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語句
Python if語句是選取要執行的操作。
通用格式
if <test1>:
<statements1>
elif <test2>:
<statements2>
else:
<statements3>
Python語法規則
Python語法特性
- 語句是逐個運行的
- 塊和語句的邊界會自動檢測。
- 復合語句=首行+“:”+縮進語句。Python中所有復合語句都遵循相同格式:首行會以冒號終止,再接一個或多個嵌套語句。通常都是在首行下縮進的。
- 空白行、空格以及注釋通常都會忽略。
- 文檔字符串會被忽略
代碼塊分隔符
Python會自動以行縮進檢測塊的邊界,也就是程序代碼左側的空白空間。縮進至右側相同距離的所有語句屬于同一塊的代碼。塊內的代碼會垂直對齊。更深層的嵌套塊就是比所在塊的語句進一步向右縮進
代碼結構
在Python中盡管可以使用空格或制表符來縮進,在一段代碼塊中混合使用這兩者通常不是好主意。
if/else三元表達式
在Python2.5中引入了新的表達式格式
A= Y of X else Z
只有當X為真才會執行表達式Y,當X為假,才會執行表達式Z
循環計數器range
range函數是通用的工具,可用在各種環境下,range可以產生一個固定順序的索引
>>> list(range(5))
[0, 1, 2, 3, 4]
>>> list(range(2,5))
[2, 3, 4]
>>> list(range(0,10,2))
[0, 2, 4, 6, 8]
- range中有一個參數時range會產生從零算起的整數列表,其中不包括該參數的值
- range中有兩個參數時,第一個參數將視為下邊界。
- range中有三個參數時,Python會對每個連續整數加上步進值從而得到結果
range()常用來間接的迭代一個序列。與for循環結合后的執行速度是十分快的
>>> for i in range(3):
... print(i,'pythons')
...
0 pythons
1 pythons
2 pythons
并行遍歷語句:zip
- zip會取得一個或多個序列為參數,然后返回元組的列表。將這些序列中的并排的元素配成對
>>> L1=[1,2,3,4,5]
>>> L2=[2,3,4,5,6]
>>> print(zip(L1,L2))
<zip object at 0x10228e208>
>>> print(list(zip(L1,L2)))
[(1, 2), (2, 3), (3, 4), (4, 5), (5, 6)]
>>> L2=[2,3,4,5]
>>> print(list(zip(L1,L2)))
[(1, 2), (2, 3), (3, 4), (4, 5)]
>>> print(tuple(zip(L1,L2)))
((1, 2), (2, 3), (3, 4), (4, 5))
- zip返回的是一個元組對象
- zip接收任何類型的序列(可迭代對象,可以是文件)
- zip可以有兩個以上的參數
- 在參數長度不同時,zip會以最短序列的長度為準來截斷所得到的元組
>>> S1='abc'
>>> S2='xyz123'
>>> tuple(zip(S1,S2))
(('a', 'x'), ('b', 'y'), ('c', 'z'))
使用zip構造字典
- Python2.2之前的版本
>>> keys=['a','b','c','d']
>>> vals=[1,3,5,7]
>>> dict_a = {}
>>> for k,v in zip(keys,vals):
... dict_a[k]=v
...
>>> print(dict_a)
{'a': 1, 'b': 3, 'c': 5, 'd': 7}
- Python2.2后可以直接使用字典的構造函數dict
>>> keys=['spam','eggs','toast']
>>> vals=[1,2,3]
>>> D=dict(zip(keys,vals))
>>> D
{'spam': 1, 'eggs': 2, 'toast': 3}
產生偏移元素enumerate
enumerate函數會返回一個生成器對象:這種對象支持迭代協議,可以得到偏移值的計數器
>>> s= 'SPAM'
>>> for (offset,item) in enumerate(s):
... print(item,offset)
...
S 0
P 1
A 2
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