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匈奴的最佳方案

說起匈奴,絕大多數的人想起的就是秦朝和漢朝,一說起匈奴,大家也都是知道他就是一個經常襲擊中原的一群游牧民族,但是一詳細的說起來就不知道了,而這次說的是解決匈奴的最佳方案,所以,要解決他,就要了解他,所以,下面就先說下匈奴。

匈奴是個歷史悠久的北方民族集團,祖居在歐亞大陸的西伯利亞的寒溫帶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帶,他們披發左衽。據《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于北蠻,隨畜牧而轉移。中國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漢初稱雄中原以北的強大游牧民族。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收河套,屯兵上郡(今陜西省榆林市東南)。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匈奴在西漢前期強大起來,屢次進犯邊境,對西漢政權造成了強大的威脅,并控制西域,后來被漢武帝所打敗,退居漠北分裂為五部。公元前119年,將軍霍去病在漢軍及投降的匈奴人簇擁下“封狼居胥山,禪于姑衍,登臨翰海(今貝加爾湖)"。(百度百科)

但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匈奴侵略中原。

糧食問題

我家都知道,在一個國家里最重要的就是糧食,不管是打戰,干什么都要糧食,更何況是匈奴,他們每天都在草原上跑來跑去,時不時就打個戰,而打戰就需要體力和裝備,如果這那哪一樣供應不足,就會導致全軍潰敗,也真是因為那些問題,一般很少有人向外擴張,畢竟當時的糧食生產力水平太低,生產的糧食根本不夠長時間戰斗所用,除了漢武帝,這也就是為什么劉邦打不過匈奴,而漢武帝就行。但是我們又發現一個問題,生產力更低的匈奴卻經常對中原發起進攻,他們怎么解決糧食問題呢?他們只能選擇進攻中原。

但是,他們的糧食比漢朝還少他們是怎么贏的。他們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他們又是用什么方法使他們進功而中原又無可奈何呢?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一,就是不要太多糧食,速戰速決,打完就撤回來,讓敵人完全想不到,這個方法的依靠是他們有大量的騎兵,因為他們所生活的地方,有著豐富的草很適合馬生存,所以他們借勢重點發展騎兵,每次都當敵人援軍趕到他們就撤退,就這樣他們并不是需要很多糧草。

第二,就是帶些方便帶的食物,他們對牛來說就是食物,不像中原人,用牛耕地啥的,他們不種地,所以他們對牛的概念就像中原人對豬的概念一樣。所以,他們就把牛肉風干,弄成牛肉干,牛肉粒。你可不要小瞧這

圖片發自簡書App

牛肉干,里面可是有巨大的能量的,雖然他們沒回只帶一包,可是足夠吃上很長時間的了,這么說匈奴還是方便食品最早的使用者。

第三,也就是后來軍隊都會用的辦法——以戰養戰,他們每次進攻完之后都會對當地進行搶奪,這樣不僅能補充自己的后勤,還能削弱中原的實力,到了后來基本上所有的軍隊都會用這個方法減少后勤的壓力。

這也就是匈奴使用的3個政策,導致中原軍隊無可奈何,最后,霍去病又用同樣的方法打回去了。

在漢武帝時,是整個漢朝的巔峰時刻,也是漢朝第一次把匈奴打怕了的時候。

漢武帝反擊匈奴之戰,始于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共歷時四十四年之久,其中又可以取得漠北決戰勝利為標志,劃分為前后兩個階段,而以第一個階段為主體。在這一時期內,漢軍曾對匈奴展開三次重大反擊作戰(也有人稱之為五大戰役),并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匈奴的南下騷擾問題。這三次戰略反擊,分別是漠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

但是,漢武帝是靠什么樣的解決方法來打敗匈奴的呢?是怎樣一步步逼退他的呢?

自古以來,北方強大的游牧民族——匈奴就是中原的強大敵人,一直都是被壓著打的,從春秋戰國到漢代早期,華夏政權不斷收到北方游牧民族的騷擾和要挾,由于國力不強的原因,華夏政權不斷沒法覆滅北邊強大的匈奴,直到漢武帝時分,顛末漢朝數十年的養精蓄銳,終究有了能力反擊匈奴并獲得成功。那末,漢武帝是怎樣覆滅弱小的匈奴的呢?此次要分為三個階段。

漢匈大戰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開始試探性防御,錘煉官兵,積聚經歷,探察真假;第二階段,倡議片面防御,連戰連捷,迫使匈奴遠遁

第一階段(公元前133年~公元前128年)

1.馬邑誘擊戰(今山西朔州市東)。漢武帝方案在馬邑誘殲軍臣單于帶領的10萬人馬,但是被對方發覺,沒有進入伏擊圈就撤了。第一仗雖沒打成,可是接下來漢武帝更是加大了力度,派出了多少人呢?30萬!

2.關市反擊戰。所謂關市,就是和匈奴生意工具的集市。漢武帝此次胃口小一些,方案兵分4路,覆滅云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雁門(今山西右玉縣南)、代郡(今河北蔚縣東北)、上谷(今河北懷來)4處關市附近的匈奴隊伍。后果怎樣呢?殺敵700,自損1.7萬人。4路漢軍一共幾人??書中沒說,從漢軍喪失來看,總軍力估量該當翻倍——3.4萬人。

3.雁門之戰。此次是衛青率軍3萬抵擋匈奴,殺敵數千而回。

第二階段(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19年)

1.河南之戰(黃河河套地域)。衛青率3萬精騎出雁門,李息率兵一部出代郡,迎擊匈奴馬隊。衛青”斬首虜數千“,挫敗匈奴守勢。

2.漠南之戰。還是衛青統軍,此次軍力就有多達10余萬。俘獲其男女1.5萬余,家畜數十萬頭。兩出定襄累計斬殺匈奴1.9萬人。

3.河西之戰。此次近程奔襲由漠南之戰中出彩的霍去病帶領,為了機動性更強,兵僅1萬。匈奴被斬4萬多,投誠4萬多。

4.漠北大戰。這一戰太知名了,漢軍出動的總軍力為10余萬。漢軍喪失一萬人,覆滅匈奴九萬余。

這就是漢武帝解決匈奴的策略,可是,他實用嗎?答案是不,為什么,因為時間太長了,而且在這之后,國力大減,也就有了之后的王莽政權。

秦始皇對匈奴呢,沒打幾次戰,因為秦始皇那是兵力太強,匈奴不敢打,但是要是打起來的話,估計和漢武帝差不了多少,所以秦始皇和漢武帝的解決方法不行,那誰的行呢,三國時的曹操,為什么曹操的行呢?因為曹操能不費一兵一馬就管理他。

古時候邊境一直都是讓人焦慮的事,加入一個國家過得不安定,然后又經常有人來侵犯,那這個國家基本上就已經離毀滅不遠了。曹操需要面臨的問題也很多,他除了有東吳和蜀國與他對抗以外,還有一些少數民族也是他的心頭刺,但是在面對少數民族的時候他使用不同的方法,說的就是他對待匈奴的方法。

匈奴是一個特別難搞的民族,春秋戰國時期李牧當時靠著長城擊敗匈奴,后來秦漢時期和匈奴也有過多次交手,到最后匈奴就直接分成南北兩個方向了。南邊的他們一直駐留在河套地區。

南匈奴不太安定,他們總是想趁著戰亂來撈好處,他們經常出去燒殺搶掠,不管是什么人,不管別人有什么東西都要搶。當時蔡文姬就被匈奴當作流民給搶走了。曹操知道蔡文姬被匈奴掠走了就想盡辦法打聽把蔡文姬要了回來。

那個時候曹操還不是特別厲害,不能和匈奴硬來,那些統治者,隨便一下子就可以把曹操給弄死。時間是一個好東西,他可以讓一個不強大的人變得強大。那么一天終于來了,曹操成為了一個梟雄,開始聞名中國的北方,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了一個成功的統治者。匈奴是一個大難題,那么曹操是怎么解決這個事的?

曹操沒有用過去的老辦法來對待匈奴,去管轄匈奴,而是通過把匈奴分拆的方法,他把匈奴分成了五個部分,并在這五個部分別派遣人去看管,然后就不會那么難了。

這只是開始,接著曹操就從匈奴自己人中找領導者來管理,匈奴內部有了管理者就開始安靜了,不會再挑事。為了更好鞏固匈奴關系,他還用了一招,他問那些匈奴愿不愿意當漢人,如果愿意就會有很好的福利。這個方法大大降低了匈奴的人數。自此以后匈奴都沒有怎么挑事了,與漢人和平相處。

這就是我為什么說曹操的方法最實用,他不費一兵一馬,就讓匈奴乖乖聽話,可不秦始皇漢武帝硬干這來好多了。所以曹操的方法最實用。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