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熊孩子做規矩我容易么

兒童的成長離不開習慣的培養,習慣好的孩子,無論做事學習都會讓人順心很多,否則可能就是那個把你折騰得欲仙欲死的熊孩子。當然,孩子有點“熊性”很正常,也是一種聰明的體現,怎么引導孩子把聰明勁用到該用的地方就是個技術活了。

對父母來說,教育孩子最重要幾個因素是方法、耐心和堅持。方法雖然排在第一,在現代家庭中卻是最不缺的,畢竟大家都已經研究并實踐過不少教小孩的方式了。應該說理論知識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實踐場景卻往往更加復雜,讓我們措手不及。

比如說孩子無理取鬧時候,是不是應該講個有哲理的故事讓他明白該怎么做。實際上聰明孩子聽懂了你的道理也未必停止取鬧,因為鬧到一定程度家長妥協的話可能有額外收益啊。對這種情況一巴掌過去顯然也不行,自己情緒都控制不好更別提教育別人了。

所以耐心很重要,往往孩子習慣養成的過程也培養了父母的習慣。一個比較常見的情況是,孩子有很多時間可以浪費但是家長沒有,或者即使有也耐不下心。像輔導孩子寫作業,你預計一個小時能完成的卻只做了一半,咬咬牙再堅持督促一小時,結果還有三分之一沒完成,心里是不是會冒火。可能你不去督促,孩子因為貪玩做作業慢,你嚴格監視又可能壓力大導致效率低。可憐的家長家長,做起來左右為難,付出的精力還總是達不到效果。

冷靜后想想還是得先給孩子培養好習慣,通常我們會為此做出一些條款,有獎有罰。這算是一種比較科學的方法了,但科學的不只是按條款執行,而是在實踐中分析什么樣的規定能恰到好處的激勵到孩子,根據效果進行調整和優化。就簡單來說,一開始往往不要給孩子太多規矩,重點在于目前最需要改變是哪幾點,執行一段時間,發現孩子有進步并穩定之后再進行調整或增加。一般我們可以用積分制度來配合,根據完成任務難易度給不同積分,沒做好則扣分,積累的積分可以兌換滿足孩子需求的東西。如果你覺得積分記賬是個麻煩,也可以試試一個叫“五星積分”的微信小程序。

前面說的耐心,重點在于控制好自己情緒,溫和地引導孩子。而堅持算是另一種耐心,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是一個逐步推進、持之以恒的事情。好習慣往往養成比較難,破壞卻很簡單。這年頭孩子壓力不小,父母當然也不輕松,不妨培養孩子習慣同時多練練自己的習慣,父母總是孩子心中的榜樣。

每個父母都愿意花費愛和精力在孩子身上。愛是無限的,但別成為溺愛,也要讓孩子學會愛和被愛。精力是有限的,我們只能對自己說:“如果可以,多留點時間給孩子;如果可以,學會更懂孩子并引導他成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