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來老師說沒有選擇恐懼癥這說法,有的只是:沒想清楚。
想清楚了便不會糾結,便會自然而然地選擇利益最大化的選項。
但我想:選擇恐懼癥,更多的是一種選擇恐懼感覺。感覺一般都是有錯的,我們學習,我們利用工具幫助我們看清客觀事實,就是修正感覺的過程。那怎么修正選擇恐懼這種感覺呢?答案是:列出來,用筆和紙
一、計算數據和列出事實
人在思考的過程中,內存是有限的,特別是針對需要記憶的事項,在想事的時候,需要將自己的大腦清空,才能進入下個點的思考。思考的內容都是有關聯的,你思考的對象在大腦里只能有幾個,如果過多,便會存在提取困難的問題,因此把這些思考的對象用筆和紙列出來,清空腦子再想其他的對象,往往有很高的效率,并且能夠真正行之有效地解決問題。
而選擇恐懼癥就是在這種模式下慢慢被改善,思路清晰了,選擇就會明朗,恐懼將不復存在??粗埫嫔?b>各種選項的優劣,各種數據,甚至各種公式各個概率,這便是你之前一直很困惑糾結的原因和答案。這種客觀事實如此一清二楚地呈現出來,稍微權衡一下利弊,便能輕松做出對自己來說的最優選擇。
二、例子:選多看還是愛閱讀?
以前我一直在用愛閱讀這款app來讀電子書,覺得非常棒,圖書排版精美,還可以自定義排版,護眼模式,朗讀功能,筆記功能,各種實用背景,支持多種圖書格式,打開速度快……總的一句話,閱讀體驗棒!
但后來無意中接觸了多看閱讀這款app,是因為它有個功能是可以將筆記同步到大象,這可不得了。我在讀書的時候,經常將對自己有啟發意義的句子進行一個標記,但是后來復習的時候只能打開愛閱讀找到相應的那本電子書,這樣久而久之導致我都慢慢忘了我的筆記。后來更是覺得麻煩,就少看電子書,改為在電腦看,或上網閱讀,因為這樣方便用大象整理。
因為多看有個功能,我就樂了,但我突然想到愛閱讀也有導出的功能,只是以前我沒有使用大象,并且只能導出到手機的的內存卡上,這對我是個雞肋,我就選擇性地忘記這個導出功能。經此提醒,我又重新打開愛閱讀的導出功能,像是發現新大陸似的發現了大象的logo。這回糾結了,我該選擇誰?
多看還是愛閱讀?
說實話,我用愛閱讀還是比較習慣,體驗也比較好,但多看的閱讀體驗也不差,盡管現在有點不適應,但也只是使用時間上短了一點罷了,重要的是他們都還能支持將筆記導出到大象。千般糾結情況之下,我掏出筆和紙,把多看和愛閱讀的功能一一羅列出來,不斷試驗,不斷記錄,從排版到字典翻譯等等。終于等我耗了2個小時將兩個軟件的功能試了個遍,看著這張紙,我的思路一下子清晰了:
1、多看和愛閱讀的閱讀體驗都不錯,但愛閱讀由于使用時間長一點占了點優勢,但不是很大,只要我在多看上花上3天時間也能有和使用愛閱讀一樣的體驗;
2、多看的書架不夠愛閱讀的漂亮;
3、多看的筆記導出到大象的效果非常好,每條筆記都似用markdown整理,很棒,而愛閱讀只是導出純文字到大象,并沒有排版;
4、最后一點,多看的翻譯功能比愛閱讀的強大,選上筆記后直接彈出英文翻譯,對于正苦學英語的我來說是一種很棒的體驗,而愛閱讀這方面功能不強。
綜上,雖然多看和愛閱讀都各有優劣勢,但我已經可以很輕松地選擇多看為我最佳讀書app啦,因為自動整理筆記功能及即時翻譯筆記功能對我來說實在太有用了,雖然我要忍受多看書架的不好看,還要花幾天時間適應多看,但都是非常值得的,相對那兩個優勢,這兩個劣勢沒啥影響力。
三、結語:筆和紙,工具小能量大
很多時候我們糾結,我們腦子像漿糊一團,我們選擇恐懼癥,不知從何下手,其實不是你不會想,恰恰可能是你腦子想法太多,你的內存過于小,你的cpu不足以同時思考幾個相關的對象。解決的方法很簡單,找個安靜的地方,在紙上寫寫畫畫,把腦海里攪在一起的想法全部列出來,同時把一些相關數據記錄下來,有什么可用的計算公式,什么適用的套路也一并列上去,窮盡你的想法,這紙終成你的答案,具有很高的客觀性。那么你便會戰勝感覺,從而理性地做出選擇。
不要小看筆和紙這兩個工具,他們蘊藏的能量可大著呢,幫你驅逐選擇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