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不斗濃華不占紅,自飛晴野雪濛濛。百花長恨風吹落,唯有楊花獨愛風。 這是唐代詩人吳融所作的一首詠《楊花》詩,初夏的五月至六月初,正是楊花飄飛的季節。也是多風的季節,不刮春風花不開,花開又被風吹落。白濛濛的點點楊花,如同片片雪花隨風四處飄灑。有的飄入水洼里,有的飛到道下田野中,有的落到行人的臉上、衣服上,有的墜落在路中間、還有的從敝開的窗戶飄進人家屋內……

這飄落的地方不同,結果也就不一樣。落到道下田野泥土中,楊花就會發芽、生根,假以時日就會長成挺拔的大白楊。落在路中間的,車壓人踩馬踏,只會‘零落成泥輾作塵’。

而人生的際遇又何嘗不與這隨風飄蕩不能自主的楊花相似呢。 遠說近比,就以我為例吧。大慶幾十萬人口,我只是其中一員。雖然同住在一個城市。但是墜茵落溷,同樣土地不同天。人生的道路卻大不相同。既有食則鮑參翅肚出則奔馳寶馬的富翁土豪。也有我這種為了生活流血流汗拼命打工裝鐵。卻只能勉強裹腹的人。

墜茵落溷是句成語, 茵:錦席墊褥;溷:糞坑。意思是說:花朵隨風飄落,有的墜在席墊上,有的落在糞坑里。比喻人境遇的好壞不同,取決于偶然的機遇。成語出處:南梁的竟陵王蕭子良篤信佛教,曾就因果報應說與無神論者范縝展開了一場大論戰。蕭子良問范縝說:“你不信因果報應說,那么為什么人會有富貴貧賤之分?”范縝答道:“人生如同樹上的花同時開放,隨風飄落,有的花瓣由于風拂簾帷而飄落在廳屋內,留在茵席上;有的花瓣則因籬笆的遮擋而掉進糞坑中。殿下就猶如留在茵席上的花瓣,下官就是落于糞坑中的花瓣。貴賤雖然不同,但哪有什么因果報應呢?”蕭子良不以為然,但駁不倒范縝這番有理有據的答辯,無言以對。

我就是一朵被風吹落進溷坑的花。如今飄到大慶裝卸鋼鐵。這些天身體不適,昨天勉強裝了一車鐵,今天又在家休息??粗巴膺€在四處飄飛的楊花。不免心有感觸。

都說楊花飄蕩物,我比楊花更飄蕩,楊花只有一春忙。我是四季忙斷腸。不信且看裝鐵人,工靴磨破多少雙。

無論怎么奔波,也都只是為了生活,為了能多掙點錢,生活得過得舒適一些。美國的富蘭克林講了一句話,他說:兩個口袋都空空的人,腰桿挺不直。原來我這腰不只是因為疼挺不直溜啊。還因為缺少孔方兄的支撐呀。這四十三年呀。一事無成。一文不名。一無是處,只落得個孤家寡人一位。思想起來,慚愧,慚愧啊。

此身難與錢結緣,風塵滿面嘆孤寒。

相逢莫問平生事,枉自漂泊四十年。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