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的成長與年齡無關,16歲的妹妹教我如何做爸爸的女兒。

綿中高一學生的日常

“早上6點半起床,15分鐘刷牙洗臉穿衣服去食堂買個包子,6:45到教室還不是第一個到的,中午15分鐘吃飯,晚上10:30教室關燈回到寢室,15分鐘洗漱,寢室熄燈之后打電筒看書到12點,然后睡覺”

這就是她每天的生活,她的年紀3000多人,如此情況下她只處于400多名。

工作之后我覺得讀書的時代很快樂,無壓力無憂慮,可能只是我這種學渣的感受吧。

看到她讀書拼的命比好多賺錢的人還用力,我有點擔憂她的世界會不會太枯燥。

我問她看奇葩說嗎?她說看了點點,很少有時間看那些跟學習無關的。

我分享了下我看奇葩說的收獲,奇葩說讓我看到世界的多面性,看到了包容性。我想告訴她有很多看上去沒有意義的事情,也可以試著去嘗試,因為會有意外收獲。她說其實很多書里都有,很多歷史就在告訴我們未來會如何。

一番辯論之后,我們各持己見。一直到晚上,發生了一件事。我和爸爸之間意見不合發生了爭執,在我一句一句的回應中,爸爸的情緒不斷的升高直到

“你滾,你馬上就可以再也不認我,我們再也不要聯系了”

我起立轉身哭著離開,我打了電話給妹妹,我問為什么爸爸的表達方式如此扭曲?為什么他用拐彎抹角各種言辭刺痛我,他這么做是為什么?我應該怎么辦…

妹妹說“你進我退,你怒我跪!”

她告訴我你要相信爸爸是愛我的,理解他的文化水平,這八個字是她多年來成長中唯一回應爸爸最好的方式。

就像前幾天讀的那篇文章中提到“就當我沒生過你”這樣的話語背后是在呼喚愛,是希望更佳緊密的關系,可是這句話卻達不到這個目的,這句話能讓聽者覺得自己被否定被討厭。

而就算知道了目的是在呼喚愛,可是當類似的話語出現時,我的情緒仍然被帶動到了最悲傷的地步。被傷到自己沒用辦法控制自己的行為轉身離開了。

聽到妹妹所說的,我倒了回去,坐在門口。爸爸重新走出來時一句“我還不是為你好”。我哭笑不得,我沒有辦法讓他知道,他口中“好”的標準不是我的標準,我不能去教育他的方式有多么的惡毒。

我只能“你進我退,你怒我跪”

最終以爸爸滿意的方式結束了這次對話,而我恍然大悟的是,教我這個方法的女孩子16歲而已。這是妹妹16年生活中的常態,她處理起來如此從容。

也許這就是“讀書”的力量吧…

離別時妹妹說

一再見又是一年…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