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一篇文章《請尊重一個窮人的努力》,深有感觸。文章針對有些人提出的"你窮不僅說明你不努力,也說明你家庭不努力",給予了反擊。
近年來,大家在網上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文章,“你窮,是因為你不夠努力”“窮就有理嗎”,等等,里面的觀點大同小異:你窮,是因為你不夠努力,是因為努力方向不對,是因為你墨守成規,是因為沒有跟進時代步伐,是因為你有窮人思維,等等。
文章分析的頭頭是道,給人的感覺是,窮是一種罪過,是不道德的,不值得別人同情。
我不否認,有些人窮,確實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不愛學習,懶惰的原因,但是,我今天想說的,是貧窮的另一面,希望大家可以理性對待貧窮。
窮人之所以窮,有很多種原因,有些是可以改變的,有些是無法改變的。
第一種因素,是由于先天不足、階層固化所致。
下面是一張2015年的中國財富結構圖,大家看看。
在全中國14億人口中,家庭年收入在100萬元以上富人的僅有3700萬人左右,中產收入家庭大約有6.3億人,低收入群體即窮人有6.8億人,我們的社會財富呈現一個倒金字塔結構,越往上走,財富越集中,人員越少。
這么多的人窮,能說是不夠努力嗎?如果你處于金字塔底端,你有多大把握通過自己的努力通往中端乃至頂端?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大地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確實有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富起來的人可能有各種門路,有做生意致富的,也有等待拆遷補助款致富的,有的人借助了改革的東風,有的人遇上了千年難逢的機會,如果僅僅依據財富的多寡就斷定窮人不夠上進,是否有失公道?
同樣的起步,同樣的條件,可能僅僅因為地域、環境的差異,兩人的命運就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是因為不夠努力嗎?是因為懶惰嗎?是因為不愛學習嗎?
大家或許認為,你窮是因為你自己不夠努力。如果你是一個底層勞動者,如果你經受過那種令人絕望的貧窮,可能你就不會這樣認為了。
很多底層勞動者每天忙的要死,一天要連續工作10個小時,從早上8:00忙到晚上10:00,你還會去想辦法學習嗎?還會為了無法提高自己而痛苦嗎?
或許你會說,許多名人就是這樣做的,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歷練出來的,像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孫少平一樣,為什么你就堅持不了呢?
時代不同了,堅持的意義和方法早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對于有些人來說,變化和學習是非常輕松愉快的,同樣的事情,對于另一些人來說,可能比登天還難,你無法想象一個連智能手機都不會操作的人,讓他通過學習掌握PS、課件制作這些技巧來致富,而這可能只是你每天的必修課。
對于社會底層的人來說,向上通道正在關閉、門檻正在增高,這種高門檻不僅僅表現在資金配置上,更關鍵的是,富人掌握的社會資源及對資源的整合能力,是窮人萬萬無法企及的。
第二種因素,是受教育程度所限。
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的重要性會越來越凸顯,千萬別再抱著知識無用的思想,那只會害人害己。
可能你會說,為什么現在知識無用論盛囂塵上,這恰恰說明,知識越來越重要。有一份社會調查反映了近年來大學生畢業情況:
大家看,近幾年每年都有700多萬大學生畢業,與你搶飯碗,而且這種趨勢愈演愈烈。如果你想立于不敗之地,不學習能行嗎?別說向上走了,能不被淘汰就挺好了。
隨著每年涌入社會的大學生數量的增加,社會對人才的素質與要求不斷提高,如何與社會接軌?對一些沒有辦法、途徑上大學的人來說,創業的門檻會越來越難,出路也日益狹窄,這不僅是每一個人的焦慮,也是時代的焦慮、社會的焦慮。
隨著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數量的日益增加,各種社會資源會面臨越來越多的高層次人才競爭,各行各業都人滿為患,要成功創業并趟出一條道,何其難也?
就算你再努力、再勤奮,留給你的機會也不會太多,富人不僅僅需要奮斗,可能也需要一點運氣,如果這樣,你還會認為窮有罪過嗎?
這僅僅是大學生的數量,大家再來看一組數據: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受教育程度勞動力所占比重。
大家看看,在整個25到30歲的勞動力結構中,大學以上文憑的畢業生僅占30%左右,而高中以下的人員占到了70%。讓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的勞動力與大學生競爭,就算你再努力、再勤奮,你又有什么底氣和能力,能夠脫引而出,超越別人?
這僅僅是針對現在的年輕人而言,如果算上數量龐大的社會閑雜人群,讓如此多的人去擠占社會創業的獨木橋,想想都覺得可怕。
很多時候,不是窮人不想買努力、不想學習,而是你的努力與學習找不到方向,你不知道該怎樣去努力,去學什么,學了又有什么用。
一個人的受教育程度會成為硬傷,會成為最終拉開與別人差距的最根本的因素,但這往往又是無法改變的。而盲目鼓動沒有文化基礎和教育背景的人去強行擠入上層社會,只會讓大家越來越焦慮,對自己的現狀越來越不滿,對于改變這一切沒有任何益處。
第三種因素,財富的聚集效應,導致窮人無法與富人比擬。
下面是一幅社會收入階層劃分表。
大家可以看到,富人的財富是窮人的幾百、幾千、幾萬倍,這也就意味著,富人可以以窮人幾百、幾千、幾萬倍的速度迅速積累財富,如果你是年收入8萬元以下的窮人,別說跨入富人的行列,僅僅向上爬一格,可能就需要付出畢生的心血,這是因為不夠勤奮,不愛學習所致嗎?
另外,社會財富的分布并不是與你的主觀因素有關,大部分是與地域、先天氣候等條件相連的,占據地域、環境優勢的人不用付出多少勞動,就會獲得別人一輩子無法獲取的財富,這是因為懶惰嗎?
說了這么多,只是希望大家能夠多理解窮人,窮是由很多因素導致的,窮并不可恥,我們不能漠視、不能嘲諷,給窮人一些生存的尊嚴和信心。
有太多社會底層的人,窮盡一生所有的運氣,資源,都無法向上邁出一步,其中的心酸和苦楚是別人無法理解的。
我們不應漠視,更不能借機嘲諷,可能你只是站在一個稍微高點的地點,也沒有擺脫貧困的范圍,沒有資格去嘲笑一個勤奮而又努力的人格,任何人都不能。
大家要知道,人與人之間,差距太大了,對你來說輕而易舉的事,別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見得能做好。你要允許別人安于貧困,這并不可恥。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別人身上,是很不道德的。
做為社會最底層的窮人,要改變自己的境遇,除了努力,勤奮,好學之外,還要積極順應時代的潮流變化,順時而動,才有可能改善自己的狀況。
不患寡而患不均,窮并不可恥,也沒有罪過,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才是需要提防的。我們的社會應該更加寬容,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也要容忍一部分人沒法富起來,多元化的社會狀態和價值觀念能夠并存,才是一個良好的社會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