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兩部分我介紹了傳統BI項目框架的左半部分:基礎(Foundation) 和實現(Enablement)。接下來和您聊聊右邊剩下的,也是BI項目核心的重要元素。先回顧一下BI項目元素構架圖:
BI框架之貫穿始終的要素
基礎和實現部分的元素都可以在某個時間單獨拿出來考慮,而接下來的三個要素我認為是BI項目成敗的關鍵,要貫穿始終。
團隊配合
我所說的團隊包含小大兩個范圍:BI實施團隊和公司。BI實施團隊一般會包括項目經理(PM),業務專家(domain expert),商業分析師(business analyst),架構師(architect),開發人員(developer),數據處理人員(data analyst),測試人員(tester)等。一個BI項目團隊的配合情況決定了這個項目的時間和質量。例如數據人員沒有弄清楚某個數據的清洗規則,那么后期的開發人員就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檢查和修改程序。如果架構師,業務專家和商業分析師不能完全理解對方,甚至誤解,那么后期的模型將會異常地難用,甚至作廢。作為BI項目經理,最大的挑戰是統籌協調項目組和業務人員之間的關系。只有和業務人員以及管理層建立充分的信任,BI團隊才有可能順利地獲取用戶需求,后期合理的修改意見,和最終的驗收。
之前我們提到很多部門視數據為私有財產,如果貢獻給BI項目,那么別的部門很可能也會拿到這些數據。各部門之間有時也會互相推諉分析結果。如何打破公司內部的各種壁壘,使得各個團隊之間能夠互相配合,發現問題的時候能夠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分析成因,便成了公司掌舵人和BI團隊的當務之急。在項目啟動初期,公司高層就應該意識到BI的重要性,并通過命令或授權等方式打通項目組可能會遇到的各種障礙。另一方面,BI經理也應該隨著項目的推進,逐步建立和提高開發人員和業務人員之間的信任,并使雙方進入良性循環。如果在實施階段業務和技術雙方的配合度能達到最高,那么所開發出來的產品就最為有效,公司也能從中獲得最大的投資收益。如果雙方的信任被打破,逐漸進入惡性循環,那BI應用最終可能會淪為少數人的數據采集工具而已。
數據管控和質量
國內做項目就不得不先強調人,因為人最難協調,出的問題也最多。但是在國外的行業總結里,數據管控和質量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數據管控考慮的是數據的所有權,更新頻率,訪問權限,數據安全,風險,數據的敏感度等等。您可能要問我為什么在項目初期,而不放在數據建模的時候才考慮管控。在初期當業務部門還心存戒心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夠明確提出數據所有權和將來的訪問權限,那直接獲取全部數據的可能性會非常高(避免了高層出面)。如果在當初沒有確定各部門的數據所有權和義務,等BI上線,實施團隊解散之后,我們會尷尬地發現一個新的荒草地又誕生了(想想您的公司有多少無人認領的荒廢系統?)。此外,站在工作的角度,如果BI的所有權不屬于本業務部門,但是要求業務人員在忙碌之余還要去維護系統內的數據,然后分析的結果供其他部門使用,憑什么?!如果在項目初期沒有解決此類問題,那么積累到后期就會非常麻煩。
數據質量就不用多解釋了,基本的道理大家都懂。數據質量不僅存在于單個數據本身,也存在于多種數據整合之后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兩個環節可以提高數據質量。一個是同過ETL過程,在抽取和轉化階段根據業務定義好數據的清洗規則(data rules),例如如果一家經銷商當月上報的汽車銷售數據是一億臺,那我們很直觀的就知道這是個“臟數據”。另一個提高的地方在數據倉庫層面。我們可以根據存儲規則或某些工具對數據進行預先處理,例如把銷售MTD和YTD的數值先計算好之后再存入數據倉庫,這樣的話架構師就可以構建更有針對性的模型。
垃圾進,垃圾出(rubbish in,rubbish out)!如果您不從源頭控制好數據質量,不在乎這個事情,那么等錯誤的結果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時候則為時晚矣。
工作流程和文化的改變
牛牛爸遇到過很多類似的尷尬要求:經理看到BI后說這個好,然后要求下面員工把最新的截圖放到PPT里然后發給他看。您已經擁有訪問權限了,為什么不自己直接查看哪?當我們調研用戶需求時,很多業務人員會信誓旦旦地問BI頁面能不能做的和現有PPT一樣。現在很多BI工具,例如Tableau,可以把界面做的非常靈活。您為什不在下次會議上直接把BI圖表投出來,而還在手工制作那些滯后的片子哪?
這里又給BI團隊帶來了新的挑戰:從一開始就應該慢慢地引導用戶轉變思維,并最終帶領公司在工作上和文化上做出革新。其實想通過一個程序就改變公司的做事風格,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在過去實施SAP這種大型的瀑布式BI項目時,用戶往往要等很久才能看到BI應用。由于高昂的顧問費用,很多用戶基本上看幾次就正式接收了,完全沒有一個過度的過程。好在現在的工具都支持敏捷開發,我們可以快速地理解用戶需求,建模,拉圖表,設權限,然后交付給用戶試用。我們會引導用戶在實戰中使用這些工具,這樣拿到的反饋和修改意見也最有意義。工作思維的轉化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愿在不久的將來大家會習慣這種新的工作方式。
兩種實施策略
框架介紹完了,基本上都是我的經驗理論,您要是實戰的話可能沒有什么幫助。因此接下來我會介紹兩種BI項目實施方法論。
第一種是由上而下(Top-Down)的項目實施方法。第二種是由下而上(Bottom-Up)的方法。由上而下首先關注的是某一個部門或者團隊的BI解決方案。其目的是解決數據相對簡單,范圍清晰的業務經理(business unit manager)的分析任務。由下而上一般由IT部門牽頭,先從公司的系統和數據著手,分析清楚之后再建立統一的BI平臺,然后在平臺之上搭建適合各部門的應用。我會在Part 4繼續介紹由上而下的實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