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菜頭在微信公眾號發了篇《驢得水》觀后感,他特別強調不對國產電影寫影評,只寫觀后感。這勾引起了我寫電影觀后感的沖動,畢竟這個周末我恰好在網上刷了兩部之前上映的電影。
先來說說2015年由皮克斯與迪士尼影業制作發行的Inside Out(譯名:頭腦特工隊)吧,雖然這不是國產電影,但我寫的依舊是觀后感。
1
國慶節期間,萬維鋼在他的得到專欄《精英日課》上連續七天解讀了一本書,他說這個十一假期最值得干的事情是一起閱讀《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的新書《未來簡史》。
《未來簡史》里提到了自我和自我意識。自由主義認為我們大腦中有一個“真正的自我”,代表著自我真正的聲音。可是現在科學家已經非常確定的知道,我們的大腦中并不是只有一個聲音,而是有各種各樣的聲音,每種情緒都是一個聲音,并且這些聲音在我們的大腦里不斷爭論。
而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恰好又用無與倫比的想象力呈現了這個科學事實。
2
簡單說一下劇情。小女孩萊利出生在一個平凡家庭,從小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頭腦中保存著無數美好甜蜜的回憶。這些記憶就與她大腦司令部的五個小伙伴息息相關:樂樂、憂憂、怕怕、厭厭、怒怒。他們代表了人類五種最基本的情緒:快樂,憂傷,恐懼,厭惡和憤怒。
在小萊利的大腦中,樂樂是核心領導,她的口頭禪是“讓我來搞定它”“嗨起來啊”,因此萊利的經歷和記憶大多也都是快樂的。
后來因為憂憂忍不住要觸碰記憶球,要知道憂憂一碰記憶球就會把快樂染成憂傷,樂樂堅決不讓憂憂觸碰,在爭執中兩人不幸被吸出了大腦司令部……
這時候萊利也隨同父母搬到了新的城市,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讓她無所適從,她的負面情緒逐漸積累,內心美好的世界漸次崩塌……
3
在想盡一切辦法重回大腦司令部的過程中,樂樂重新認識了憂憂的重要性,不再把她排除在外(以前樂樂從不讓憂憂碰大腦控制臺,讓憂憂感覺自己很沒用)。
沒有人會永遠快樂,你也需要帶著憂傷用45度角仰望天空。所有的情緒都有它的積極意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完整的體驗,才算擁有完整的人生。
這讓我想起了最近在分身術訓練營中學到的東西,特別是對積極主動覺察自己情緒這部分,有了更加立體的感知。傳送門戳這里:積極主動看到情緒背后的意義
4
當我們升級了自己的認知,擁有了更加牛叉的思維方式,我想整個世界頓時就感覺不一樣了吧,而生活也會自然而然變得越來越“得心應手”。
我們會經歷許多,對知識也有著本能的渴望和焦灼。但如今我更加明白,認知是沒有止境的,我們知道的永遠都不夠多,甚至會迷失在信息的汪洋里;而思維方式卻是更加本質的東西,通過自身經歷和主動學習,打造更加強大的思維方式,才是王道。
《頭腦特工隊》不僅給我帶來了奇妙的感動,也強化了我接納自己各種情緒,挖掘它們正面價值,積極主動去構建生活的決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