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時代,這里曾經是汪洋大海,歷經億萬年寂寞與等待,終于向人間輕舞飛揚。
不必濃妝艷抹,素面朝天的它早已驚艷四方,以獨特的方式向我們招手致意。
2015年11月3日與4日,我在這里擁抱大自然。
九寨溝,大美之境,滌蕩心靈。
為了近距離觀賞它,前后在路上還耗費了2天。
離別之時,碼下這些文字,期待這是你能看到“九寨溝風景名勝區(qū)”最全游玩攻略。哪怕只是帶領你一窺美景,也已無憾于我寫這篇文章+配圖+發(fā)布所花掉的4個多小時。
一、我眼中的九寨溝
常說的“九寨溝”,其實有兩個指向,一個是指“九寨溝縣”,另一個就是指著名的“九寨溝風景名勝區(qū)”。九寨溝風景名勝區(qū)在九寨溝縣里。以下提到的“九寨溝”,大部分都是指風景區(qū),除了需要特別區(qū)分的,才會明確寫明是指哪一個。
九寨溝有個“溝”字,如果你沒有對這里有任何了解,你看到“溝”,可別做出什么不好的聯想,以為是那些渾濁不清的排污水用的溝地溝水溝,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九寨溝的“溝”里,都是清澈無比的水。
如果你沒有來過,在你以前的印象中,水是什么狀態(tài)的自然存在?也許最常的是見到江河湖海,其次是溪流,瀑布之類的。
但是在九寨溝這里,會給你更多關于水的想象,你才知道,原來水還可以這么多姿多彩。正如有句流行的話說的,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
也許一個兩個可能不及你家鄉(xiāng)的某個山水之美,但是一個系列的呈現,集大成一般,就像視覺盛宴一樣,沖擊著眼睛,舍不得眨眼。這就好比你去看書法個人作品展覽,有時候看到書法家某幅字,你可能不覺得有什么出奇,可是當名家是以一整間展覽廳的數以千計的佳作呈現時,帶來的震撼就不一樣了。
如果你是個攝影發(fā)燒友,絕對不可以錯過。在我住的客棧里,有個攝影老師已經在那邊住4個晚上,為的是在最好的時間拍出最美的照片。
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的有幾個,跟大家分享,并且圖片也是我這個攝影菜鳥用“手機+自拍桿”以全景模式拍攝。如果覺得不夠美,請原諒我是用手機拍的。下面可以欣賞一下。
就在我們進入九寨溝縣,還沒有進入景區(qū)時,路上已經像畫一樣。(下圖)
景區(qū)門口有一條雙色分明的小溪,一青一黃,想起了“青黃不接”這個詞。(下圖)
層次感很好的盆景灘,遠近高低顏色都不同,其美更在于和周圍的樹木相映生輝,紅黃綠等顏色的葉片怎么搭配都好看。(下圖)
諾日朗瀑布是西游記著名的取景地,也許沒有黃果樹的沖擊力,但是有童年的記憶。(下圖)
在急促變道的溪流沖擊也很美,這個位置游客極少,很適合靜靜地呆在這里看,如果你時間足夠的話。(下圖)
熊貓海,一眼望去,波光鄰粼,清澈見底,卻又打破“水至清則無魚”的說法。(下圖)
最美的景觀算是“五花海”,不管哪個觀景臺,看到的都是無與倫比的景色,水面呈現的顏色各不相同,再加上山體樹木的倒影色彩,五步一景,像造物主打翻了顏料盒。(下兩圖)
除了水以外,還有那種空曠的平地上,四周環(huán)山,360美景的木棧道,這對于住在城市里的人很難有這種感受。(下圖)
原始森林筆直高聳的柏木,也讓人想起電影里原始森林的場景,還有幾種可愛的野生動物,愿意在這里和游客親近。(下圖)
隨便拍拍,哪怕是公路上,村寨旁,房屋邊,也能入景成畫。(下圖)
神奇的是,在我們回成都的那一天,汽車剛開出九寨溝不遠就看到漫山遍野的銀裝素裹,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到雪。(下圖)
九寨溝的美景當前,禁不住詩興大發(fā),什么“曲徑通幽處”(下圖),什么“水光瀲滟晴方好”,什么“銀妝素裹,分外妖嬈”,自然而然從腦海中迸出來。
奇特的是,千年不朽之木浮于水面,還發(fā)出了新芽(下圖)。
除了美景之外,九寨溝景區(qū)的地面上沒有發(fā)現明顯的垃圾,景區(qū)內設有移動式生態(tài)廁所,還有的廁所馬桶中設置了降解袋,只要馬桶一沖水,降解袋就會自動更新(如下圖),解決了女性使用坐廁會遇到尷尬。很難想象一個山區(qū)的景區(qū)能做到這么貼心整潔。
二、九寨之名,回響不停
最早是從媽媽老同學那里聽到九寨溝這個響當當的名字,阿姨早些年跟團去九寨溝游玩,回來贊不絕口,那時候我還是個中學生,對旅游還不是特別感興趣,所以并不在意。
后來上大學后,因為張紀中的新版《神雕俠侶》是在九寨溝內取景,加深了印象。隨后也不時聽到九寨溝這個名字。
講真,一開始我聽到九寨溝時,因為還沒有看到圖片,覺得可能也就是看看山玩玩水,跟家鄉(xiāng)那些山山水水沒什么區(qū)別吧,而且因為山長水遠的,又聽到去過的人都說路上非常非常辛苦,是身體在地獄,眼睛在天堂,一直也沒有認真去了解過九寨溝。
直到一名閨蜜去那里游玩回來,被那些照片震撼到。人家只是用手機隨便拍拍而已,就呈現出那種像畫一樣的效果。遂心有所動,上網了解資料(這是鮮活性效應:再多的數據,也沒有身邊真實而鮮活的例子容易觸動人心,改變行動)。即使是在新浪微博上隨便一搜,幾乎每天都有旅客把當天的景區(qū)美照放上去,可見這個景區(qū)的受歡迎度之高。
于是把2015年的年假定在四川成都與九寨溝度過。在出發(fā)前,因為看到從成都到九寨溝路上的茂縣塌方影響通行,以及九寨溝天氣預報天天下雨,我家先生提議不去九寨溝,只在成都深度游就好,還好我沒有放棄。
我的看法是,長年生活在城市里,旅游就去偏遠一點的山水看看,遠離城市喧鬧,親近內心思緒,如果失去了九寨溝,就像一次宴會上失去了主菜那樣,這次旅行注定會黯淡無光。
果然,不虛此行。去到九寨溝風景區(qū)里呆著,跟看別人照片的感受大有不同。除了眼前的美景以外,周圍的輕風和氣息,頭頂的陽光和霧氣,都是全感官的刺激和享受。
三、怎么在九寨溝自由行
1. 適合游玩的時間
根據網上的信息,九寨溝最好的時節(jié)是10月份,而12月至次年3月是淡季(門票也比較便宜),淡季人少些。后來,我聽當地人說,九寨溝一年四季景色各異,只要不是3-4月份來玩就不會失望。
如果你想要游客不太多,又能欣賞到美景,選個9月底或11月初(很初很初)應該還可以。像我這次,就選了11月3日-4日兩天,算是蹭了最好時節(jié)的尾巴。
2. 怎么前往九寨溝
之前有跟團玩過九寨溝的人都覺得,路上很辛苦,聽得我心里有點怕怕,想起之前在云南坐車進瀘沽湖,心眼都要跳出來了,路況特別惱人,以為成都到九寨溝的路況也是如此。然而,這次我從成都到九寨溝,并不覺得路況有什么崎嶇不平,走的多是高速公路,即使是盤山公路,也比我想象中那些山路好很多。
如果要說累在哪,可能一是越走海拔越高,有人會難受,二是路程需要400多公里,不算短。
成都到九寨溝這段路,大概需要7-8個小時(以前都需要是10-12小時),但是如果遇到塞車就比較麻煩,有的甚至會10-12小時,像10月份九寨溝最美時期,恰恰是成都到九寨溝這段路容易出問題的時候,今年10月初,半路上的茂縣塌方,路上實行交通管制,全程都起碼要10個小時才能完成。不過沿路風景怡人,多看兩下,心就不疲憊了。
IMG_20151105_122721.jpg
如果要避開坐車的麻煩,可以坐飛機,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先到成都,再從成都雙流機場飛九黃機場。但是九黃機場離風景區(qū)也不近(距九寨溝88公里),算下來時間也要耗費不少。如果是汕頭的親,我可以告訴你,從汕頭到成都有直達的飛機,我當時買的時候是不含稅700塊左右,這個價格算是比較劃算的,時間在兩個半鐘左右。
一種是直接飛九黃機場,前提是你所在的城市有直達的飛機,像汕頭是沒有直達九黃機場的,需要先去廣州。價格不菲,2000多比較常見。
但我最終沒有選擇這兩種方法,是因為有聽說飛九黃機場的飛機有個說法,叫“九黃九黃,十有九黃”,就是十次飛行中,有九次延誤;還有一次,需要原路折返。這也怪不了航空公司,因為是和當地的天氣有關系。
如果不飛過去,只能坐過去,那怎么坐車去呢。我所知道的方式有三種:
第一種是自駕車,就是自己開車過去,如果有導航,又不怕辛苦的,可以選擇。
第二種是坐私人營運的小車或越野車,以包車或拼車的形式,某寶和去某網上都有得訂,優(yōu)勢據說是速度比普通大巴快,拼車的話一般是每人200元,午餐如果選擇和司機拼吃,需要再付午餐費。
我從成都到九寨溝就是拼車,當時因為拉不人,開車師傅的小車就坐著我倆,真的很劃算,像包車一樣。從聊天中,得知這些包車的司機,都是有工作團隊的,輪流發(fā)車,而且他們都是九寨溝當地人。因為對路況非常熟,開得特別快,網上有人說開到160邁,我這次坐的司機開的是100邁左右,服務態(tài)度還是不錯,但是我不喜歡他在后半程抽煙。
第三種是坐大巴車,130多塊錢就可以從成都坐到九寨溝客運站,可以在網上訂票,優(yōu)勢是正規(guī),有買保險,劣勢是遇到塞車或者是路況差時,大巴車不能像小車那么靈活,所以在路上的時間會長些。
我從九寨溝回成都選擇的是坐客運站的大巴車,有早晨6:30就從九寨溝出發(fā)的,才135元,提前一兩天在邊邊街建設銀行附近的“九通客運站”(離九寨溝景區(qū)門口1千米左右)買票即可。另外,在九寨溝景區(qū)門口也有賣車票的窗口,要價160元,據說是會去轉其它景點的,所以我還是提倡在“九通客運站”那里買。
如果再做一次選擇的話,我會選擇從成都到九寨溝乘坐大巴車,這樣,即使塞車再晚也不怕,反正那天去到九寨溝也是接近天黑了,沒什么可以逛的;然后,從九寨溝回成都時會選擇和別人拼車,爭取早點出發(fā),早點回到成都,那天晚上還可以利用起來逛逛成都的錦里、寬窄巷子或者去遠洋太古里的方所呆著。
值得一提的是,九寨溝縣(不是景區(qū)里)不缺出租車,據說即使是天黑黑的五六點鐘,也能在路上叫到車子。
3.自由行可以深度游
此前也以為九寨溝需要在成都跟團才行,就像曾經去云南自由行途中臨時報了香格里拉三天游那樣,想象中,九寨溝在深山老林之中,吃住行各方面需要導游打點好才容易。
后來在找團中發(fā)現,一是跟團游去九寨溝大多數只安排1天,二進溝的團(在景區(qū)里玩兩天的團)非常非常少。而九寨溝那么大的地兒,一天只能走馬觀花,特別趕,這和出來旅游放松的原則不相符。
二是從成都到九寨溝往返共要花掉兩天的時間(就是兩個白天),那么只是在景區(qū)里玩一天,也是有點買櫝還珠,喧賓奪主的感覺。如果想既然來了就多看一會兒,好好跟大自然親近一下。
三是跟團游九寨溝,他們一般也會在途中安排一些其他景點或者風情表演,路途有點遠,所以玩著過去,這些我都不是很喜歡。另外,可能會安排進購物點,本來休假一次實屬不易,時間還浪費在購物上實在可惜。
最后還是選擇了自由行,所以費了些功夫去了解情況。我真正來了之后才發(fā)現九寨溝景點這邊開發(fā)和管理都非常的完善,比想象中要好的多,自由行過來玩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并且,這次在九寨溝呆了兩天,雖然也走過游客密集的景點,而更多的時候是漫步一些人煙稀少的地方,好像包場了一樣,很舒服自在。想想看,如果我是跟團,并且只玩九寨溝一個白天的話,那我肯定是直奔最經典最經典的景點,那就說不清是來看人還是看風景的。
4. 風景區(qū)怎么玩
景區(qū)門票是分旺季和淡季,旺季為4月01日~11月15日,門票為220.00元,淡季為11月16日~03月31日,門票為80.00元。另外,還有觀光車的票,是單獨賣的,90元每人。
順便說一句,強烈建議在某寶上先買好票,到時候去到九寨溝縣,可以在邊邊街建設銀行旁邊的自助機里用二代身份證取票;如果沒有在某寶上買好票,那些自助機也能夠現場買票。自助機晚上不要太晚的時候也會開著的,太方便有木有。先取好票,可以免去排隊買票的煩惱。
景區(qū)的門票是當天有效,所以要好好規(guī)劃好;第二天想再進景區(qū),就需要再買票。所以在去風景區(qū)之前,我把行走的路線規(guī)劃好。景區(qū)內沒有看到現成的大份的路線圖(可能是我沒有注意到),所以我是先在網上找一份地圖,打印拿在手上進去的)
這里介紹一下風景區(qū)內的大致情況和玩法。
九寨溝,是白水溝上游白河的支溝,以有九個藏族村寨寨民沿溝居住而得名。目前風景區(qū)里面只是已經開發(fā)了的3個寨子的范圍(嘿嘿,未來如果有繼續(xù)開發(fā)擴大風景區(qū)的話,那又值得再來一次)
景區(qū)內的景點都是叫什么什么海,其實都是湖泊,因為當地人一直把它們叫為“海子”,所以就這么命名了。
目前,這個景區(qū)的布局很簡單,呈現的是近似“Y”字型。如果是我們從地圖上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去看的話,這個Y型是倒立過來的。不過景區(qū)的旅游布局地圖都畫成正立的Y,因為景區(qū)的入口是在Y型底部,這樣繪制會比較容易識別。
“Y”的三劃正好是風景區(qū)里的三條“溝溝”,這里我稱它們?yōu)橄聹希鬁希覝稀?/p>
根據圖上所示,
下溝是樹正溝,左溝是則查洼溝(“查”讀“渣,終點的景點是“長海”),右溝是日則溝(終點的景點是“原始森林”)。
從景色來看,我對它們的驚艷程度排序為右溝 >下溝 >左溝。
景區(qū)內有一般有三種路:
公路公路棧道(公路緊挨著的棧道)林間棧道(遠離公路的棧道)
公路上會行駛觀光車。
從下溝坐觀光車向上走,一般會在“諾日朗瀑布”這里轉車。這些觀光車來到這個地方,都會聽從景區(qū)的調度,根據安排往左溝走,或往右溝走。如果轉車時,恰好這輛車被調試開往左右兩條溝的任意一條,正好是你想去的那條,那你就繼續(xù)坐在那輛車上就OK了。不用緊張,每輛觀光車上都是導航美女,注意聽她們的提示就好了。
如果你怕走路,可以一直坐車到景點去觀賞,再繼續(xù)坐車。我個人還是喜歡有些路段在棧道上走走,順便拍拍照,呼吸新鮮的空氣,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從游玩的原則來看,一般歸納為三句話:
(1)"下溝"盡量走公路棧道
不過從景區(qū)門剛走進去的那一段路,你會發(fā)現只有林間棧道和公路,如果時間充足,可以沿著林間棧道走,到了某個景點看到有一座木道橋通往右方的公路,就迅速從那里走過,到達公路棧道,繼續(xù)沿著公路棧道走就行。另外,如果從“諾日朗瀑布”下行至“犀牛海”(4千米),盡量不要徒步。
(2)"左溝"盡量在公路上坐車
坐車到頂端的景點“長海”,可以向下步行到“五彩池”,然后就坐車回到諾日朗瀑布。
(3)"右溝"盡量走林間棧道。
以下不要徒步:
“箭竹海”下行至“原始森林”(10千米),如果想看這兩點景點中間的“天鵝海”,就從原始森林往下走到天鵝海,不過也有3千米。
“鏡海”下行至“諾日朗瀑布”
另外,還有個別路線1千多米的,如果覺得太累,也可以坐車,在景區(qū)里我有一種感受,路牌上標明的距離,走起來覺得不止那個距離數。
從游玩時間來看,可以玩1天,2天,也有人玩了3天。
玩1天的話,盡量坐觀光車,到了景點就下來看看,拍拍照,如此而已。盡量把時間留給右溝“五花海(最美的景點)”、“熊貓海(水中有無鱗冷水魚)”等經典景色。
玩2天的話,就可以悠閑點,這樣的旅游團非常少,所以要玩2天一般需要你自助游。這種情況下,第1天,你可以在7點左右就進入景區(qū),趁著旅游團第一波人進來之前,先從下溝走上去,那一段景色還不錯(約8千米),到了樹正寨或犀牛海上車點(由下往上開的車,有的會在樹正寨這里上客,有的不停,走到犀牛海上車點就肯定有得上車),坐車到諾日朗瀑布換乘去左溝的車(終點為“長海”),然后一路玩下來。第2天,重點玩右邊的那條溝,坐車到諾日朗瀑布,換乘去右溝的車(終點為“原始森林”)。
玩3天就更不用說啦,肯定需要自助游咯。這種情況的,一般是為了在最佳的時間拍出風景區(qū)的美照。因為在風景區(qū)里,我們不可能在一天之內飽覽全部“海子”最美的一刻。
我的感受是,只有當晴天的中午11點多至2點之時,陽光普照,才能讓那些水的多彩顏色熠熠生輝,才能展現它們的高顏值。
所以,具體路線自行安排,玩得開心就好。
5.景區(qū)的吃
關于喝水:景區(qū)的開水一般只有“諾日朗中心”那里有,聽說是需要收取5元。我們擔心在景區(qū)內缺水喝,就背了個頗大的保溫壺,結果背重了。在途中,不知是迷戀景色,還是景區(qū)濕氣重,身體沒有特別想喝水的欲望。
關于吃飯:景區(qū)內的餐廳也是在“諾日朗中心”那里,據說是不便宜,好不好吃各有各的說法。最主要的問題是,有可能為了趕時間,我們中午都不是在“諾日朗中心”那里,而是在其它海子邊上玩。
另外,在一些熱門海子附近有小販賣“自熱飯盒”,好像還有方便面,我記得在“長海”和“熊貓海”這兩個點有。自熱飯盒25元,比景區(qū)外的超市貴10元左右,如果嫌重,可以到景區(qū)里再買,就不用背著飯盒徒步了。
“自熱飯盒”是我這次在九寨溝發(fā)現的眼前一亮的“產品”,一開始我還以為這盒飯是需要自己拿開心去泡熱的,直到在超市購買時,才知道只需要將盒飯下面的水包弄破,和另外一包不知名的材料混合(化學反應),就能隔著塑料盒給保鮮飯菜加熱了。
這種“自熱飯盒”的使用是有技巧的,最好能加熱的時間超過20分鐘,然后用配送的叉子把米飯上的透明膜戳開,再把菜包撕開后淋上米飯,攪拌一下,如果還有米飯結團,可以淋點熱水。不然,很容易米飯還是冷冷的,并且米飯上層會硬如石頭,吃不下去。
6.景區(qū)的住
景區(qū)內原則上是不給留宿的。
以前景區(qū)內是有賓館的,可能是出于環(huán)保和安全的需要,2001年5月起景區(qū)所有賓館關閉了,每年專項撥款800多萬作為景區(qū)居民生活保障費。
可以選擇住在九寨溝溝口的酒店,在“去某網”上有得訂。
九寨溝的住宿都是不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的,熱水供應還不錯,屋內有暖氣,wifi也很快。
如果真的要在其中住宿過夜,可以在“某寶網”和“某蜂窩”上搜一搜。但請一定不要去破壞那里的一草一木,不要留下垃圾,不要去刻什么“到此一游”,不要去喂食小動物。
7.景區(qū)的穿
適合穿艷色衣服。景區(qū)內以綠黃藍色為主,穿紅色等艷色的衣服會跟背景很搭。
山區(qū)天氣預報不準。之前先在網上搜索,發(fā)現天天下雨,去到那里,卻是天天太陽。帶了雨傘,沒用到,可能因為也不是雨季。雖然天氣預報不準,但有一點是準的,就是早晚溫差較大,中午有時候熱得像夏天,太陽一下雨就凍得要穿夾絨沖鋒衣才行。所以,在景區(qū)最好穿能夠方便增減的衣物。
似乎不用戴帽子。因為是在高原,我怕紫外線太強,所以帶了防曬露和帽子,結果發(fā)現徒步的棧道大多都是陰涼地,好像也不需要帽子什么的。
對了,自拍神器真的很好用。因為景區(qū)盛名遠播,去的游客密集,用自拍神器把手機舉得高高的,就不會把人群都拍進相片里。如果沒有帶神器,景區(qū)里外都有很多在賣的,一個才15元。
四、九寨溝的開發(fā)史
九寨溝難以用言語表述的美,引發(fā)了我的思考。
如此遠離城市的美景,是誰想到要開發(fā)成風景區(qū),如果沒有這種開發(fā),沒有這些精心修筑的棧道,我們定然無法深入其中,感受自然美、水體美、野趣美。并且,景區(qū)在開發(fā)后還可以管理得如此完善,保護如此到位,定然需要規(guī)劃者付出不少心血。因為風景區(qū)的合理開發(fā),也富裕了這一方山民,使他們生活滋潤,衣食無憂。
就在九寨溝的晚上,無意間閱讀了住宿桌上的一本《九寨溝——人類的共同遺產》,此書解答了我的不少疑惑。
為什么九寨溝特別?因為像九寨溝風景區(qū)的景色,是全世界是罕見的!
關于景區(qū)開發(fā)的事情,要追溯到1966年,原白龍江林業(yè)局在九寨溝開辟施業(yè)區(qū)采伐木材。等到1975年時國家農林漁業(yè)部保護處工作組過來綜合考察時,發(fā)現這里蘊藏豐富,并且是世界是少有的風景區(qū),期間,林學家吳中仁教授也來考察,建議要保護起來。
1979年,這里采伐木材開始被停止。
1984年,經過兩年的總體規(guī)劃的九寨溝風景名勝區(qū)正式對游客開放。
1992年九寨溝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目錄。
1994年列入國家自然保護區(qū)。1998年開始,荷葉/樹正/扎如三個村已轉為居民委員會,村民主要人事旅游服務業(yè)和景區(qū)的保護工作。1999年才開通了綠色環(huán)保觀光車,實行循環(huán)載客。2002年才全面鋪設了70公里的人行木棧道,所有棧道離地面40厘米以上,經過調查結果分析,比石板路對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方面具有優(yōu)越性,并且與自然景觀相融合。
在保護和發(fā)展承諾方面,書中提到的最后一點是堅持每年回顧主要政策,制訂和調整行動計劃。我想,這符合管理學上的PDCA原則,正是風景區(qū)讓人豎起大拇指、好評如潮的原因之一。
轉自:簡書@發(fā)憤的草莓
啦啦旅行(maolala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