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里,和很多人一樣,我也一直經歷著下定決心與決心往往落空這樣的循環。對我而言,這些個人生活中的敗筆始終是一個謎團。……在兌現自我承諾這一方面,我始終不盡如人意。無論計劃經常去體育館健身,還是打算多花一點時間與家人共度,我一直未能如愿以償。我有決心,也做了努力,但為什么成功的次數屈指可數呢?為什么決心難以實現?作者總結了幾大原因:
(1)我們下定了錯誤的決心
比如我決心在把所有買的電子書都看完,這個目標如果在年初制定也許有可能實現,但是現在還有一個月,再來定這么一個"熊心啵啵"的目標(把所有屯的書都讀了吧),真的是錯誤的決心了。
(2)我們僅憑意志力來爭取成功
現在看來,光憑做個"奮斗"的表情,而沒有實際可行的步驟,那也就是在剛開始的時候給自己打打雞血,自己感動一下自己(當然,也有可能感動一下周邊的人)。但是,如果沒有付出切實可行的實際行動,光靠幾分鐘熱度,那這種"決心"促成不了目標的達成。實現決心,一定要有切實可行的計劃。
(3)過度急于求成
打雞血容易,給自己定一個高不可攀的目標也很容易,比如說定個小目標——先賺一個億。如果你的起點不高,那么給自己定的這個先賺一個億的小目標,只會在不長的時間內半途而廢,最終反過來打擊你的意志與信念。
(4)低估了思想和情感對變化的強烈抵觸
習慣決定這日常的行為模式,如果你的決心實施的路徑與你的日常行為習慣不一致,那可能就得開展自己的決心與習慣之間的戰爭了——比如,在讀書、學習、編程時微信、QQ有消息過來,你是看還是不看?不看的話會不會會不會心癢難耐?比如,沒過一個小時,你有沒有去刷一下朋友圈的沖動?"累了"的時候,會不會想玩一下游戲,"放松一下"?總之,不要低估日常習慣與小決心之間的沖突,想辦法克服它。
(5)并未指望成功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你并不是真的想搞成什么事情,而是在每年開始的時候感動一下自己(或者周邊的人),做做樣子,然后繼續隨波逐流。
既然知道了你的決心和目標總不能順利實現,那么我們可以對癥下藥的采取一些步驟和行動——
(1)制定你能堅持的小決心
這個很容易理解,小決心顧命思議在于小,小到相對不是那么難以實現,"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每天搞一點你能堅持的下去又能容易實現的小目標,比如每天閱讀《小決心》兩章,有一個星期這本書就能看完了。
(2)采取行動
一天讀兩章書這個目標不是很難實現,但是你要安排時間來干這個事情,或者擠出時間來做這個事情,對于如何規劃時間,可以參考《搞定(Get Things Done)》。
(3)熟能生“久”
其實,只要你能把一個小決心分解好,持之一恒的去做,要不了多久,你就會產生一種習慣性的依賴,不做就不舒服的感覺。比如說,鍛煉身體曾經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難的事情,但是當我定了一個每天運動半小時的小目標并堅持了兩個月之后,我發現每天不運動就會不舒服,于是,到現在我已經堅持每天鍛煉半小時持續了一年的時間了。
總之,這本書其實在描述一個我們常聽到的道理: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而在書的最后,作者引用了19世紀偉大的作家喬治·艾略特說過的一句非常著名的話:“過你想要的人生,永遠都不算遲。”作者將小決心定義為微小而強大的承諾,目的是準確無誤地針對不良行為目標發起攻勢 ,并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作者從戲劇表演課程得到啟發,To act is not to be , to act is to do ,扮演好一個憤怒的人的關鍵不是真的去憤怒,而是要去操作臉上的肌肉。真正實現自我完善的關鍵不是在于希望自己變成什么樣的人,而是去管理可以實現自我完善的行為,小決心就是針對改善行為的方法,核心是“做什么”,而不是“是什么”,讓變化發生在有意識的行動之后。小決心的設計宗旨是在,在不需要付出任何意志力的狀態下,去明確地改變一種自動運轉的行為。
作者更為小決心制定了7條原則 :
小決心易于實施
小決心是明確的、可衡量的行動
小決心直接奏效
小決心是個性化的
小決心引發共鳴
小決心由提示啟動
每次最多制定兩個小決心
如果你想變成一個干凈整潔的人,與其設置太多計劃不能完成,不如從一個微小的行為開始,比如每次吃完飯馬上洗碗,每次起床馬上疊被子,每次產生垃圾馬上扔進垃圾桶,每次用完物品馬上歸為原處等等,這些小行為疊加在一起,慢慢就會讓你變成干凈整潔的人。
而每個小行為的養成都是一種習慣建立的過程,我們用這些微小而確定的行為代替了原本影響生活的因素,改變就發生在點滴之間。
無論是小目標還是小決心,它們的特點都是讓我們拒絕速成的心態,通過點滴的進步來改變行為習慣,通過良好的習慣來影響生活的質量。
習慣的養成就像是在梳理我們的生活,如果你總是覺得焦頭爛額,時間不夠,不妨花時間觀察下自己的行為習慣,從本質上改變才能讓生活不再混亂。
每個微小而確定的努力,都是我們遇見美好的關鍵。
積少成多,以慢為快,運用小目標+小決心,讓你的行動變得容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