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世界像一把天秤,不是這一邊傾倒,就是另一邊翹起。所有人都在這把秤上,但都不喜歡它。作為學生也為它所累——秤的一邊是實踐,一邊是分數。
分數是一個讓優等生歡喜、劣等生悲哀的名詞。分數無疑是重要的。大人往往從分數判斷學生的好壞。從分數可以概括出我們知識量的多少,判斷出將來工作生活的優劣,甚至前程的光明與黑暗。
世人總結出一條經驗:越是重要的東西也越容易產生危害。這一至理名言放在分數上也無比適用。學生們為了分數競爭比拼,有的甚至徹夜苦讀,不做簡單的家務,放棄所有的運動,成了所謂的“書呆子”。成績雖然好了,生活實踐能力卻差了。
分數的本意是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看清和別人的差距,針對性地做出努力,不斷地提升自己。但如果為了分數而死讀書,不懂得實踐出真知,失去了自理能力,那就完全違背了分數的本意。
實踐是最好的學習方式,能幫助獨立成長,開闊眼界,讓我們成為勇于嘗試和挑戰的人。實踐能夠直接掌握知識要領,提升動手能力,培養自立自強的品格。只會理論不懂實踐的人,在這個風起云涌瞬息萬變的社會天秤上是成不了大器的。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個“習”不是指復習,而是指實踐練習。當你掌握一項知識,而不在生活中去應用,是無法自立的。就好像你懂得手表的構造、原理以及所有的知識,但你不會修理一只壞了的手表,那也是白搭。
分數代表不了一切。一個人的分數再高,自理能力沒有,是無法在社會上生活的。
現實世界的天秤是殘酷的。對于學生,一邊是分數,一邊是實踐,兩端都要兼顧。如果舍棄了實踐,只余下分數,那么長大后,優秀的絕不是他們。
(棒同學作于2016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