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的父親是這樣教育子女的:他給予了子女適度的尊重和自由,卻也并非無所要求。除了帶領孩子們閱讀以外,他還做了五件事:
鼓勵子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要求子女一定要自立;
告訴子女要淡泊物質生活;
要求子女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告訴子女要有“說不”的勇氣。
言傳身教,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和品性,這是教育的大方向。這種大方向把握好了,自然不會為了孩子一時的落后和問題擔憂。
因為,人生是場馬拉松,方向遠比速度重要得多。
其實,孩子的出現是讓我們重新繪制人生地圖的最好機會。跨出原來的舒適區,與孩子共同成長。成長不止有喜悅,還必然會伴隨著痛苦。然而,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也是走出迷茫和焦慮的唯一途徑。
父母必須及早放開手,將選擇權早點交到孩子自己手里,讓他自己選擇將來要走的路。那么,不管將來遇到什么挑戰和困難,我想他都能自己做出合適的選擇,哪怕是錯的,那他也會為自己負責。
這樣,于無形之中,就將孩子的責任感和有主見培養起來了。而且,縱觀那些我們眼中有出息的成功人士,這兩點可是必不可少的。
在孩子的教育中,還有一樣東西不可或缺,那就是吃苦教育。
你現在不讓孩子吃苦,那他一定會讓身邊的人苦;等他將來走上社會,更苦的是他自己!
樂觀的心態和善良的愛心,是一個成熟優秀的成人必備的品質。
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有一些相同的優秀品質。
南懷瑾:“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一個人如果連早起都做不到,你還指望他這一天能做些什么呢?
”你想控制人生嗎?
成功的人都有自己的方向,而他們的自控力決定了他們的駕駛力。“人只有學會自律,才有資格得到屬于自己的一切”。在孩子堅持學習的途中,一定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挫折、誘惑,有無數的借口中斷學習進程,這時候我們只能依靠自身控制力來調節。
所以有時時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尤其對于理科生,更高效的辦法是做題。因為做題的時候需要動筆演算,會起到活躍大腦的作用,可以強迫孩子集中注意力。
“你曾經做過哪些突破,是自己都不敢相信的?”
沒有嗎?那你需要的是:行動!立刻!馬上!
有時邁出那一步,沒有那么容易,但或許,也沒有那么難。
世界那么大,永遠有人想要去看看,也永遠有人不敢去看看。
或許,我們欠缺的,真的不是時間和錢,而僅僅是邁出第一步的勇氣——推開門去,就是世界。
為了贏得真正的認可和贊同。我們必須拼命的努力。就是為了擺脫現實的壓力和困擾,將來有可能去選擇自己最熱愛的職業。
而且當我們過得越來越好的時候,父母操心就會少了。這時他們才會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花在自己的身上。這不就是我們努力變好的意義嗎?
但請千萬不要著急,努力不僅需要積累,需要沉淀,還需要堅持,可能你暫時看不到它的即刻回報,但也不要灰心,只要保持持續的熱情與專注。
剩下的,時間會全部還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