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喜歡看《超級演說家》這個節目,聽了所有的演講,最喜歡的、給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劉媛媛。在她的一篇《面對不成功的人生》中,她是這么介紹自己的。
“對,我是北大的,但你絕對想不到,我高中的時候是個差等生,是那種全年級二百人,我考一百八十多名的差等生。有一天這個差等生異想天開想要考北大,然后就像個瘋子一樣去努力。高考的時候我沒有考上,可是四年之后考研我又考回北大了。”
當然,我舉這個例子并不是想宣揚努力萬歲,也還沒理想到堅信“無論什么事,只要你努力,只要你敢拼,就一定會成功的”。我只是覺得,好多事,兜兜轉轉,最后還是原來的那個,而我們也慢慢長成了心心念念的樣子。即使不能,也越來越滿意現在的生活。
之前和一個老師聊天,他說,好多人畢業三年內從事的行業,就是一輩子的工作。就拿他自己來說,大學學的是英語師范,畢業后理所當然的進入一所中學任教。幾年后結婚了,也越來越感覺拿著那么一點死工資養家糊口都困難,而更無語的是,下海經商的朋友都發財了,幾百萬都不算什么。他尋思著要不要辭職?可辭職以后能干什么?
到底是男人,還是有一定魄力的。找定方向后,他毅然決然地離開的那個至今還有成千上萬的削尖腦袋爭取的工作,投身于傳說中日進斗金的各行各業。什么保險、房地產 、土木工程之類的,可三年之后,他還是他,沒有增加的,除了年齡和壓力。
后來,他還是決定重操舊業,辦了一個輔導班。兩三年后的今天,他很滿意現在的生活,桃李芬芳,春風得意。
他說:“畢業后三年內從事的工作,會是你未來數十載的人生軌跡。”挺有道理的,只有在我們剛剛進入社會的時候才像個打不死的小強,也只有在年輕時才會勇敢的繼續童年的夢。當然,大部分人最終也并沒有成為小時候夢寐以求的科學家、文學家和宇航員,可他們卻可能是車間工人、語文老師和飛行員。
夢想并沒有實現,卻能更近一步觸碰,這也是另一種成功。透過殘酷的現實看問題的本質,我們都活得越像那個夢中的自己,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