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任:
爸爸給你寫這封信,主要想談一談自己的讀書經歷,你可以從中汲取教訓,知道書要怎么樣讀才有所收益,不至于死讀書、讀死書,成為書呆子,這也是我年近三十而立,才慢慢體會到一點道理。
小時候,我們家里書不多,卻很喜歡看,因為書本打開了另一個世界。我們住在這里,有時會想山那邊時什么樣,河對岸呢?我們一直往南走,就會遇到大海,那大海深處、大海那邊呢?這些我們一時見沒辦法去了,可能無法知道中國其他地區是什么樣子,更不知道外國的情況。
那時,我們家有一個小屋子,非常低矮,堆放著雜物,常年是沒什么人進去的,有空我帶著你去看看。偶然一次,我進去,翻到了一大堆書,原來是你爺爺、老叔他們以前的課本。
一 看!哇,原來,我們生活的地方,在地球只是一個小小的點,往北面,就是一片大陸,有一些小丘陵,還會過一條大江,叫長江;還有無數的小河流,一片一片的杏 花,各種各樣的美麗花朵,青草生長,黃鶯飛舞,還有一個一個繁華的城市,這就是江南。往南走,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叫南海。海是蔚藍的,再繼續往南,海水 顏色就會加深,變成深藍。乘船走上好幾個日夜,四面八方都是海,大海和天空連成一片,那景象真是壯麗……
你看,書籍帶我們環游世界!這些書 就是地理書。還有一類書是物理書,它們會回答以來這些問題:為什么自行車只要騎著走動,就不會倒,一停下來就會倒下?為什么電燈會亮、微波爐能烤雞翅?什 么爬上山很費力,經常讓人氣喘吁吁,下山就輕松多了?為什么正午太陽很亮,我們連正眼都不敢看,月亮卻可以長時間仰望觀察?我們還會從生物書里知道,為什 么冬天就能吃到蘋果,而西瓜卻要到夏天才有?為什么楊梅是長在樹上的,而花生卻生在地下?為什么小雞和蛇是從蛋里孵出來的,而小狗、小貓卻不是?地理書、 物理書、生物書這類書籍,讓我們看到生活的這個地球,這個宇宙有哪些東西構成,它們會怎么樣生活、運轉。
有些書呀,還能帶我們認識許許多多 人,有些是早已經去世幾千年的,他們做過什么事情,遇到什么問題,最后是怎么處理的?這樣我們就要讀一些歷史書,比如,我們會看到1000多年前,有一個 叫司馬光的小孩子和一群小朋友在后花園玩,大家正游玩得高興。突然聽到了撲通一聲,隨后傳來呼救的聲音。小伙伴們隨著聲音尋找的時候,才知道,有一個小朋 友爬上了花園的假山,不小心掉到假山下的大水缸里。這個小朋友正地滿是水的水缸中掙扎,眼看就要被水淹沒了!小伙伴們都慌了,不知道怎么辦?有的嚇得哭起 來,有些站在那里手足無措。這時,司馬光靈機一動,搬起水缸旁邊的一塊大石頭,狠狠地砸向水缸。一時之間,水缸被砸破了,水嘩啦嘩啦地流出來,掉在里的小 朋友獲救了。
你看,我們讀完書中的這個故事,就知道,司馬光在遇到這種非常緊急的情況:小朋友掉水缸里,可是人命關天啊!他怎么辦呢?一是 沒有慌張,其他小朋友都嚇壞了,他立即就想到要怎么樣救小伙伴呢!所以,我們要勇敢地面對類似的事情,想辦法解決。第二呢,司馬光沒有跟著跳進缸里去救 人,那樣小朋友沒有救到,他自己可能也淹死了。他用石頭把水缸砸掉,為什么他不怕爸爸媽媽罵他弄壞東西呀?因為救人要緊,東西是次要的。我們就知道,除了 勇敢地面對問題,不逃跑,不慌張之外,我們還要有辦法……
像司馬光砸缸這樣故事,比他更聰明的人,還有許許多多,我們只要讀一讀歷史書,就 能夠看到,就像邀請古今中外的人們到家里作客聊天一樣,聽他們講自己的經歷,說自己的故事。當然,我們要看他們成功的經驗,也要了解他們失敗的教訓。因 為,我們每個人都有從稚嫩走向成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看看別人曾經走過什么彎路,掉下過哪些陷阱,往往比看到成功經驗更重要。就好像,我們在黑夜里走 一條完全陌生的小路,不知道前面有幾個分叉路口,也看不清有什么崎嶇,是否有大河阻擋。這時,如果看看已經走過這條路的過來人,聽聽他們介紹自己在路上遇 到什么。我們就心中有底,也能繞過一些障礙。看完,我們還會常常感覺到,原來歷史上遇到類似問題的大有人在,自己并不孤獨。我們還會發現,原來我們想過問 題,歷史上早有人給出了答案。
你慢慢地還會發現,我們在生活中,還會遇到好多有趣的現象。比如,只要拿出貨幣,就能買到蔬菜,也可以換來水果;你還會發現,同樣的一個蘋果,可能在市區的超市會比郊區要便宜;這些現象,你可以通過讀一讀經濟學書籍來得到解釋。
你 可能也觀察到,在學校里,有些同學比較好動,下課總是和別人戲耍;有些同學呢,就比較沉靜,不太喜歡說話,也有太愿意上體育課。在老師之中,有些上課比較 生動,還愛講笑話,對學生也很和藹,好多同學都愿意親近他們;有些老師比較嚴肅,說話總是板著臉孔。這是為什么呢?只要能好好讀一讀心理學,就會找到答 案。
這些歷史、經濟學、心理學等等書本,都是在回答關于人的活動的問題,關于人與人之間的問題,關于社會的問題,我們之稱為社會科學。
小 時候,我們還經常背誦“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我們也會看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蘭亭集序》,它是那么的瀟灑、優雅!還會去博物 館看那一幅長長的《清明上河圖》,它把1000多年前卞京的街市都描摹得栩栩如生!我們還會讀《紅樓夢》,看到200多年前一個貴族家庭的生活細節!我們 也會讀到莎士比亞,他想象一個丹麥的王子哈姆萊特在為父報仇時,有時害怕,有時又很憤怒……我們也讀雨果,他講了一個人為了救人去偷面包,被警察抓住后又 逃走了,被一個主教救下,然后立志做好人,還當了市長,救了好多好多人,最后還是被警察認出來……我們還看希臘的雕塑,看他們多么優美地把人體的造型表現 出;看羅丹的《思想者》,將一個沉浸在思想世界的狀態,用大理石雕了出來!我們還會看達芬奇、看提香、看莫奈……
我們在上面這些藝術當中,感受到了美與善。通過閱讀,我們知道人類還有這樣的感情,從中,我們也知道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優美的人!
不 過,你可能會反問,為什么要搬來又重又厚的書來讀,用手機、電腦上網,看電視,也能知道很多東西呀?其實,你只要想一想,這些書籍是我們經過幾百年、幾千 年傳下來,經過無數人檢驗過,而電視、網絡只是近幾十年才出現,上面的內容也一瞬就失去人們的關注,就會明白書籍的內容是多么有價值!其次,書籍總是非常 系統、有條理的介紹我們想要東西,而網絡、電視只是分散的、不太嚴謹地將書中的某些內容呈現出來。只要你多讀幾本書,你慢慢會發現,有些書中的內容,就可 能變成好多篇網絡文章。這就相當于,你喝了一杯鮮牛奶就能得到豐富的營養,幫助你成長,喝了好多杯水卻只會解解渴。
這封信就暫時寫到這里,希望看完這封信,你會愛上讀書!下一封信,我將會告訴,要怎么樣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