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的閱讀習慣,什么時候開始最好。

在悟空問答看到一個家長問什么時候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是最好的年齡,看到的答案是這樣的:


我們家大女兒是從8、9個月大開始親子閱讀的,每天晚上媽媽都會抽出固定的時間陪伴孩子看書、講故事。最早的時候,是給孩子買了卡通的布書、洞洞書、卡片書,教孩子進行物品、動植物的認知,通過圖形化的圖案和語言進行關聯(lián),讓孩子產生知識關聯(lián)的記憶。

到了孩子一歲半左右的時候,開始給孩子買一些有簡單故事情節(jié)的繪本了,比如《米菲兔》系列是當年我女兒最喜歡的童書之一,每天晚上會纏著媽媽給她讀,有時候也會自己拿起來看,雖然看不懂字,但是孩子的語言能力比較強,會有模有樣的模仿媽媽講故事的語氣來敘述。

到了孩子2歲多,開始上幼兒園的年齡了,我們又買了一些內容相對豐富的優(yōu)秀繪本,比如《猜猜我有多愛你》、《逃家小兔》等,在陪伴孩子閱讀的過程中,讓孩子能夠通過書本感受到愛的力量,也開始學習一些基本的常識。

到了孩子4歲左右的時候,女兒開始對文字感興趣了,我又購買一些更復雜的童書繪本了,比如《不一樣的卡梅拉》系列等,故事情節(jié)更長、更復雜,女兒這個時候因為已經養(yǎng)成了閱讀的基本習慣,耐性、定力比較強了,能夠坐的更久了,也就能夠耐得下心來聽完整個故事。

到孩子上小學之后,開始喜歡上看一些漫畫類的圖書,屬于插圖為主,文字為輔的那種,也會看少量純文字類的讀物,但是都屬于比較薄的兒童讀物,剛開始我還比較郁悶,孩子總喜歡看這種漫畫類的書籍,但是后來,到了三、四年級的時候,孩子自己慢慢的過渡到了喜歡看純文字的文學讀物了,對漫畫沒有興趣了,涉獵面也逐漸拓寬,文學、科幻、歷史、人文等方面的作品都開始涉獵,即便是這幾年學業(yè)日趨繁重,也沒有影響到孩子閱讀的投入,基本上每年都會完成2、30本課外書籍的閱讀。

現(xiàn)在,孩子一有空就會拿起一本書坐下來閱讀,要么就是用kindle看電子書,去年暑假期間,刷完了全套《哈利波特》系列的中文版,寒假開始刷《哈利波特》的英文版,順帶練習英語閱讀能力,今年因為看了《流浪地球》的電影,也開始刷劉慈欣的科幻系列作品,現(xiàn)在已經完全不用我去告訴她可以看什么書了,全部由孩子根據(jù)自己的興趣來進行選擇。

學齡前是閱讀啟蒙的重要時期

孩子的閱讀習慣并不是要等到他認識字了,才開始去培養(yǎng),而是要從小抓起,從出生開始,孩子就已經開始形成記憶和建立自己的認知模式了,這個時候,父母可以給孩子講故事、唱歌,反復的進行聽力的輸入刺激和簡單繪本圖案的視覺刺激,讓孩子逐漸建立圖像和聲音的關聯(lián),等到孩子慢慢長大到一歲左右,開始循序漸進的選擇適齡的繪本童書進行親子閱讀,在學齡前的這幾年里面,家長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孩子對你的依戀關系,通過親子閱讀、共讀、游戲等方式,讓孩子逐漸養(yǎng)成看書的習慣,為接下來的習慣鞏固和閱讀興趣拓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6-8歲是閱讀習慣過度的重要階段

在有了基礎的閱讀習慣之后,很多孩子在6-8歲的年齡段,尤其是上了小學之后,會逐漸淡化對幼兒類兒童讀物的興趣,轉而可能對一些圖文混排、漫畫類讀物產生興趣,其實這類“橋梁讀物”恰好能夠滿足孩子從圖形化閱讀向文字化閱讀轉變的過渡需求,作為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篩選一些優(yōu)秀的橋梁書籍,讓孩子在進行閱讀習慣轉型的同時,吸收更多的知識,激發(fā)閱讀興趣。

9-12歲是閱讀興趣的發(fā)展期

經過橋梁書的訓練之后,孩子到了三、四年級的時候,學習的難度加大,習慣了長文本的閱讀之后,會逐漸的將閱讀興趣轉移到純文字的文學書籍上來,比如我女兒在這一時期喜歡看伍美珍的少兒系列作品、《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魯濱孫漂流記》等,隨著文學類作品的閱讀習慣養(yǎng)成,孩子自然會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更多的閱讀方向,家長只需要按照孩子的喜好,及時的提供優(yōu)秀的讀物給孩子閱讀就好。

12-15歲是閱讀興趣、習慣培養(yǎng)的黃金期

前面這幾個時間段只能說是閱讀習慣、興趣范圍的發(fā)展期,只有孩子到了初中這個階段,心智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價值觀、審美觀開始逐漸成型,對閱讀范圍、題材開始有了更多的要求,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了較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功底,閱讀、理解、思維能力都已經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水平,在這一時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范圍,往往會影響到孩子對未來人生觀、目標的思考和定位,對孩子的人生發(fā)展起到深遠的意義。


在《銀河補習班》這部電影里,印象很深的是孩子問爸爸可以輔導他功課嗎?爸爸說了一句讓他不解的話:我已經輔導你一天了親愛的兒子,然后說以后你學習的事不要問我啊,自己就低頭的寫申訴書,此時兒子領悟的事:要想讓孩子怎么做,重要的不是去說,用嘴巴去告訴孩子學習的重要性,而是讓孩子去看家長的以身作則。對于閱讀,也是如此,之前一直和自己說要每天定時定量的陪孩子讀書,往往因為工作的原因(很雜很瑣碎)沒有能堅持幾天,看到這個回答,我感覺再不上點心,孩子的黃金年齡就過去了,所以今天給自己的死任務就是,每天睡前,陪孩子讀30-40分鐘的書,我從不吝嗇給孩子買書,但是確實少有時間陪孩子一起看書。

另外,昨天和一個家長聊天,她的某些話觸動到了我,摘錄了其中的一些話:


我們孩子不看電視只看書,到哪里手里都拿著一本書,習慣養(yǎng)的好,我們都是不怎么管他的,他是那種不管在哪里都會學習很努力的孩子。孩子出門不一定記得帶水,但是一會會記得帶書。

除了買書,也會從圖書館借CVD,圖書館有好的教育資源,所以也會經常去圖書館。

朋友說我加孩子是天使,我決定和家長有關,孩子是家長的鏡子。

我們不管孩子,也不會幫他看功課,他讀書的時候我也讀書,應該反著說,是我讀書的時候他也會學我讀書,所以孩子才會自覺,他覺得你不是為他活著的,他如果想在你的世界里有地位,就要努力,不然他的媽媽就會不關心他,去關心更有趣的事,女兒的話就會教育她如何討寵。

剛才他不睡覺,我就告訴他你可以不睡,但明天起的晚了后,就會遲到,就沒有時間去畫畫,他想了想,說不行,就自己睡去了,所以不是孩子的問題,我會給我自己最好的,所以我們吃東西我兒子會把最好的留給媽媽,我單位家庭是以寵我為中心,因為我是女的,孩子爸爸也是這么教育兒子的。

孩子的年齡階段很重要,不要太寵孩子,因為不要說以后去社會,三歲以后去幼兒園,最好的就已經不是她了,她會有落差,會不開心的,我開心了我孩子才會跟著我開心,是金子在哪里都會閃光,所以她在哪里讀書都可以,國內教育資源現(xiàn)在很豐富,但唯獨缺少快樂,這是我最不想讓孩子得到的待遇,快樂是一切學習的內驅力,我認為有內驅力教育的精髓,是快樂!


這家長在英國,和我約課的時候孩子還在一旁讀書,聽得出來很乖,發(fā)音也都很好,最重要的是,在和這個家長的溝通過程了,她一步步讓我看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錯誤。我決定作為母親我要給孩子最好的,簡單的在吃喝上,大的就是她的各種要求上,基本都是順著孩子,畢竟太小太可愛,舍不得她掉一滴眼淚,周圍的親人也都愛她愛都不行,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能感受到的社會環(huán)境是大家都是圍著她轉的,她是家里的小皇帝,那么一旦她和社會接觸,失落是不可避免的,比如上幼兒園,各種問題都是我們給她擋開了,但是在學校發(fā)生的各種問題全部都要靠她自己,姑娘現(xiàn)在還膽小,搞不搞就哭,對我的依賴性極大,安全感很差,想了想,和家里的生長環(huán)境的確有很大關系。此外,這個媽媽還說,她讀書的時候孩子就會去讀書,孩子讀書的時候她也會讀書,也就是家庭環(huán)境就是在書香的氛圍里面,不是孩子在這看書,爸媽在那看電視。第三點,這個媽媽不是圍著孩子轉的,也有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會讓孩子知道,要讓媽媽關注到自己就要努力,這個確實很特別,據(jù)說她媽媽當時就是這么教她的,所以孩子很努力的讓媽媽去認可。

早上在群里看到老板發(fā)的朋友圈友人的一個截圖:


這也是我最后想說的,計劃之中的:

1,每天定制陪孩子讀書30-45分鐘,養(yǎng)成睡前閱讀的好習慣。

2,不再以孩子為中心,培養(yǎng)自己的生活興趣愛好,讓小公主知道,要讓媽媽關注,自己要努力。

3,每天學習一個手指舞蹈,因為我發(fā)現(xiàn)她還是很關注我動手舞來舞去的哈。

4,每天睡前聽30分鐘的英語。

執(zhí)行時間:2019/10/17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