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思鄉】我在黃葛樹腳下等你

圖片來自網絡

在我老家,黃葛樹是一個很有名的樹種。每個鄉村,幾乎都有一棵黃葛樹,那是鄉親們生活里的地標。

在鄉間,你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你到哪里了?我到黃葛樹腳了。我們在哪里碰頭?你快點來嘛,我在黃葛樹腳等你。黃葛樹下好歇陰涼,有石凳供過往的人坐下緩一緩。黃葛樹下,也是鄉親們聚會閑聊的地方,你經常會看見黃葛樹下站著幾個人在聊天,他們有說不完的話。女童們跳皮筋的歌謠,也會唱到:“黃葛樹,黃葛丫,黃葛樹下是我家……”

黃葛樹的樹冠很大,像一把巨大的傘,可以為鄉親們遮陽避雨。黃葛樹的芽苞,入口先是酸澀,而后甘甜,這也是孩子們的綠色小吃。黃葛樹的樹干很粗,幾個小孩手拉手都圍不住,孩子們就是喜歡人多時手拉手圍著它轉。黃葛樹的根大部分裸露在外,懸掛在山崖,等我們長大了一些,就喜歡沿著它的根攀爬。

記憶里,黃葛樹總是長在山崖頂,它的身下是開闊的崖洞。早年間,精明的鄉人都在它身下依崖而建油坊、面坊,既節省了建筑成本,又冬暖夏涼。孩童時期,我很多次跟隨父母去油坊溝黃葛樹腳下的油坊榨油,在旁邊的面坊用小麥換掛面。現在想來,那時父母帶上我去榨油換面的新鮮感,不啻于如今出去旅行一趟。

黃葛樹下,還可以是天然的鄉村集市,農民們在這里賣雞鴨、買豬崽。我小學畢業前,我們鎮上的“豬市壩”就在老街的頂頭,崖上也是一根巨大的黃葛樹。記憶中,我很多次跟父親一起去老街賣他編制的竹篾篩子,然后跟著他去黃葛樹腳下的“豬市壩”買豬崽。

有一回,父親難得手有余錢給我買了新鞋,回家路上,他滔滔不絕地給我講他的發展計劃:將小豬養大然后能賣多少錢,這些錢,除了給我交學費,到年底了還能把房屋再修繕一下。他的臉上洋溢著幸福,我對未來也充滿了信心。

父親說:“你一定要好好讀書,爭取長大有點出息。我現在都很后悔,當時還是該回去復讀。我的好幾個同學復讀了兩三年,最后都考上大學了,他們學習還沒我好……”

父親一直很嚴厲,很奇怪,那天我竟然敞開心扉,主動跟他說了很多心里話。路過油坊溝黃葛樹歇腳的時候,碰見一個他的高中同學,她很驚訝他的兒子都長這么高了。他們閑話家常時,我坐在路邊的石凳上靜靜地聽。

歇息完上路的時候,我主動提出幫父親背一段豬崽,他居然同意了。這便是我關于開始長大的最早記憶。

忠縣三匯鎮二嶺村的黃葛樹

記憶最深的黃葛樹,是我們村的黃葛樹,那也是我們那個鄉鎮最大的黃葛樹。它長在我們二嶺村的最高處,腳底靠里一側是大片的石壩,靠外是五十米高的懸崖,樹根裸露掛在崖壁上。村里開社員大會,全村每家派個代表參會,就聚集在黃葛樹腳下的石壩上。村長講話的桌子緊靠樹腳,高音喇叭掛在樹梢,喇叭一響全村都能聽見,山對面的村子都聽得清楚。我兒時最大的樂趣是跟上父親去參加社員大會,管喇叭的村干部跟父親關系不錯,我有機會玩一下高音喇叭,實在是開心。

校園背后就是黃葛樹

我們村的小學就在黃葛樹旁邊。我家在山腳下,每天上學走到半山腰,抬頭遠遠地看到黃葛樹,我知道再加把勁就到學校了。黃葛樹懸根底下的小路是通往學校的必經之路,兒時每回路過那里都很害怕,路兩旁的莊稼地里到處都有墳。每回經過那里都是瘋跑,我老是感覺背后有一雙手要伸過來抓我。大一些的孩子走到那里故意跑快,大喊鬼來啦鬼來啦,跑得慢的小孩就在后面哭鼻子。

有一次,黃葛樹腳下又添了新墳,那天,因為沒有完成作業,我被老師留下來。我離校回家時,所有同學都已經走了。我路過那里的時候,心里很恐懼,感覺快要窒息。但這是必經之路,我只好給自己鼓勁,心想不要怕不要怕,然后故作鎮定,一陣吹口哨,一陣大聲唱歌,腳步緊湊地走過。自那以后,我也開始覺得自己是個大孩子了。

當我以為自己是個大孩子了,中午我也會早早去學校,約上同學翻過學校圍墻,抄近道去黃葛樹腳下的石壩上玩耍。當黃葛樹發新芽,我們會爬上去揪芽苞吃,回教室的時候給女同學們帶上一把。那芽苞入口,酸澀中帶點甘甜的味道,直到如今也忘不掉,回想起來直流口水。有一回,我們幾個男生越過懸崖底下的舊墳,順著求根攀爬上它腳底的石壩,向同學們炫耀我們的膽量。結果被老師知道了,挨了好一頓打,但我們還是挺得意。童年時期最大的冒險里,也藏著最大的樂趣,那也是長大成人的通道之一。

圖片原創 禁止轉載

小學上到四年級的時候,我們的成老師教起來就有些吃力了。他是民辦老師,加上年齡也大了,沒辦法,我們整個班17個學生就轉到了鎮上的中心小學。我從一年級上到四年級,每天早晨去上學,放學回家吃完飯再去,下午放學再回家,每天要經過黃葛樹四趟。可以說,它深深地長進了我的童年。

轉學以后,見他次數就少了。也就是逢年過節,去看望姑媽,會經過他。也從那時開始,恐懼逐漸沒有了,反而是越來越親近。后來,姑媽也不長期在農村種地,搬到鎮里生活,我也就更少了見他的機會。我開始有感覺他似我的一個朋友,時間長了挺想去看望他。雖然沒什么話可說,到跟前看一看也挺好的。總之,是說不出的那種感覺。

現在想來,自小學畢業開始,我似乎是在瘋長,時光的速度越來越快。中學以后,我們村的山頂我都很少去過。比我低一級的孩子們上到四年級也轉學到了鎮上,又過了兩年,二嶺村小學就撤銷了。2000年以后,越來越多的人外出打工掙錢,再后來國家減免農業稅,聽父親說村民大會都召集不起來,大家也不怎么關心村集體事務。可以想見,黃葛樹下的熱鬧是越來越少了。

一段時間我也把他忘記了。再惦記起他,是上大學以后。有一年寒假回家,突發奇想約了幾個小學同學,打了摩的專門去看他。到跟前,發現他的腳下早已是幾寸后的枯葉,記憶中他腳底干干凈凈的石壩早就沒了蹤跡。我試著走到跟前摸一摸他依然健碩的身軀,結果一不小心陷入了滿是淤泥的小坑,心情不免沮喪起來。

破敗的二嶺村小學

再后來,大學畢業在北方參加工作,我也成了一個游子。每回故鄉,去看望那棵黃葛樹是必備行程。去之前都興致勃勃,見了又難免失落。我們的小學,早已是斷壁殘垣,雜草在校園里瘋長;教室門口的鐵鈴,如今銹跡斑斑敲不出半點聲響。黃葛樹腳下也一樣,人退草木進,我如今只能遠遠看著他,難以近前。那些舊時光,無論如何是再也回不去了。

鄉間的衰敗速度無以復加,有些令人難以置信。我兒時老是想一個問題,我的鄉村很多年以前是什么樣子,很多年以后又會是什么模樣?我也問過父親,那根黃葛樹是什么時候種下的。他說他也不知道,他上小學時就已是那么粗壯。現在,我終于是相信了,從我見它直到如今,它的確一直那樣站在懸崖頂端,巍然不動。

黃葛樹還有個特點,他換葉沒有明顯的季節性,聽父輩們說,它在哪個季節種下去,每年同樣的季節便長出新葉。它換葉的時候,并不是葉子全部掉光,再發新芽;芽苞長出來時,舊有樹葉照常是綠的,什么時候逐步落下來也沒人注意到。我們所見的黃葛樹,總是四季常青,我們印象深的黃葛樹年齡都有好幾百歲。

圖片原創 禁止轉載

這無形中造就了它的神秘,故鄉的風俗認為,黃葛樹的根是牛鬼蛇神來往人間的通道,想來也就不足為怪了。對山里人來說,他既代表祖先,又暗含了神明。他腳下的崖洞里,總會有幾尊不知名的菩薩,偶有鄉民會去臨時抱佛腳。愿望實現了去還愿,失敗了也欣然接受,通過與他的訴說,人們也就能坦然接受命運這回事了。

如今城鎮化越來越快,農村逐步凋零有些勢不可擋。我每次回故鄉,發現好多地方都不是記憶中的模樣,回憶變得艱難。很多人已經不在,很多路已經不在,很多老屋已經坍塌,很多村落在逐步消失。但是,標志性的黃葛樹卻依然如故,讓我內心的不安可以少一分。似乎,只有它們能證明我從這里出去了,然后又回來了。

經常跟朋友聊起故鄉,似乎每個人的回憶里都有一棵古樹。歷史上,中國人經歷了很多次人口大遷徙,或因自然災害離鄉謀生,也或者因為戰爭逃難。我們這個民族,有很多關于“大槐樹”、“大柳樹”的記憶,那是關于祖先的追憶。在北方,我聽很多人講過,他們的祖先是來自山西的“大槐樹”。這到底有幾分可信?我想,不過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很多記憶都被人們遺忘,但離家的路途上,總會有那么一棵古樹,當我們的祖先回頭時它站在那里送別,最終也就化作了世世代代對故土的懷念。

很多跟我一樣離開家的人,我們懷念起故鄉來,總有繞不開的共同記憶,便是黃葛樹。這個樹種,南方很多省份都有,在很多地方甚至是“市樹”,它寄托了人們關于歲月的無限思念和遐想。也有很多人,通過對黃葛樹的描寫,以抒發對舊時光的懷想。

我也一樣,無數次的夢里回到故鄉。也有很多回,我夢見有人跟我說:“我在黃葛樹腳下等你”,或是親人,或是兒時的玩伴,或是友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每每走進小區的大門,撲入眼簾的總是那株有如一把巨大的綠傘蓋一般的黃葛樹。 剛搬到這小區時,這一株黃葛樹也是才移栽不...
    岷水若風閱讀 1,053評論 3 6
  • 黃葛樹是一種極為普通的樹,說它普通是因為它的主干不是很直、也不悠長,更不屬于渾圓的那一類,派不上工藝制作或...
    伯韜54閱讀 481評論 0 3
  • 黃葛樹是一種極為普通的樹,說它普通是因為它的主干不是很直、也不悠長,更不屬于渾圓的那一類,派不上工藝制作...
    來舒爾閱讀 625評論 0 2
  • 已經在一起三年了。 窮,不怕;富,怕散了。 客戶要求越來越高,單槍匹馬已經難以繼續。
    kyle_c750閱讀 129評論 0 1
  • 放下,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樂 滺然河南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下”——佛言。因為幸福其實是來自自我的放下,不是任何東西...
    悠然河南閱讀 45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