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來源于上海的一個書香世家,爺爺輩和父母輩都是文化很高的讀書人,為了讓自己的孫子贏在起跑線上,一家人對于孫子的教育問題下了很大的功夫,為了讓孫子幼升小去一家上海有名的小學讀書,全家人奮斗了三年。
因為在上海有這么一個說法,考上四大名小學的都是牛蛙,考不上的都是青蛙,而入學率只有5%,所以被稱為“牛蛙戰(zhàn)爭”。
戰(zhàn)爭的結(jié)果以失敗告終,小孫子由于承受不了長期的壓力,出現(xiàn)了聳肩、抖眉毛類似的情況,最后被確診為患上了“小兒抽動穢語綜合癥”,雖然不嚴重,但是很難治愈。
全家人的努力與小孫子的不堪重負令人唏噓不已,在這背后,還是有一個令人長期頭痛的問題——別人家的孩子。
01
十年前,別人家的孩子
十年前,2007年,我遭遇了最嚴重的“你看看人家的孩子”的待遇,母親只要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比我強一點點,就馬上讓我去“效仿”。
當然,我是非常反感的,但是又無可奈何。
記得當時一個很小的細節(jié),節(jié)假日去親戚家玩,親戚家有一對雙胞胎兄弟,我們到他們家的時候,大人在看電視,小孩在背宋詞。
老媽看了以后馬上讓我和他們?nèi)K,第一場我就敗下陣來,記得很清楚,那首詞是岳飛的《滿江紅》,我連聽都沒聽過。
看著雙胞胎表弟行云流水的背著宋詞,我感覺老媽臉上無光,然后甩出來那句標準的話:
“你看看人家,比你還小一歲都會背這么多宋詞,你一首都不會,丟不丟人?”
接下來根本沒心思玩,滿腦子都是“我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我們家就在親戚家樓下一層,寒暄過后回到自己家,老媽立馬翻出陳年已久的宋詞的書籍,要求我今天必須把這首詩背會。
我無奈的向奶奶求助,但是絲毫沒有作用,在老媽的逼迫下,我最終也背會了那首宋詞。
在那以后,老媽經(jīng)常會把我和那對雙胞胎兄弟做對比,他們有寫日記的習慣,我也得寫日記,他們會打籃球,我也得必須去學,感覺好像我就是雙胞胎表弟的“成功復制品”。
當時的我知道老媽為自己好,但是對于這種別人家的孩子的教育方法,十年前我就很反感。
但是可笑的是,那首《滿江紅》竟然成為了我“驕傲”的資本。
小學六年級的時候,語文考試題有20分的附加題,這20分只有那種“拔尖”的人才有可能做出來,題目根本沒有范圍,當然不做也不會怎么樣。
恰巧,某次其中考試的附加題就是從《滿江紅》中出現(xiàn)的兩句話,而全班只有我一個人做出來,并且受到了老師的表揚。
雖然老媽的“投資”得到了回報,但是即將步入青春期躁動期的我,從內(nèi)心深處一直很排斥成為“別人家的孩子?!?/p>
我就是我,為什么要成為別人?
02
十年中,憑什么優(yōu)秀的標準只是成績?
我的青春逆反期很短,也許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
初二時候的一件事情,讓我的青春逆反期到達了“巔峰”。
第一次月考,我考了全班第二,這是上了初中以來前所未有的成績,但是家里有一個關(guān)于考試的獎懲“潛規(guī)則”,考好了,幾乎沒有獎勵,但是考差了,等著男女混合雙“罵”吧。
至今還記得,拿著考了第二的成績單蹦蹦跳跳的回到了家,老爸看了一眼說:“等你考到了第一,獎勵你一筐子餅子夾肉”,然后我們一家人繼續(xù)像平常一樣吃飯。
第二次月考,我考了全班十二,當我像往常一樣吃完飯玩電腦時,老爸說:考那么差還好意思玩游戲,學習去!我心里逆反的氣息在躁動,反嘴回了一句:
考好了就能玩電腦,考差了就不能嗎?這是我的興趣,你管不著,我又沒玩游戲,這是我的自由!
咣當!
老爸把正在吃飯的碗摔在地上,筷子也扔到一邊,氣勢洶洶的說:反了你了,你再說一遍?
我見勢不妙,拔腿就跑到了樓上的小房間里,把門反鎖起來,一個人蹲在房間的角落里瑟瑟發(fā)抖,只聽到沉重的腳步聲從樓下傳到了樓上,一直到我所處房間的門外。
“你開不開門?”
“咚!”
“你就說你開不開門?反了你了!”
“咚!”
老爸說一句話,就踹門一下,我感覺到了整個二樓都在顫抖。
我想著,這頓打估計馬上來臨,就算打我,我也寧死不屈,憑什么成績可以決定我在家里的待遇?憑什么成績不好就不能玩電腦?
此時此刻,我只希望這扇門可以多承受幾次老爸的撞擊,讓暴風雨晚來一些。
“咚!彭!”
老爸第三腳好像用盡了全身的力氣,終于破門而入,抓住蹲在角落的我的衣領(lǐng),一下子讓我坐在了床上,我的眼睛死死的盯著老爸的眼睛,好像在和自己的自由做著最后的掙扎。
“打我啊,來??!”我的內(nèi)心在做著強烈的斗爭,接下來的這巴掌也許是人生中挨的第一巴掌!
但是戲劇性的事情發(fā)生了,老爸的目光一瞬間變得很溫和,一句話也沒有說,那巴掌明明已經(jīng)舉到了空中,就像電視劇里面演的一樣,老爸把手放下了,我安全的躲過一劫。
從那天開始,老爸的舉動深深的影響到了我,我一直在思考為什么那巴掌沒有打到我的臉上,也是從那一刻開始,我的青春逆反期結(jié)束了。
里面的道理后來想通了,我把那件事情深深的埋在心底,作為我以后前進的動力之一,我不能讓老爸失望。
現(xiàn)在來看,就算孩子到了最難管的時期——青春逆反期,也許家長的一個小小的舉動,對于這個孩子來說,是一生都難以忘掉的。
對于我說,那個時刻是我興趣發(fā)展的最佳時期,對于父母而言,也許他們感覺到了一個孩子興趣發(fā)展的重要性,讓我以后“野蠻生長”。
活了21年,父母從來沒有打過我。
一直都沒有……
03
十年后,我活成了我
自己青春逆反期的結(jié)束,也標志著父母對自己向“別人家的孩子”看齊的時期結(jié)束,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真的是
年輕任性!
高考前三個月,我厭學了,更厭煩了應試教育,我認為目前學的這些東西對以后的發(fā)展沒有任何作用,恰好在當時傳出了這么一條新聞:
一個作者做高考題,閱讀題是作者本人的文章,一共五道選擇題,作者本人只做對了兩道!這說明了什么?
明顯太荒謬了,當時的我真的服了出題的老師,這么說來,出題的老師竟然思想境界比作者本人自己寫的文章的境界還高?
大二的下半學期,讀了兩年專業(yè)的我,發(fā)現(xiàn)自己對這個專業(yè)壓根不感興趣,而是想去自學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的新媒體學。
這個在一年半以前被周圍的人都不看好,但是我還是執(zhí)意去自學,而且毫無方向可言,只能對著招聘啟事的要求挨個看。
但是不管是高考前還是大二,父母對于我的“任性”都保持著尊重的態(tài)度。
高三厭學,父母說,高考盡力就好,在最后的這段時期,咱們不能在關(guān)鍵時刻掉鏈子??!
于是,高考成績我超常發(fā)揮,比平時高出110分,從二本B都不夠到了只差20分達到一本線。
大二厭學,父母說,自己盡力就好,對什么感興趣就去追尋自己喜歡的吧,我們尊重你,但是自己的專業(yè)課也不能拉下。
于是,在自學了半年新媒體以后,一直到現(xiàn)在的實習面試,我可以自信而不自負的說,面試我從未失敗過!
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我可以投入百分百的努力去鉆研。
對于面試自己感興趣的崗位,我可以對答如流。
因為喜歡,所以喜歡。
年輕任性,趁著還有時間,去追尋自己喜歡的東西吧!
04
總結(jié)
一個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一個家庭的教育方式,每個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但是既然號令槍已經(jīng)響起,孩子脫離了起跑線。
接下來的路,如果一直讓孩子向“別人家的孩子”看齊,那么孩子會永遠跟在其他孩子的后面而沒有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回到第一個故事,當時老媽讓我和雙胞胎兄弟做PK,我第一輪就敗下陣來,后面當然沒有可比性,回去以后老媽讓我背那首《滿江紅》。
但是在座的各位爸爸媽媽們有沒有想過,這只是第一輪,接下來還有幾輪我們不知道,但是難道你一直去問別人背什么古詩然后借鑒來讓自己的孩子背嗎?
很明顯,這種做法只能讓你的孩子更落后,因為你不知道在這首《滿江紅》后面,還有多少首《滿江紅》在等著你和你的孩子。
發(fā)令槍響起,就讓孩子自己去放手一搏吧!
在我的腦海里,父親的那巴掌在那一刻停留在了空中,在今后這輩子的生活中,那一刻已經(jīng)成為烙印深深的在我心里,比打下來來教育孩子好一千倍一萬倍。
不要讓你的孩子活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