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上和閨蜜聊天,她和我談到帶娃時看到院子里都是老人,感覺不好意思,也沒共同語言,連個一起說話的人也沒有,被老人說這說那的。其實我也是這樣,每次帶娃下去,被問的最多的就是:“你自己帶呀?哪你家先生辛苦啦,一個人養你們娘三”。“你年輕輕的不上班,帶娃多無聊啊”。“你干嗎不讓娃爺爺奶奶帶,你去上班呀?”……我不想解釋,笑笑而過。我的生活我知道,因為別人不了解發出的質疑我也無需去在意,適合自己的就好。別人認為我應該怎樣的生活是別人的,不適合我的家庭狀況。
2.中午做飯時不小心切到手了,疼的眼淚簌簌直流,男人在房間開電話會議,我壓著手止血,進去讓他貼一下創可貼,人家盯著屏幕理都沒理,我返回拿創可貼再一次進去讓他幫我貼好。繼續去做飯,心里起初有點不舒服和小委屈,覺察到自己的內心戲。收心,自己切的又不是他切的,他不理就不理唄,自己心疼自己,別再切著了。吃飯時男人責怪“怎么那么不小心,我帶買個手上戴的護具了。”看,男人還是挺關心我的,只是反應慢好幾拍罷了。
3.看到童頻的朋友們今天談到了面對死亡的話題,有的是生病嚴重的老人,有的是已經離世的媽媽,有朋友從小沒有雙親,我看著手機只會流淚,深深的心痛,不是同情,感覺自己不能面對死亡吧,內心有些害怕,被未知的未來控制著思維。哭完了,心也平靜了一點,給爸媽快速的打了電話,雖然天天打,可心里總覺得這并不能解決我的憂愁。我愛爸媽,可我不能盡孝在父母身邊,我深深的走不出來。
老師說關于死亡: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人生議題。是最大的“不合我意”。你嘗試去抗爭死亡、回避死亡,你就不能好好活。反之,你坦然活好每一個當下,分分數數都活得充實圓滿。死就死,什么樣的死法也都是一份珍貴的體驗。
死亡的真正意義,是讓我們知道有一天我們的肉身會潰散,從而提醒我們活好當下。而我們不知道它什么時候到來,才會對當下格外慎重在意。
如果你出門,要去取一個貴重的禮物,這一趟路程你會走得多么興奮與曼妙。死亡是最大的一份禮物,無比珍貴,美侖美奐。要知道我們人生的盡頭是死亡,這向死而生的旅程,就是讓我們懷著一份好奇與喜悅,去充分經驗生之種種。
不怕死,才能好好活。好好活著,自然無懼死亡。--與大家共勉[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