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說:“你丫就知道整天自己嚇唬自己”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們從出生開始,在骨子里就帶有對未知的恐懼,我們的祖先在我們的遺傳基因里面詳細地記錄了恐懼的信息,包括對黑暗、野獸、災害等,就像是運算符號一樣,每當外界有東西刺激我們的視神經網絡,總會引起內心的一陣惶恐,有異樣的東西在我們內心升起,進而投射到我們的思維中,我們的思維進而會投射到現實中,讓我們相信那些引起恐懼的東西是存在的,這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保持高生存效率的方式,但在現在的社會中,卻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我們的阻礙。

圖片發自簡書App

首先來說下,我們對于愛的理解中到底是出了哪些問題,小明經常出差,一出差一般是三五天,老婆在家一天電話不斷,從早到晚,搞的一塊出差的同事只能“呵呵,你老婆好愛你”,一陣無情的尷尬從頭到腳擊穿身體,老婆電話無非就是:在外地怎么樣,有沒有按時吃飯睡覺,有沒有想她,為什么不給她打電話。碰到這樣的老婆真的是“真愛一生啊”,關鍵是這些問題你根本就沒法回答,回答了肯定又引發更重要的問題。“我在外地過得很好(沒有我在身邊你過得那么好?)”,“我在外地過得不好(一陣瞎擔心,鬧不好一晚上都得浪費在安慰上)”,這種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這尼瑪就是折磨啊,把依賴當作愛實在是讓人痛不欲生,沒有絲毫的幸福感。

愛的正確姿勢應該是放手,送還給每個人自由,這才是愛。我們在骨子里恐懼失去,越恐懼越想抓得更緊,抓的越緊越容易失去,完美的惡性循環,

其次,愛自己誤以為愛你,這種事情發生的更普遍,尤其是在家庭關系中,“媽媽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喂大,錯了,把你養大,你現在竟然讓我這么傷心” ,“你說我都付出這么多了,你怎么這么對我”,你肯定聽過比這個更恐怖的話,“我為你付出了青春,你卻不愛我,我就去自殺”,這賭注更大,你真確信這就是愛嗎,這明明是打著愛的旗號在索取,你不給我就是不愛我,我那么愛你,你不愛我,我就要采取措施了。這明明就是愛自己,在骨子里恐懼自己的付出沒有回報,會白白浪費掉,這哪里是愛,這就是綁架,中槍請自行反省。

最后就是混淆愛與喜歡,尤其是對待孩子的問題,“你彈琴都過10級了,好厲害,媽媽好愛你”,“你彈琴怎么連5級都沒過,媽媽不喜歡你了”,你孩子就會誤以為你愛的是鋼琴的考級,和自己沒有關系的,自己只有做好了才有可能得到你的愛,可是真的是這樣嗎,你對孩子的愛是基于孩子的本身,與其他外界的東西關系,你愛的是孩子,而非孩子的技能或者是成績,這還是對未來充滿恐懼,害怕自己的愛在未來得不到回報,把自己的愛寄托到孩子身上不僅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幫助,還會引起孩子的反感,進而造成孩子的負面處理。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們對恐懼的認知大部分都停留在想象中,結合基因遺傳的那些信息,自己創造出讓自己害怕的東西。比如說,我們害怕鬼,這個在西方的文化中也有,這種文化就是我們思想臆造出的東西,我們實際上是在自己嚇唬自己,比如在黑暗中我們臆想出存在什么東西,一旦我們打開燈就會看到光明一片,即便是告訴我們自己其實什么都沒有,那個臆想還是會存在,除非我們可以在黑暗中找個一個替代品,比如說看到一個白色的東西,如果我們確認是衣架,就會減輕心里得恐懼感,這也是消除恐懼感的一種方法。

從上面消除恐懼的方法中我們可以看出,一旦我們直面我們的恐懼,我們的恐懼就會減弱甚至消失,因為我們臆想的恐懼與實際的東西根本就不是一個,當我們看到讓我們恐懼的東西時我們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比如說我們去考試,無論我們準備多么充分都會心存恐懼,老是害怕考不好,可一旦我們開始考試之后,就會發現,自己的準備是考試的高分的關鍵,其他一切都是自己臆想的,因此當我們面對恐懼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直視它,找到根源,一味地逃避只會讓恐懼在心里越長越大,乃至最后讓我們崩潰掉。

羅斯福

美國的老羅說過:人類最大的恐懼就是恐懼本身!這話說得很有道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趁著心情好的時候趕緊睡覺去吧 不然熬到夜深人靜的時候 心里有點難過什么的都會放大一百倍
    半仙鮮活閱讀 278評論 2 0
  • ——馬歇爾·盧森堡 在我的印象中 如果沒照你說的去做 你就會不尊重我 如果我知道 你并不想使喚我 在你叫我時 我會...
    魏君NVC閱讀 1,531評論 0 1
  • 異地第187天。 包子小姐一個人躺在床上,她想快點睡著,或許今天在夢里可以被白先生抱一抱,但她又不想睡著,萬一又沒...
    屋頂玩耍的喵喵醬閱讀 209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