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所以讓你哭著長大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殘忍的人。
自從當媽后,這種感覺愈發強烈。兩歲出頭的大寶,時而天使時而魔頭任性轉換,讓人深深體會到“terrible two”真非等閑。剛起床讓她去上衛生間,她扭頭:“沒有尿尿”,一轉身提著褲子小心翼翼滿臉委屈的:“媽媽,褲子打濕了,要換褲子了”;準備吃飯讓她刷牙,嘻嘻哈哈滿屋子跑,無論怎么哄、怎么解釋她都能笑瞇瞇的躲開;剛上飯桌,筷子一扔:“媽媽我要吃奶奶,爺爺快去沖奶奶”;好不容易東追西趕喂飽飯,一出門:“媽媽我要吃棒棒糖”“媽媽我要吃酸奶”“媽媽我要吃西瓜”“媽媽我肚子餓了,我們去這家飯店吃飯吧”“媽媽我要滑板車”“媽媽我要自行車”“媽媽抱寶寶,寶寶好累”……作為媽媽,多洗條褲子、多花點時間、買各種吃的玩的,真的我愿意??墒?,說好的好習慣呢?好性格呢?
于是,冷面媽媽上線。起床就提醒上衛生間,如果尿褲子必須自己換;不刷牙絕對不給東西吃;出門玩,棒棒糖堅決不許吃,零食最多買一樣;喜歡的玩具,背一首古詩可以買一件;自己穿鞋子;自己吃飯;自己洗手擦臉……以洗手為例,剛開始大寶很抗拒,因為媽媽以前一直都是笑瞇瞇的,大寶想干嘛就干嘛。讓洗手她不理。給她講道理,手上有細菌必須洗干凈,不然要生病。大寶歪著腦袋:“我是媽媽的心肝寶貝,我不要生病,不要打針,不去醫院,不想洗手……”我問大寶:“你是媽媽的心肝寶貝,那妹妹呢”
“妹妹是爺爺的心肝寶貝?!?/p>
“那奶奶的心肝寶貝是誰?”
“奶奶的心肝寶貝是我。”
“那爸爸的心肝寶貝呢?”
“爸爸的心肝寶貝是媽媽”……
“那我們去洗手吧”跟著大寶繞了一圈,我終于想起我的目的了。
“不洗!”
繼續各種解釋各種編故事,準備把她抱去衛生間。
“不洗!寶寶不洗手!壞媽媽!哼!”
這……掌起手落,我打了她屁股一巴掌。只是輕輕打了一下,大寶的表情瞬間從飛揚跋扈變成委屈與不相信,“哇啊啊啊”她哭得梨花帶雨,我感覺自己心亂如麻,勸自己“不洗手就不洗手,大一點再說不行嗎?沒多大事吧,至于嗎”可是另外一個我分明在說“堅持,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的,在這個過程中,受點小委屈以后才不至于受大打擊”。我堅持了,堅持跟她解釋講故事為什么要洗手,看著堅定的媽媽,大寶最后抹干眼淚,自己去衛生間洗手了?,F在,每次叫她洗手,她都歡快的自己跑去洗。
小寶快三個月大了。剛出生那幾天,我媽過來照顧我月子。長輩都特別愛孩子,那時小寶喜歡人抱著,我媽每天就那么樂呵呵的抱著。等我媽回家了,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小寶大部分時間都要人抱著,一放就哭!剛出月子的我在抱了幾個通宵后,全身痛到受不了,我知道我該殘忍一點了。把小寶喂飽,拍嗝,拍睡著,放下---醒了哭---讓她哭幾分鐘---還在哭---抱起來---睡著---放下---醒了哭---讓她哭幾分鐘---還在哭---抱起來---睡著---放下---醒了哭……那幾天,我情緒是崩潰的,一邊心痛小寶,一邊不得不訓練她自己睡覺,經過一個星期的訓練,小寶終于慢慢學會自己睡覺了。現在,特別乖,吃飽了乖乖睡,睡好了自己玩,也要抱抱,抱著就很開心,不抱也自己玩得開心。
寶爸工作特別忙。半個月回家一次,還一直通過手機處理工作??蛇@樣不行啊,孩子的成長需要爸爸的參與,忙永遠不是缺席的借口。那只有我殘忍下規定了:再忙,每次回家至少要陪孩子玩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不包括看手機的時間,就是純粹的玩。寶爸很自覺,在家的時間如果不是有特殊情況,都全身心的陪伴孩子。
這個世界在飛速發展,我們的孩子在一天天長大。媽媽愿意做一個殘忍的媽媽,保護你們平安、健康、快樂成長。
愛你,所以讓你哭著長大;
愛你,希望你長大后不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