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組A05)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很抱歉,我并不認可這個觀點

今天早上我很早就到了公司,本想在安靜的辦公室聽聽課。但是天不遂人愿,就在我思考的入神時,左肩被重重的敲了一下。

我皺著眉頭轉過頭,看著同事站在那兒面帶微笑“妍琰姐,培訓教室的空調怎么開呀?你能幫我看一下么?”聽到這句話的同時,我的心里拉開了一場大戲。

“不是吧?這么簡單的事情你都不會嘛?”
“真是夠煩的,思考到最深入的時候被打斷了,剛才我在想什么來著?”
“你就這么好意思耽誤別人的時間嘛?這么簡單的問題也需要求助?”

然而,即使有如此多很憤怒的想法,我還是不由自主的站了起來,皺著眉頭很不情愿的跟她走到了培訓教室,指導她把空調打開了,結束的時候還加上一句“有什么問題再找我啊!”說完了我就恨不得打自己一巴掌“你自己覺得麻煩,還主動幫忙,真是腦子壞掉了吧”

于是,我帶著很糾結的情緒又憤憤的走回了座位,眉頭皺的更緊,得到的課程也聽不下去了。

這樣的情緒大概持續了幾分鐘,很快我就冷靜了下來,并開始為此覺得高興。

看到這兒,你一定認為我“瘋了”吧?一個人的情緒真的可以在一瞬間轉變的如此之快嘛?親身經歷了此事的我告訴你,是的,可以的。

曾經,我是一個性格特別激烈的人。遇事愛懟人,更愛跟自己生氣。后來,我學會了內觀,了解了元認知能力,堅信“沒有自我檢視過的人,不會知道自己竟然可以變得更好。”

被元認知能力改變的我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種需要被打磨才能用的更好的技能,它就是“元認知能力”。

曾經的我在遇到上面那件事情的時候想的是“我好生氣!我特別生氣!”,而擁有元認知之后,我的想法是“我知道我現在很生氣。”這其中的區別在于,元認知能力,可以對自己的認知進行檢視、控制和調節。

從參與者到旁觀者角色的轉變,可以讓我站在事情之外,把事情看得更清楚。也讓我很快的理清情緒,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因為,除了身體構造差不多,人與人之間的想法、價值觀的區別是巨大的。

我習慣于獨立思考、尋求多方面資源解決問題;但就會有人習慣于依賴別人、隨便什么事都可以張口求助。
我是公司的老員工,對公司資源、物品的使用非常熟悉;但對于一個新人來說,她剛來公司不久,對很多物品的使用不熟悉是非常正常的。

當我通過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的時候,就可以理解她的行為了。

享受給予的快樂

對于生活在人群中的每一個個體來說,我們都希望被關注、被重視、被愛。但請停下來想一想,除了父母,其他人為什么要無條件的關注你、重視你、愛你呢?

其實,早就有一句俗話道明了其中緣由“予人玫瑰,手有余香”。還有另外一個道理也能說明這一點“你怎么對別人,別人就如何對你。”

想要得到關注,就要去關注對方;想要得到尊重,就要去尊重對方;想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就先要給予別人以價值。想要得到什么,先去給予什么。

曾經的我可不是這么想的。那時的我雖然沒有斤斤計較,但是卻很希望得到及時反饋,如果得不到就會很抓狂,跟自己憋氣,或者表現在臉上。

現在的我,在理解了人性以后,開始學著去做到利他,不強求即時反饋,有則開心,無則理解。

曾經的我對“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深信不疑,認為性格乃天生不可改變。然而,在我知道了神奇的元認知能力后,并刻意練習去掌握它,我開始相信“一切皆在人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