后的我無窮的壓力。本以為擺脫痛苦的學習生涯,一切都能朝更好的方向發展。就業的局限,毫無規律的節假日,微薄的薪水等等讓我一度失去了方向。中途的辭職,漫長的待業期,絲毫依賴不了的關系網等等都一度給我的生活蒙上了陰影。這期間父母親也是千方百計安慰使我的生活走上正軌。
而反觀姐姐和妹妹,由于他們比較聰明在我的記憶中他們關鍵時刻都沒有掉鏈子,也就沒有父親為他們學習升學有像我這樣的苦惱。也許別人的人生在自己看來都是那么的美好,臆想中的生活誰都會,但是經歷了方知其中滋味吧。
雖然我們十幾年的求學生涯給父母的生活蒙上了一層層陰影,但是好在我們都沒有給父母闖禍。現如今我和姐姐的生活已經步入正軌,雖然生活不好不壞但是也算過的去。最讓父母放不下的小妹也出乎意料的堅強,守得住一個人的寂寞,也受對得起兩個人的幸福,現今也在幸福的小路上奔跑著。
結束語
而今時光轉到了2016年,父母親也到了60歲,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最坎坷的歲月父母親都攜手走過三十五年的時光(父母親1981年領證結婚的,這個父親只說過一次我就記得清清楚楚),三十五年間有迎接一個個女兒的心喜,也有為家庭瑣事的爭吵,更有無數次因為孩子的事情大發雷霆(本人從小就是不安分的主,挨父母打的次數在姊妹中排第一位),更有為孩子們學費生活費發愁的無數個日日夜夜,但是好在老天有眼,讓操勞一輩子的父母得以有個安穩的晚年。由于父親的堅持,教育被國家的逐年重視父親的工資也一年年增長,如今雖然沒有離開生他養他的土地,但是幸福感卻是與日俱增。
最后祝愿我的父母身體健康,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調整好心態,過好真正屬于自己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