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份關于機器設備導致食品安全的社會新聞,同時看了幾篇相關的報道后,挺出乎自己意料的。出乎意料的不是新聞的內容本身,而是自己在看新聞時的思路和角度。以前,一個事件,一個新聞,一個編輯者的角度,看完后,基本上自己就認同了編輯者的角度了,認為事件就是編輯者所寫的那樣了,你看他對事件的分析,有證據,有心理依據,怎么會還有其他的角度呢?而看了這新聞之后,發現不能那樣呢!事件的發生一定涉及到多方啊,不同的立場怎么會只有一個角度呢。任何一個角度都不能輕易就認同,輕易被洗腦了啊。你要有自己的立場,獨立思考啊。這讓自己以后看新聞上有更全面的思路。
新聞事件: 有人爆料某品牌豆漿機的電機使用工業潤滑油,會導致食品安全,危害人體健康。
1,對新聞事件方的辨別。這事件中有幾個事件方?爆料人,豆漿機廠家,消費者還有國家監管部門
2,事件方涉及的問題。是黑心廠家?還是有人蓄意抹黑?此類問題由哪些部門監管?
3,各方找證據支撐自己的立場。爆料者方:1,廠家為節約成本,使用低價,違規,有害的制造材料 2,有害材料的危害性3,此類產品的市場銷售情況,危害波及面 4,監管部門對產品質量鑒定標準,要求,監管條例等。廠家方:1,表明立場,有無使用有害材料,具體使用的是什么材料呢?2,針對爆料者的身份進行調查,分析爆料者的動機。 3,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檢測,說明檢測結果,維護品牌形象。
其實,看完新聞后我覺得自己還是一臉懵,到底哪方值得信賴? 判斷不了。哪一方都有出發點和證據。不過,雖然如此,不影響以后要去以一個多立場,多角度的思路去看到生活中的新聞和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