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有一首詩: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小A一個電話過來“妞,我離婚了,快請姐吃飯”,聽的我莫名其妙,這好好的玩的是哪出戲,拿出手表一看確定不是愚人節。
小A出生于書香世家,父母都是教師,從書堆中長大,自帶溫婉氣質,然而她喜歡的男生卻是痞帥類,俗稱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她的學習父母從不用操心,一直順心順意。她決定考研那刻,父親就交待往教育方向發展,從小耳濡目染的她非常清楚自己的喜好,偷偷報考法碩,因專業課一分之差調劑到甘肅,她毅然放棄讀研,考入體制內,開始朝九晚五生活,實習期有半年。
B君是實習生中活躍氣氛的那位,奶奶身邊長大,他懂事起就知道父母經商長期在外,老人總是溺愛孫子,舍不得打罵,好在性格開朗,嘴巴特甜,像摸了蜂蜜一般。
B一直不喜歡讀書,就算成績不好,后面還是跟著一群迷妹,長的帥氣,能說會道,出手大方。
因為厭學,B高中就輟學,父親讓他去當兵,退伍還可以安份工作。
B安分了幾年,父親生意越發紅火,家里條件翻了幾番,B退伍后那是十足公子哥派頭,父親拖關系讓他進體制單位,只是編制不一樣。
小A就在那時進入B的視線,他知道自己第一眼就被迷住,此后展開強烈攻勢,小A開始是反感的,因為他身邊總是不缺女生。
B了解到小A的性子,開始百度那文縐縐的詞句,時不時在她身旁漏幾手;也不去招蜂引蝶,就在她周圍轉,讓她低頭抬頭看到的都是他。
有次,小A發燒感冒,B一直陪著她吊鹽水,手機下載多部韓劇讓她解悶,忙里忙外。
后來工作上幾次辣手的事都是B幫忙解決,他們就在一起了。
小A說B就是二十四孝男友,為了她改變太多,總是帶給她驚喜。
也許是沒有家人朋友在身邊自己也寂寞,也許是他唱著阿哲‘做你的男人’那迷人的模樣,也許是他身上有著她喜歡的叛逆,也許也許……他們走向婚姻的殿堂。
這先斬后奏讓父親很失望,他喜歡有書生氣穩重的男孩,自己的兒子就是他的驕傲,重點大學畢業,搞研究工作,由于專業性技術強是領導栽培對象。對于在那種環境下長大的未來女婿,他是相當的不滿,然而木已成舟,女兒懷孕了,他只能成全他們。
懷孕期間,小A覺的自己沒選嫁錯人,B還像戀愛時那般對她好,定時接送,羨煞旁人。
隨著寶寶出生,B事業也步入正軌,應酬增加,本就喜好玩樂的心漸漸喚醒,根本沒時間照顧寶寶。小A母親安慰著,男人總該事業為重,現在她主要把孩子帶大。
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小A與B相處時間很短,生活中只剩下簡單的問候。
好心同事忍不住告訴小A,B最近被人盯上,拉進他們的賭博圈,難怪他經常一身煙味,連放抽屜里的銀行卡也隨身帶著,小A想著要找他好好談談。
可已經來不及了,B已經一個禮拜沒回家連單位也沒去,因為賭博欠了一屁股債躲起來了。
B父親找到小A,怪她沒管好他兒子,婚前根本不會去招惹那些東西,一結婚心變野了。小A一臉無奈,想到自己哥哥婚后依然那么體貼,努力養家糊口,自己的婚姻怎么就一團糟。
B的父母十分傳統,女主內男主外,母親悶頭干活,從不多管事,父親思想大男人主義,孫子出生后還圈過小A辭職在家帶孩子。
孩子是小A一手帶大的,月子也沒做好,現在時常腰酸,小A從沒抱怨,可自打B在外賭博,又聽到和其他女人勾搭,她不能忍受,不想去理會閑言亂語,毫不猶豫離婚。
小A說:熱戀中對方的優點都放大,缺點都縮小,以為有了愛情,他為我改變,就會一直幸福下去,當時聽父親的話,也不會走到這一步,畢竟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結婚要有父母的祝福,有父母祝福的婚姻才會幸福。
現在的門當戶對不是指家境,而是兩人要有相似的成長背景,共同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兩個家庭思想、為人處事方式比經濟條件更重要。
有個很極端的問題,有些父母把男方家里條件放首位,迫不及待把女兒嫁過去;有些父母就要求男生對女兒好,家里條件差也沒關系。
這兩種思想都不對,門當戶對雖不是必要的,但是最重要的,好的感情需要長久的勢均力敵,好的婚姻就是要門當戶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