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一)

我喜歡用文字來表達一些觀點。

于是,我決定從某一天開始堅持每天兩百字。剛開始比較容易,有東西,有時間,自然有產量。

后來不行了,堅持不下去了,為什么?

我總結了一下原因:
1.沒有輸入,沒有輸出。日記是一種持續的輸出過程,所以你必須要有源源不斷的輸入。不斷地學習是必須的。
2.時間上有沖突。下班收拾完之后,大約有8點半,如果要寫文章,就要到10點。但是一加班,要是再寫文章,我必須得11點多睡覺了,早晨早起就比較困難了。

所以,我先選擇放棄每天寫作的想法,不現實。

原先,我認為既然堅持了一種東西,如果中途你放棄了,那就是說你沒有毅力去堅持。
現在,我覺得有時候放棄不代表你不再堅持,而是你分析了情況之后,能夠明白繼續堅持是弊大于利的問題,所以選擇暫時的放棄。

我為什么會放棄寫作呢?它是一種很好地可以視察你內心的方式。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寫作就像熊掌,而太極就像魚。我更喜歡魚。

自從放棄寫作之后,我開始認真地關注太極拳的練習。總結一下最近練習太極拳的心得。

有人問我:咋突變的?描述一下心理路程。

這讓我想到了師兄給我說的:練太極,你只有練到足夠的遍數,才可以出東西。

我自己理解就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從熟悉了拳架之后,老師一個勁的要求我開展,老是說我放不開。

什么叫放得開呢?什么叫開展?

老師說:你還年輕,架子盡量大點。

我就想,也許把架子練大點就開展了。

為了把架子開展,我就腿邁的大點,胳膊盡量大動作,總之一切都是大動作。

結果老師說:肩、肘都起來了。也用力了。

那次很郁悶啊?到底怎么樣才能滿足老師的要求,走的時候,郭哥說多看看李雅軒的拳照。

第二天早晨,我看著李雅軒的拳照,說實話之前看拳照沒怎么看出來李雅軒練得有多好,現在一看,還真看出來舒展大方。

那就先練前幾個動作吧,和師傅說的一樣, (太極拳這個東西只要一個動作會了,其他動作就按照那個動作來就可以了),我就仔細的看了看前幾張拳照,然后想著幾個規則(松、舒展大方、沉肩墜肘),這個還是因為郭哥給我說他曾經在練得時候專門默念過十要,然后我覺得我可以在練習之前默念一下這個規則,就開始練了。

這樣一段時間之后,老師說我的架子大方了許多,開展了許多,我記得那是我第一次有了一個不錯的進步。

架子雖然開展了,可是精神還是緊繃著,然后就讓我放松精神,松著練習。

我都暈了,架子我可以開展的去練,可是精神怎么松下來練習啊。

我也沒有怎么去管,想著是不是開始練習用腰帶著走了呢,實際上是想早了,太自以為是。

結果就是不僅沒有什么感受,老師評價:直接變形了。

當時我都難過死了,每天早起練習,到頭來練到這個地步,只是抱怨一下,從沒想到過放棄。

我想起來徐哥說的,練習之前,可以先練練那個下蹲的招式,這樣可以使整個身體舒展開來。我想呀,那么我也可以挑選一個動作來讓自己專注于舒展。就挑了一個左右野馬分鬃。開始之前,練習幾個左右野馬分鬃,然后默念幾遍我要注意的規則(立身中正、舒展大方、沉肩墜肘、松)。過了兩個星期,我也似乎感覺到有些變化,但是我不確定我是走偏了,還是走對了。

讓老師一看,老師說我有了一個很大的變化,精神開展了。我想我終于沒有走偏,邁出了一個不小的步子。也算是走近了太極的大門。

當然,離大門也很遠。

我的精神還是有一些沒有開展,繼續接著練習下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