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行為可能會刺激我們,但并不是我們感受的根源。
非暴力溝通強調(diào),感受的根源在于我們自身。我們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br>
當遇到自己認為憤怒的事,覺得是別人的行為引起的,其實是自己的內(nèi)心某一處被刺激到了。應該自查。而不是去指責別人。
【第一階段:“情感的奴隸”
在這個階段,我們相信自己需要為他人負責——讓他人快樂是我們的義務。如果別人不高興,我們就會感到不安,覺得自己有責任做點什么。此時,我們特別容易把親人看作是負擔?!?/p>
因為關注別人的喜怒而把自己放在后面考慮,忽略自己的感受,不敢拒絕她人,處于被動之中。
【第三階段:“生活的主人”
在這個階段,我們樂于互助。我們幫助他人,是出于愛,而不是出于恐懼、內(nèi)疚或慚愧。那是自由而快樂的行為。此時,我們意識到,雖然我們對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動負有完全的責任,但無法為他人負責。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人與人相互依存,損人無法真正利己。非暴力溝通正是想幫助我們既表達自己,又關心他人。】
這是要努力的方向,從自身出發(fā),自由而快樂地前行,為自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