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則來自深圳的真實故事……
一個月前,我從深圳南山的一家創業公司離職來到了一家上市公司,依舊做我的老本行——新媒體運營。這家公司剛剛組建了一個新部門,用來做互聯網轉型,公司創建不久,事務繁雜,一人多崗,半月下來我有些力所不及,于是向正值用人之際的公司推薦了一個我比較認可的朋友,同樣他也是做新媒體運營的。
先來了解下我這個朋友的簡歷,本科文憑,86年生人,做了兩份工作都不是互聯網行業。近一年做了一個旅游度假景區的公眾號,憑借微信端門票優惠銷售將線下資源轉化了幾萬粉絲到公眾號上,上個月出產過一篇“10萬+”的圖文。他是個很擅長總結的人,也是個能說會道的人,經過自己的包裝,成為了某平臺對外宣傳的公眾號運營導師,時不時會在線下、線上授課收學費。如果公眾號不算做互聯網產品的話,他沒有絲毫互聯網產品的運營經驗,雖然有線下景區粉絲轉換的案例,但這經驗是否適用于互聯網產品運營依然值得考究。
當我跟他推薦職位時(一個與我平級的主管崗),他直接問我,你們有沒有總監以上的崗位。我告訴他有,但是被占了,是一位東哥身邊有6年京東運營經驗的老人。我們目前能夠提供的只有專員和經理崗,他表示不太愿意。因為工作壓力較大,我苦口婆心幫他分析上市公司互聯網創業團隊對比外面那些散亂窮的小創業公司的種種優勢,最后他還是答應我來面試了。
知曉他會來之后,我把簡歷遞給了主管領導以及hr總監,大家很憂慮,一個線下經驗豐富的人是否能夠勝任一個線上互聯網產品的新媒體運營工作,不過用人較難,還是同意讓他來面試了。
面試那天很順利,也很久,逐級面談,一直談到了部門一把手的辦公室,最后一步談錢時,卡住了。當時我只知道,他要的很高,但有多高我不知曉。那一天,hr讓他回去等消息了,因為薪資太高,需要再過一關——面見總裁。
一連幾天,沒有消息,我的主管老大讓我跟進下。我走進了hr的辦公室,聰明的hr沒等我問,直接問我:
hr:你知道你那個朋友跟我要多少錢么?
我:多少?
hr:比你高,比你們部門老大都高!3w!!!
我:天……
hr:你想想,一個什么樣的人能在互聯網公司月薪3w!!!他沒有互聯網公司經驗,只是做了1年的線下粉絲置換,用低價將線下粉絲轉移到線上,并沒有太大的成績。亮點只是線下BD合作做的還不錯,比較有魄力和執行力,但是這個要價兼職太離譜了!BAT的普通產品經理也就這個價位,他沒有從0到1的完整互聯網產品項目經驗,甚至半路的經驗都沒有。我已經不想跟他談了,只是答應他讓他見一下總裁,讓他重新認識下自己!
我乖乖地回到工位,向老大(某互聯網產品初創團隊聯合創始人,從0到1,工作經驗10年)稟報,老大直接翻了白眼,說了一句話——經驗一般,開的價比我都高!事已至此我尷尬在中間,我不知道他有什么底氣敢在深圳新媒體行業開出這個價格?這一行里,實力超群的都做自媒體做廣告了,怎么還要出來打工呢?
我所接觸的運營圈子
我是做運營的,我拉了一個149人的wechat運營群,里邊整天分享各種運營干貨圖文,各種會議,各種在線學習課程。作者和老師都是清一色的年輕人,二十五六歲或者30歲上下。他們整天宣揚方法論、成功學,游走于各大運營會場之間。他們畫了非常龐大全面的思維導圖,寫了一篇又一篇發人深省的運營干貨,每當賺著學員學費拿起麥克風,打開ppt的時候,他們每個人嘴里都有一套關于拉新、促活、留存、轉化的理論。
我的前任老大就是這樣一個人……
每一次方案、活動、總結、原型圖、菜單欄功能都是由我這個踏入互聯網行業不到2年的菜鳥完成的,他甚至不加修改地直接讓我花預算,他拿著公司的差補坐著飛機和各大牛13的公司的各種運營總監、市場總監游走于各大峰會,拼了命地賺著運營小白們的學員會費。
這種會議上,總是干貨滿滿,理論滔滔不絕,卻嚴重缺乏項目案例支撐。我聽過兩次,一次費用3888,一次6888,因為他們與我司是合作關系,聽課費用免費,但后來我再也不聽了,犯困!可笑的是,經過我方領導的歷次會議介紹,我成為了公眾號運營專家,該組織的leader兼講師有一天竟然要求我幫其運營公眾號和網店!天啦擼,他們的主打教材就是如何運營公眾號里的網店!竟然讓我來運營!我拿低薪來你們這里是學習的,竟然把我當你們的老師幫你們拉新了……真是倍感驚悚啊!
我這個朋友后來就成了他們的樣板案例,沒幾個月竟然還成了直播間的老師,平臺上的專欄作者,加入到這一只游走于深圳、廣州、杭州的培訓隊伍中——深圳某某商盟,忽悠著那些沒有絲毫運營能力、迷信萬能運營寶典的創業小白們。
運營們,創意不能隨時有
那就,只有經驗才值錢
時間久了,小白們不傻了,已經開始不買賬了,準備的再全面的小米創業案例、馬云故事也已無人問津,靠成功學、方法論維持生計的買賣已經不靈了。高昂的生活成本vs微薄的成功學打賞收入,現實之下,他們開始主動在群里找工作。
身為上市公司員工的我推薦了幾個職位到群里,竟然引來了各種運營大咖的青睞,他們給我發簡歷,向我打聽薪資待遇,躊躇滿志地前來面試,糾結于崗位和薪資,卻總迎來hr的一句“等消息吧”。
的確,在培訓界掙小白的錢很好掙,但是在互聯網的世界里靠本事打出一片天地卻很難。一個創意也許曾經輝煌了一個產品,但是嫁接過來它也許就不靈了。在沒人能保證你真的ok的前提下,hr只能看經驗,只能看你的簡歷是否根正苗紅!
千萬別把那些誰都會說的干貨當本事,那玩應只有小白買賬,過幾個月發現不靈還要反過來罵你!也別以為hr是傻子,送來總監的名片他就把你當總監,既然你沒有暫時拿低薪的勇氣,你憑什么要求hr相信你值這個價?如果有才識,就多做幾個好項目,拿你的業績炫技能,讓hr放心。
畢竟,深圳雖是一個浮夸的城市,但偏偏hr又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