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告子曰:“生之謂性?!边@顯然不對,但其也有他本身的道理,此句便涉及一個問題:何謂生之?”就是天生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在哲學史上一直有一個問題:“我是誰?”這難倒了無數的哲學家,至今所能給出的合理解釋是:“我是我所遇到并融于自身的一個生命體。”但它卻漏了一個致命關點,就是“人生下來就具有的東西并沒有被它融合在內?!鄙屏紡哪睦飦恚繍河謴哪睦飦恚棵献诱f:“人性本善?!睆牡赖陆嵌戎v,這話很對。孟子也給出了例子,側隱之心, 人皆有之,弗思耳矣。那內心邪惡的人,一定是后天培養而成的嗎?是的,幾乎都是后天培養成為了,因為后天環境決定了一個人的未來發展。就像孟母三遷的故事。但人生下來也會有惡的一面啊,就像會下意識地占據自己的食物,如果有人搶那就會以拳腳相加,或者哭鬧,這個就是貪婪心了,人也是生下來就有的,那這樣的話,不是與孟子所述之“人性本善”不相符嗎?然而二者根本就沒有可比較性。孟子是從道德層面來說的,其他說法,如荀子的人性本惡,則是從人的動物層面來說。因為人的本質也是動物,動物也有本能,而動物與人最大的不同是動物大多時候都順著自己的本能行事,爭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動物都貪得無厭,兵不厭詐。而荀子的“人性本惡”是將人降到了和動物一樣的層面上去了,那樣的話,他便不是純粹的人了, 人的源頭是動物, 但在歷史演變中人又超脫于動物。那這樣來說的話,人生下來就是善的了。確實,人生之為善,人生下來就是善良的,而面對那些說人生下來就是惡的,那已經到人的動物層面了。
? ? ? ? 那如果接照我所說的話人性本善,那為何世上還有這么多社會風氣腐敗之事?就像砍伐樹木,公交車上不讓座,嚴重一點的甚至還有誘騙婦女兒童的身體器官呢?誘拐小孩,那作出這些的究竟是人還是畜生呢?對此,孟子也給出了解釋在《牛山之本嘗美矣》中,孟子說,人心本善,可平日所見皆為畜生之事,其人的發展、從其幼小時心靈的塑接。造就了之后的一切。其人本是善的,可是見到的全是惡的,就算日夜不聞,不理不睬,在潛移默化之下終會被同化。這也是為何世上會有那么多惡的存在。在這其中還有一個欲望的加持。人是不可能沒有欲望的,而適量的欲望也會激發人的上進心。但那只是特例。大多數欲望都會毀滅自身,摧毀心靈, 因為欲望沒有盡頭,如果給欲望以發展的空間,那最后必定走向滅亡,所以,對待欲望最好的辦法,便是克制欲望,使欲望保持在一個臨界點上,激發我們的上進心。
之前我所提到的善惡、本能、欲望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人性本善,這里的善是道德的善,是拯救他人的善;而惡是動物層面的惡,是為了謀求自己利益最大化而不顧他人安危的惡,惡便是放縱本能,讓人如同動物一樣,如此一來便會激發欲望的生長,使人走向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