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寫作背景
在距離高考只有63天的時候,我收到了《高考戰(zhàn)斗手冊》這本書,欣喜若狂。
欣喜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我今年參加高考,可通過此書獲得幾點秘籍順利通過高考,而是因為我是六十幾個高三考生的班主任,希望從書中獲得一些靈感和啟發(fā),以便帶給學生更多力量以及更大的支持。(此時,多想回到2009屆的那一年高三啊!)
恰巧,在不久前留意到“簡書薦書”這一公眾號組織的“寫書評送書活動”,果斷報名參加了。收到書后,我花了幾天時間,將書看了兩三遍,將自己的體會和感想,寫成這篇書評。
作者書籍簡介
作者林中白狼,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夜間節(jié)目的一位主持人,也是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的教師。因為是在夜間主持,所以有了許多年輕的聽眾,他們多數(shù)是學生,尤其是熬夜用功的高三學生居多。時間久了,自然也跟一屆屆高三學子產(chǎn)生了共鳴。作為過來人,這位見識較廣的“知心哥哥”,在節(jié)目中解答學生的疑惑、陪伴學生走在高考路上,給予他們最堅定的支持和鼓勵。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書匯總了高三學子的疑惑和困難以及作者對高考的理解。貫穿一個思想——“高考是一場戰(zhàn)斗,我們是戰(zhàn)士”。
五點感想體會
1,和平年代的高考,如同戰(zhàn)爭年代的戰(zhàn)斗,是精神的磨礪。
每年6月7、8日,幾乎是一場舉國上下都關注著的戰(zhàn)斗,考場如戰(zhàn)場。每一場考試,考的不僅僅是12年來的知識儲備,還有身體素質(zhì),心理狀態(tài)等等。不只是跟自己比,更多是跟別人比。
當國家陷于戰(zhàn)亂之中,年輕人的狀態(tài)往往是決定勝敗的關鍵。當國家處于和平年代,同樣不能放棄對年輕人的培養(yǎng),丟失對年輕人的鍛煉,高考,就是一種方式。
對于很多人來說,高考也恰好是未成年人踏入成年人行列的一個標志,屬于自己的“成人禮”。通常,經(jīng)歷過高考磨礪的人,心智能得以快速成長。
2,高考,是屬于高三學子自己的。
這里,想告訴家長,高考,不是讓孩子替你實現(xiàn)你未實現(xiàn)的夢想。
想告訴學生,高考是你自己的,不需要為了誰而讀書,哪怕是自己最親的父母。
“一個人如果不學會為自己打算,不學會在關鍵時刻為自己而戰(zhàn),那么你就算過得了高考,也遲早會在未來的某個關口被KO掉?;蛟S是在大學畢業(yè)找工作時;或許是在職場中面臨升遷時;也或許是期盼已久的愛情、婚姻來臨時……”
高考,就是在為自己的未來而戰(zhàn)!
3,高三,沒有愛情。
“所有不獨立的人其實都沒有資格談戀愛,包括那些自以為有揮霍本錢的富家子弟?!?/p>
現(xiàn)實生活中,也恰恰是在高三這個時期,一下子爆出了好多“情侶”。一方面,是因為青春期,對異性的好感和對愛情的懵懂促使學生在這個階段開始嘗試談起戀愛;另一方面,是以為“錯過了就不再擁有的”,很多學生恨不得把握住高三剩下的時間,瀟灑一回,好好談一場戀愛。
高三的戀愛之路,絕大多數(shù)都不能長遠。也許因為在高三緊張學習氛圍,情緒容易波動而使感情出現(xiàn)裂痕;也許在高考之后便分道揚鑣;也許上了大學之后,處于不同環(huán)境、遇到更多更好的人而選擇無奈的放棄。
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把好感收好放在心上,維持心中想象的那種美好,默默地努力,讓自己的未來能夠配得上對方。兩人之所以在一起,也正是為了讓對方和自己變得更好。
“永遠不要擔心你會因為高考或者其他什么需要專注的事情,就恰好錯過了這輩子最適合你的人?!?br>
4,縣城農(nóng)村的孩子,高考是一次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班里的學生,有來自富裕家庭,也有來自貧困的縣城或者農(nóng)村。出身,無法選擇,但是出路,是可以努力去爭取的。
高考,也就是這樣的機會。在恢復高考以來,縱使改革了那么多次,每一次都依然會牽動全國上下的心,也說明了國家層面對于高考的重視程度只會越來越大。至少,在眾目睽睽的情況下,高考至今仍是一場公平公正的競爭。
所以,不管富裕家庭給了孩子多大的支持,只要你能夠參加高考,一定好好把握和爭取。這是讓你有上優(yōu)質(zhì)大學,拓寬視野,接觸外界事物,回報家鄉(xiāng)的機會!
5,衡中當立不當立?
最近關于衡中入浙的事情引起軒然大波,事實是這樣,衡水中學每年有百名學子考入清華北大,得益于其標準化的管理。生活和學習中精確到分鐘的時間表,接近軍事化的規(guī)定使得學生把有限的時間精力幾乎都投放到高考這件關乎自己利益的事情上面。這在應試教育下似乎是吃香的。但是在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呼聲中,衡中顯得有些“泯滅孩子的天性”、“剝奪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更何況,浙江作為高考改革的試點省份,推行素質(zhì)教育、減輕負擔,是其本職。兩者的沖突,牽動著教育界的心。
我沒有去過衡中、沒有接觸過衡中的師生,很難下什么結(jié)論。而作者,與衡水中學的校長有過談話,對衡中的看法評價相對客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有理有據(jù)即可。
存在,即是合理的。在現(xiàn)階段,既然衡中有那么多考生進入了中國最高學府,那必定有其可取之處。辦學方式不一定就是我們所要學習的,但至少,在現(xiàn)在看來,是可行的。
后記
如果自己高考那一年能看到這本書,相信會有些觸動吧。這本書最適合高二、高三的讀者閱讀,他們對里面出現(xiàn)的求助信件應當更能感同身受。尤其是需要指引的,猶豫需要鼓勵的更適合看這本書。
看完之后,我把書放在教室里,供學生閱讀。
有個小問題:書中扉頁的二維碼,掃碼之后出現(xiàn)公眾號,但里面沒有內(nèi)容,是印錯了嗎?
第一次寫書評,請批評指正,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