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地區的南周與北周形勢圖(1571)及說明

南北周西海形勢圖(1571)

簡單的說明:

南周與北周原本都屬于周王國,歸柴氏統治。

1350年,西夏東侵宋朝,歷經五年而失敗。

1353年,因宋朝失去對南海諸侯的約束力,以雍國為首的麻逸同盟對剛剛發生公室變動(狄氏代趙)的岐國發動突然襲擊,挑起南海爭霸戰爭。岐國節節失利后,向金洲同盟的鄴國與周國求援,為了遏制雍國,避免其成為南海霸主,兩國應援,隨后蘇島同盟也加入戰爭,整個爭霸戰爭持續33年,分為三個階段。

1357年冬,南海爭霸戰爭第一階段結束,周簡公趁二次和議之際,單獨退出爭霸戰爭,返回天竺。

1366年,執行謀士鄭士奇的計略,將牢據金洲的勛舊名家轉封天竺,擴其地,削其丁。欲使名家將門戮力北上,為王前驅。

1369年,三川郡、舒郡、柳川郡三郡豪強名家自將兵越界,周簡公順勢北伐古爾。

1371年,古爾蘇丹國主力25000人在比哈爾谷地被周簡公親自殲滅。祝捷日恰逢簡公嫡孫出生,于是在比哈爾舊地置重慶郡。此嫡孫即后來之周哀公。

1373年,簡公再次北伐,擊破曲女城。驍將焦氏與悍臣黃氏爭功,簡公撫其意,各許半城。二人遂解曲女城,各得半而去,焦氏赴上游,置曲郡,黃氏至下游,建汝郡。

1376年,簡公再次北伐,兵鋒所指,攻無不克,古爾迭退至胭脂江(印度河)流域,各謝赫與埃米爾驚疑難守。會京師流言出,言簡公欲復轉封名家將門,遠則胭脂江,近亦漢江(恒河)。北伐軍各將門漸次動搖。

1377年,簡公薨于胭脂江上。哀公繼位,兩府重臣力主撤軍,從長計議。詔令到時,北伐軍軍心浮動,頗以京人為敵。有悍臣名將十余員,力舉簡公次子為主,是為周成公。隨后返軍南下,棄土七百里而討京敵。

1379年,南北軍戰于象郡,南軍再敗,至此,南軍綏寧、河西、象郡三戰皆北,舉國嘩然。赴軍前督戰的哀公驚懼而死。京中重臣立其堂弟,長安郡侯柴奉己之子為主,以洛郡為陪都,改稱洛都。未久,告天下稱大周天王,時僅七歲,即后來之周襄王。冬十月,明發《討賊詔》,諭天下軍民,天王與賊勢不兩立,絕無寬宥,約戰長安郡。南北軍次月中決戰長安郡北,前后四日,死傷枕籍。北伐軍兵疲將驕,南軍大獲全勝。追亡逐北,連復象、河陰、河西、綏寧、樂陽五郡。南軍將卓氏于樂陽擒叛將劉氏、徐氏。祭其首于王前。1388年,襄王令改樂陽郡為中興郡。

1390年,南北軍達成第一次停戰協議。南周扶持曾城羅氏、賀城廉氏、交城杜氏與北周扶持的蘇城高氏、恩城左氏、昌城俞氏爭奪中部緩沖地帶。

1391年,北周擊破古爾的入侵,并奪取了胭脂江上游,置河西與河東二郡。

1394年,昌城俞氏被賀城廉氏襲滅。

1395年,蘇城、恩城先后被圍。北周開始扶持冀城程氏、舒城蔡氏、歷城楚氏、豐城喬氏、朱城賈氏、秀城申氏與南周爭奪東西兩界。

1400年,南北周重燃戰火。

1401年,襄王引軍桂林郡,欲渡海襲冀城,截北軍歸路。久侯信風不至,遂筑高臺乞風侯。過午,信風突至,舟船齊發。會克冀城未久,襄王欲引軍與北軍決戰,復筑臺豈勝。恰北軍主周成公薨,次日訊至。襄王以為大吉。1402年,改桂林郡為吉林郡,南北周二次議和。

1405年,北周共推其首,稱總資政。改王京為平都。改曲郡為商曲郡,以其居上游;改汝郡為夏汝郡,以其處下游。各郡自推資政,主資政局,決斷郡事,無分文武。改東陽郡為廣饒郡。

1407年,北周拓北地,置望山郡。南周改東川郡為廣饒郡。

1410年南北周重燃戰火,持續20余年,中央緩沖地帶北周全面敗退,蘇城被夷平,北周以恩城獨木難支,盡撤其軍民。冀城重建,以羅氏守之。周襄王改洛都為洛京,以故都南邑為陪都,稱南都。

1435年,南北周三次議和。東界各據其半,舒城為界。西界冀城羅氏備其地,置二支城。

1440年,北周與吳相善。古爾被完全攆出胭脂河流域,北周置河中、河南二郡。

1450年,北周置嘉德郡與山陰郡。南周降南都為南郡。

1450-1480年間,南北周交戰四次,互有勝負,冀侯與舒侯逐漸掌握東西兩界。古爾與北夏的聯盟牽制了北周,使其無法全力南下。在此期間周襄王之子成王改革內政,南周轉變為中央集權制國家,全面推行郡縣制。并積極開拓昆侖洲。

1480-1530年間,南周多次主動北伐,北周南征只有兩次,兩國軍事力量對比出現逆轉。所幸吳朝仍舊支持北周,北夏也發生巨變,西唐取而代之。南周因為北伐和應對北周南侵,拖慢了南周在西南昆侖洲的步伐,導致鄴國在宗教戰爭中大肆擴張,后來居上。

1514年,北周使用吳朝貸款鋪設了第一條實驗鐵路。兩年后洛京到長安郡的鐵路完成鋪設。

1527年,冀城到北周豐郡的鐵路鋪設完成,這是北周自主鋪設的第一條鐵路。比南周的長安郡到吉林郡鐵路晚了三年多。



南周主要郡城的介紹:

洛京,本稱洛郡、洛都。是現在印度的金奈附近。

長安郡,是現在印度的班加羅爾附近。

定遠郡,是現在印度的拉杰巴萊亞姆附近。

安西郡,是現在斯里蘭卡的賈芙納附近。

故臨郡,是現在印度的卡利亥特附近。

吉林郡,本稱桂林郡。是現在印度的門戈洛爾附近。

豐郡,是現在印度的果阿邦帕納吉附近。

中興郡,本稱樂陽郡,是現在印度的戈爾哈布爾附近。

北地郡,是現在印度的孟買附近。

綏寧郡,是現在印度的馬萊岡附近。

河西郡,是現在印度的艾哈邁德訥格爾附近。

河中郡,是現在印度的瓦朗加爾附近。

河東郡,是現在印度的斯里加古蘭附近。

象郡,是現在印度的紹拉布爾附近。

河陰郡,是現在印度的海德拉巴附近。

河陽郡,是現在印度的默吉利伯德訥姆附近。

三川郡,是現在印度的布拉馬布爾附近。

廣饒郡,本稱東川郡,是現在印度的加爾各答附近。

撫遠郡,是現在也門的索科特拉島哈迪布附近。

安北郡,是現在印度的南安達曼島布萊爾附近。

鎮遠郡,是現在印度尼西亞的班達亞齊附近。

臨海郡,是現在印度尼西亞的棉蘭附近。

西郡,是現在印度尼西亞的丹戎巴來附近。

海西郡,是現在印度尼西亞的哈朗岸附近。

合郡,是現在印度尼西亞的北干巴魯附近。

南郡,本稱南邑,南都,是現在印度尼西亞的杜邁附近。

來賓郡,本稱來遠郡,是現在馬來西亞的馬六甲附近。

拓海郡,是現在馬來西亞的檳城附近。

東郡,是現在馬來西亞的關丹附近。


北周主要郡城介紹:

平都,本稱王京。1405年,北周諸軍將及名臣同意虛置王位以待賢者,各文武平等互待,公推一人持衡。遂改王京之稱,曰平都。取平等互待之意。位于現在印度的德里附近。

山陰郡,是現在巴基斯坦的拉合爾附近。

河西郡,是現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附近。

河東郡,是現在巴基斯坦木爾坦以南,巴哈瓦爾布爾以北的兩河交匯附近。

河中郡,是現在巴基斯坦蘇庫爾附近。

河南郡,是現在巴基斯坦卡拉奇東部,特達附近。

西郡,是現在印度的比卡內爾附近。

豐郡,是現在印度的齋浦爾附近。

象郡,是現在印度的焦特布爾附近。

南郡,是現在印度的烏代布爾附近。

河陽郡,是現在印度的博帕爾附近。

商曲郡,是現在印度的阿里格爾附近。

夏汝郡,是現在印度的坎普爾附近。

河陰郡,是現在印度的瓦拉納西附近。

鎮南郡,是現在印度的賈姆謝德布爾附近。

重慶郡,是現在印度的巴特那和比哈爾之間。

嘉德郡,是現在尼泊爾的加德滿都附近。

望山郡,是現在尼泊爾的尼泊爾根杰附近。

山陽郡,是現在印度的勒克瑙東北,卡克拉河與恒河支流之間。

廣饒郡,曾稱東陽郡,是現在孟加拉國達卡附近。


冀城是現在印度的巴羅達附近。

交城是現在印度的印多爾附近。

曾城是現在印度的那格浦爾以北,塞奧尼附近。

舒城是現在印度的比拉斯布爾與賴布爾之間。


(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周國建立于紹圣元年(周威公元年,西元1086年),截止文興元年(周襄公三年,西元1167年),已歷四代。他仍是一個...
    恒山派不要勺子閱讀 4,141評論 9 4
  • 我愿做一棵小草 雖然根被泥土掩埋了 但是堅定著自己的方向 沖破土層 向著陽光而生
    sawy閱讀 246評論 0 0
  • 我們的生活難道是真實的嗎——肯能已經被虛無主義的氤氳吞噬了,所以很是有一些時候,腦子里就會產生諸如此類的一...
    劍仙裴宣閱讀 375評論 0 2
  • 我和y同學的相遇是在一個下了雪的晚上 2012年我踏步進入了大學校園,新的學校,新的同學,新的環境讓我有一種孤獨...
    怎樣N閱讀 218評論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