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各種含義

這是我今天在圖書館找到的一本特別喜歡的電子書《我的人生筆記》其中一篇。我非常酷愛他的關于學習的定義,現在分享給大家。

第一,學習是一種絕對的概念,有書可以學沒有書照樣要學。

身體好的時候要學,躺在病榻上也要學。一切體驗經驗都是學習。

新體驗新經驗當然是學習,老體驗的重復也是一種學習,溫故而知新,所有的“故”里都有你未曾發現的新天地新可能新感覺,因為你并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股水流里。

  第二,學習是從始至終的,全天候的,是與生俱始,與生俱終的。每個人每天的學習時間是24個小時,每周的學習日是7天,沒有假期沒有休止,甚至睡眠中你仍然在記憶仍然在溫習仍然在琢磨仍然在醞釀仍然在苦惱。

你的所有的夢境與無夢,香甜的與苦澀的、安穩的與輾轉反側的、滿足的與痛苦的睡眠經驗都是人生體驗的一部分,都能給你以人生的啟示,都要求你更清明、更開闊、更高尚、更純熟、更身心健康,都要求你有更高的人生境界,而這樣的境界并不是不經學習就可以一蹴而就的。

  第三,學習是一個人的真正看家本領,是人的第一特點第一長處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學習的結果學習的恩澤。

一個人正如一個群體,歸根結蒂要有實力,而實力的絕大部分來自學習。

本領需要學習,道德修養也需要學習;

知識需要學習,機智與靈活反應也需要學習;

做貢獻做犧牲需要學習,享受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也需要學習。

健康的身心同樣是學會了健康生活方式特別是健康的心理活動模式的結果,學習的結果。學習的絕對性與學習的第一性是分不開的。

  第四,學習是永遠沒有完結之日的,一切學習一切教益,都有自己的時間、地點、課題的針對性具體性生命力與局限性。一切知識與判斷,都不是永遠的與無條件的。人的一切經歷,一方面是真實的與清晰的——我并不主張人生如夢——因此是可以確定地把握的;另一方面卻又是一時一地一事的,它未必能夠代表一切時一切地一切事,而且它是或快或慢正在成為過去成為往事的。人不可能在兩次之中踏入到同一股水流中去。就是說,你永遠會面臨新問題,永遠不會有百分之百的現成答案。

你的判斷與知識都是由于其具體性而獲得了生命力的,卻也是由于其具體性而并非長命百歲、一勞永逸。當代西哲主張科學的特點在于它是可以被證偽的,而不在于它是被證實的。這個見解確實很高明。因為一切科學法則,都是通過多次實驗、測試,即用歸納法概括出來的,而即使是一百萬次的實驗與測試都得到了同樣的結果,從理論上說,也并不能排除在第一百萬零一次實驗或測試中發現新的情況新的數據即證偽原來的結論的可能性。這正是科學的特質。而例如一些神學命題,則是既無法證明也無法證偽的,所以不屬于科學范疇。

這樣一個思路,可以啟發我們去體認科學與真理的一個特點、一個品格:尋找與正視已有的一切的不足,尋求對已有的結論的突破,致力于自我批評方能自我完善,永遠處于學習的過程中,而絕對不認為真理可以夠用可以終結。這將大大開拓我們的視野,突破我們的自滿自足與抱殘守缺,引導我們進入一個求學求知的新境界。

  最后,學習是涵蓋一切的。

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學習即性格,性格的自我認知發揚發揮與自我控制自我完善都是學習。學習即成就,成就即學習,使學到的東西化為成就至少是幫助成就的取得,本身就是一個極好的學習或曰實習,取得了初步的成就并認識仍然存在的不足,以取得下一個更大的成就,當然更是學習。

失誤后的反省,反省后的彌補的努力,暫時難以彌補狀況下的善于等待,最最惡劣情況下的從容鎮定,寵辱無驚,這種學習是博士后的研究也未必能夠達到的。

  尤其重要的,實踐即學習,認識即學習,思想即學習。

從認識論的意義來說,一切實踐都是認識過程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故而即學習。而凡是從認識論的意義上把握自己的社會實踐活動的,都是善于學習者、有心者,另一個說法就是思想者。

能夠從實踐里獲得知識、獲得認識,能夠將直觀的具體的零碎的活動升華為思想境界,這還不是思想者嗎?不要以為只有讀了一兩本最新譯著,并做大有思想狀的人才有思想,更不要以為只有誕生在某一個特定年代,符合某個生辰八字的人才是思想者。能夠從實踐中汲取思想、觀點、原則和方法的人,難道不是思想者嗎?能夠從人生的滄桑中獲得光明的智慧的人,那才是思想者。至少我們應該同樣重視那些有能力把經驗與感受概括為升華為思想的人。其實你只要學得稍稍深一點,就會突破死記硬背的層次而進入思想。

分析、概括、聯想、啟發、尋覓、假設,都是思想,至少是思想的初步。我們有時候稱贊一個人有思想,或者說他是有心人,便是指他或她善于在實踐中思考、判斷、總結、分析、探索和綜合。一個人的思想,是非常值得贊美的東西,是智慧、清明、用心、明晰、深度和實力的保證,是對于愚昧、迷信、無知、糊涂、淺薄和無能的消除。學也無涯,思也無涯,樂也無涯。不要以為只有那些拽新洋名詞和港臺涇浜的人,端起精英架子來并且怒氣沖沖、怨毒唧唧、一腦門子陰影和別人欠他的賬單、還有糊涂糨糊的人才是思想者。不要以為思想者都是苦大仇深,腰上別著炸彈,講幾句皮毛常識便壯烈得如同進行了自殺式襲擊的人。思想不是少數人的特權,不是作秀。愛學習就是愛思想,善學習就是善思想,愛實踐并且聰明地而不是糊涂地實踐著的人,都是思想者,至少都有可能向著創造性的有價值的思想邁進。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