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情里,我們要有一往無前的勇氣,也要有及時止損的智慧。畢竟,誰都沒有孫大圣的火眼金睛,識人不清是常事,積重難返就是愚蠢了。
“止損”這個詞來源股票市場,俗稱“割肉”,可見當投資出現虧損時,及時離場是不容易的,要受得住肉疼,下得去手,否則——
玩不起的人要么被迫出局,要么就得接受更大的損失。
感情中的“玩”,不是真的“玩”,而是指情感投資:付出的青春、心思、精力和感情,這些都是投資成本。
如果不敢投資,不管是因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還是因為“不相信愛情”,結果都是一樣,慢慢地從男歡女愛的游戲中離場,學著去過一個人也精彩的日子。
敢于投資的人,都是向往著“一加一大于二”的幸福,但現實往往沒有那么簡單,即使一個人每天都在學習,也未必能夠增長智慧呢,更何況關系到另外一個人,根本不是自己能夠控制的。
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有個女孩年屆30歲,著急結婚,網上認識一個25歲的男孩,見面感覺還不錯,就定了戀愛關系。幾個月后懷孕了,必須要談婚論嫁了,男孩才坦白自己謊報了年齡,其實只有19歲,不夠法定結婚年齡。
故事到這兒,大多數人一般會認為女孩會選擇分手流產重新開始,或是獨自帶娃。也會有人認為年齡不重要相愛最重要,兩個人突破傳統枷鎖勇敢地在一起也挺好。畢竟年齡相差10歲算什么,婚紗女王VeraWang和相差36歲的小男友相愛5年了,依然恩愛如初。
女孩可能沒這么樂觀,但她的肚子很現實,她做出的決定是:不能領結婚證,也要辦婚禮,孩子要生在正常的家庭里。
他們回到男孩老家舉行婚禮,在老家農村,領不領證不重要,有沒有辦婚禮才重要(掃盲:沒領結婚證的婚禮是不受法律保護的,法律是不承認所謂的“事實婚姻”的)。他們的婚禮辦得還算熱鬧,男孩的父母和親戚也熱情,女孩子的心才慢慢定了一點。
結婚第二天,女孩找不到自己的手機了,叫了半天男孩才拿給她。她感覺不對,趕緊翻看手機查帳,這才發現支付寶里的錢全部被轉走了,差不多有二十多萬。
“你轉我的錢干嘛?”
“咱們現在一家人了,什么你的我的。”
“到底拿我的錢干嘛去了?”
“還帳了。”
“什么帳?”
“辦婚禮借的錢。嗯,還有以前借的錢。”
女孩上網求助問大家自己應該怎么辦?去責怪這個十九歲的男孩太不懂事嗎?還是叫他全家一起還錢?
這個女孩顯然是個敢于投資的人,但對方也不算完全騙了她,她在懷孕之后有收到過投資失敗的信息:男孩才19歲,而且撒謊。她顯然不夠重視這條信息。
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授馬扎林·貝納基2014年寫過一本書,叫《盲點》,他說我們幾乎所有人都有認知錯誤,因為我們每個人內心其實都太自信,相信自己的眼光沒錯,相信自己的判斷沒錯,相信自己的選擇沒錯,而且自己是一個“能夠客觀而公正評價他人”的人。
可事實上,“盲點”幾乎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全部。
因為太過于關注自己的年齡,因為年屆30歲的壓力太大,因為對方的談吐外貌差不多是25歲的樣子,女孩就選擇性忽視了自己明明早就發現的事實:男孩偏幼稚,這份感情不太靠譜,他沒有主動避孕,談婚論嫁時他才坦白自己只有19歲,他承擔不了一個家庭,他撒謊……為了結婚這個大目標,一切明顯的隱患都成了她的“盲點”,她飛蛾撲火般沖了進去,直到更大的損失出現。
現在,她又收到了一條投資失敗的消息:你虧損了二十多萬。
問題是:現在你要不要止損?
現在,你到底要不要止損?
很巧的是,在今天的新聞里,我看到有另外一個女孩,跟前面那個女孩差不多年齡,有相似的感情開頭,卻有不一樣的選擇:
這個女孩是公司管理層,高傲的御姐,男生是社會新鮮人,實習生。兩個人年齡、閱歷、社會成就各方面差距頗大,在公司舉行的拓展訓練中因較多的肢體接觸互相有了好感,男生多次主動約女生,一次酒吧約會后他們開了房,兩個月后女生發現自己懷孕了。
女生告訴男生:“我懷孕了。”男生說:“這個孩子,你想不想要?”女生想了很久說,先去醫院檢查看看再說。女生檢查完出來傷心地說:醫生說胎兒發育不全,建議流產。
男生后來說他的意思是,如果女生要他們就結婚,他會負責。但時光無法倒回,他沒有在第一時間表態承擔責任,那就是在推卸責任。
人流后,女生恢復了工作,對男生說:“放手吧,各自過各自的生活。”她瀟灑地刪掉了他的微信和QQ,把他的電話拉進了黑名單,在單位卻如常對待男生,好像之前的事都沒有發生一樣。
反而是男生無法理解了。他找中間人來幫他溝通,女生說因為他們倆真的不合適,所以她想刪了他,忘切一切重新開始。而男生覺得自己受不了這么尷尬的同事關系,他想要倆個人繼續在一起。
男生的繼續在一起,就像小男生對小女生說:“來呀,我們一起玩啊。”可是女生已經不想玩了,尤其是真的“玩出過人命”時,男人永遠無法理解女人的感受。
不要簡單地說愛,愛的基礎是尊重,不尊重對方的需求,只顧自己的需要,這樣的愛,是盲目和自私的。
幾十年前,女性所受的教育是要像王寶玔一樣,苦守寒窯十八年也無悔,默默付出不求回報。可是別忘了,王寶玔是在得到新婚丈夫戰死的消息后仍然守了十八年的,我會想,她真的是在堅守一份愛情嗎?還是守候著自己的“守候”,守成了一種習慣呢?
愛情、家庭、婚姻都不應該成為一個蝸牛殼,不是一個人(不管男女)遇到問題之后就躲進去的地方,不管是在哪一種情感里,如果不能正視自己的心,不能體貼自己的需要,而是一味地委曲求全,去迎合他人獲得暫時的平靜,那活著的每一秒都是在浪費時間。
我們小時候讀過的童話,幾乎最后一句都是“從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我們早就明白了,如果童話繼續寫下去,就會跟現實一樣,一樣一地雞毛,一樣無數雞毛蒜皮,一樣地會在柴米油鹽中老去。只不過作家任性的大手把他們留在最美的地方,就使得我們對愛情有了太多過于美好的想象。
如果能夠有勇氣觸底反彈,或是有青眼相中一匹黑馬,那當然都是最幸運的事。但如果沒有那份幸運的把握,不如還是先學會及時止損吧,至少,回到過去的模樣,你仍然不過是一個人,雖然不會更好,但至少不會更糟了吧。
還記得我曾寫過的那個杭州女人嘛,從結婚的第一天至今十幾年了仍然是處女,她像個斗士一樣打了十幾年的婚姻保衛戰,或許一次次地守壘成功能夠帶給她一定的快感,但大多數時間,她都是一個假裝在享受孤獨的寂寞的女人。
比別人戳了一刀更慘的——就是一刀刀地自戕,還無處喊疼。
畢竟,沒有底線或過于懦弱的人,才會把自己狠狠地逼至絕望之地。看似傷害自己的都是別人,但突破那條止損線的人,卻永遠都只會是自己。
我心疼這樣的你們,所以想對這樣的你說:“停止吧,可以結束了。”
文/媛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