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洗腦五重奏,永不停止的催眠流水線(上)

這篇文章是過年梳理了一個月的邏輯,終于把洗腦這個模糊的概念里,最關鍵的邏輯能夠解釋清楚。

催眠很神秘,洗腦又神秘又可怕。

之所以神秘可怕,只是因為媒體宣傳所造成的扭曲作用,不能簡單描述的事情,用驚悚的故事內容吸引代替了本質的展現。

其實從心理學的層面上來看,洗腦和催眠在流程、操作方法與心理上是類似的,但是目的和結果完全不同。

易鐵希望耐心看完這篇文章的人,懂點催眠的能瞬間懂洗腦,懂點洗腦的也能了解大部分催眠,兩邊都是半懂不懂的起碼也會比原來懂許多,更希望能對小白有所啟蒙、能引發已了解者更深入的思考。

本文較長,閱讀時間20-30分鐘,花睡前半小時讀完,不虧且賺,干貨滿滿。

(1)人格、意識

既然這篇文章,是從心理學層面對比催眠與洗腦。這兩者的共同之處是通過適當手法,對人格造成改變。那么,我們先得來聊聊“人格”“意識”這兩大心理詞匯。

不同流派的心理學家的人格模型都不同,其中弗洛伊德提出的三我模型,是最簡單的人格模型,即,人格由自我、本我、超我組成。

然而一個人的人格是從生下來即開始形成的,不那么容易改變,想要通過催眠和洗腦促使改變,必須影響潛意識,恰巧這個概念也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即人的意識分為:意識/前意識/潛意識。

人生中每天看到的信息、做的事情成千上萬,有意識能記住的、能自控的寥寥無幾,因此弗洛伊德認為,意識如同冰山海面上的一小部分突起,而大部分信息處理,都隱藏在海面之下(即潛意識)接近于水面的部分,則是前意識—意識與潛意識的過渡段。

因此,我們可以簡單的借用冰山理論,來向大家展現被傳銷、成功學、各種靈修之流催眠的手法,心中意識/潛意識被植入的信息,如下圖:

“傳銷人格”與正常人格的不同

原本正常生活中的人,冰山上的部分基本是自我、小部分是超我,即有意識、有覺知的通過自我平衡本我(本能欲望屬性)、超我(道德、社會屬性)。可以簡單理解為,自我是在平衡內心中的“自私小人”與“雷鋒”。

平衡好了傾斜幅度可控,心理感覺舒服,向兩側傾斜過度則會內心煎熬難受。

如上圖中超我顯然在海面外的冰山多于本我,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中國人相對更強調集體觀念,從眾跟風只是一種表現形式,相對而言本我更多時候會遷就超我。

傳銷人格在這個基礎上,會發生左右兩個方向調整:

這種原本向左傾斜的人格冰山向右調整,剛開始時會調整到到更平衡中庸的程度,短時間內會讓被催眠者感覺到很強大的潛能被釋放,生活及心境瞬間提高了境界。在這種提高的直覺中體會到快感,會更全力的投入到劇烈的提高中,急速向右偏轉以至于很快就會發生不適。

而向左傾斜,則是在原本向左傾斜的基礎上傾斜過度,勉強的平衡迅速被打破,自我就被削減,人對自身是“失控”的,失控帶來了惶恐,也會帶來刺激、新鮮的快感。

潛意識被激活等于潛能被激發嗎?

潛意識則是所有水下的冰山,是水面上意識的三萬倍。激活潛意識找到新的動力來驅動自己做事,這種自發動力強大十倍百倍。比如同樣的工作老板催促、工資驅動的是意識驅動行為的效果,潛意識驅動則是工作本身就是興趣和好奇心、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完善自己這種深層驅動力。

偶爾在生活中和朋友聊天,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就是因為朋友觸動了你的潛意識;有時候第一次被洗腦催眠的人,也會有一些類似瞬間頓悟的感覺,這些都是潛意識的體現。

所謂潛能激發、成功學的理論基礎就在鼓吹激活潛意識,但潛意識被激發,并不等于潛能被激發,這里偏差很大。

更多的時候,和朋友聊天,突然憤怒或鄙視,也是因為朋友觸動了潛意識里的情緒爆點,潛意識中不僅儲存了“潛能”也儲存了大量“傷痕記憶”,如果潛意識不受自控的被提升至意識的領域,人有可能因無法處理太多信息失控、甚至發瘋,偶爾看到潛能激發到人發神經也就可以理解了。

激發潛意識也是人格完善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心理現象本身容易產生的蝴蝶效應,拔出蘿卜帶出泥幾乎是必然的,解決一個問題之前往往有一堆連帶問題要解決,這是一個非常精細的技術。

2)催眠——植入信息的過程

上面清晰的揭示了被植入信念對人格的影響,那么,這些信息是如何被植入的呢?

所用的手法自然是催眠。

通常人們由于影視作品的夸大以及一些不負責任的催眠術表演,對催眠有被惡意操控、被催眠者完全喪失自我意識、催眠瞬間就能達成的錯誤認知。

但原本催眠被研究和推而廣之,是為了治療心病。大量的傳銷者回家后的半年一年,會非常痛苦又找不到原因。(這方面摸清楚規律,整理資料便于當事人尋找心理醫生解決心理問題)

標準的治療催眠,是在尊重被催眠者愿意的前提下,通過語言將被催眠者引導至潛意識開放的狀態。

再將對被催眠者有利的觀念植入于他的潛意識,以達到幫助被催眠者改變行為習慣、解決心理問題的目的。

如何被催眠者引導至潛意識開放的狀態呢?

簡單地說,普通人潛意識最開放的狀態,就是恍惚的狀態。人在極為亢奮是恍惚的、無聊時也是恍惚的,此刻人的戒備心也最低。

許多人看到這句話,會誤以為自己戒備心高,就不容易被催眠。殊不知,戒備心高的一個特點是精神緊繃,有時候,催眠師會故意讓戒備心高的人持續精神緊繃,人扛不住累了,一下進入恍惚狀態,便有利于植入信息。

還有些催眠師,會故意讓瞧不起催眠師的人持續瞧不起,讓看不起他人的人會產生一種“我高你低”的快感,快感襲來,精神亢奮數時,也很容易進入恍惚狀態,繼而被催眠。

當然,電影電視劇里為了夸大催眠效果,讓情節精彩,會故意縮短催眠師的引導時間,實際操作中,這一引導被催眠者進入恍惚的時間相當長,也很費心思。

進入恍惚狀態后,被催眠者也不像電視演的那樣,完全睡著,而是半夢半醒,此時催眠指令植入的效果最好,徹底睡著的來訪者聽不見催眠指令,催眠也就失效了。

可惜,這種催眠常識的不普及,讓很多人誤以為自己不會被催眠,從而放低戒心。

催眠本是心理治療的工具,可惜手術刀也能殺人。

如這篇文章重點說的洗腦催眠,是在刻意安排流程中營造特定氛圍,把觀點概念以小概率邏輯分段拼接,以高頻單調刺激的話術進行連續性心理誘導,植入大量特定信息在當事人的潛意識里,不斷強化鞏固最終控制當事人意識和行為,以期達到騙取錢財、發展下線、邪教信仰等特定目的。

人生就是不斷完善自己人格雕塑的過程,潛意識則是完美雕塑之前的一地亂糟糟的原材料,碎石料、泥巴、沙土、顏料、水等等等等,原材料越豐富人格建設基礎條件就越好。

洗腦催眠和治療催眠都是為了激活潛意識,也就是運用原材料的一個過程。

治療催眠是激活應該激活的,完善人格雕塑需要什么就激活什么;

而洗腦催眠是過度的激活和植入,不管你的人格雕塑是太少還是太多,能使用的原材料都使用,當碎片布滿了雕塑表面,雕塑也就不是人格雕塑了。

治療催眠與洗腦催眠

的相同與不同

(1)植入信息手法的相同與不同

治療性催眠是讓意識之光照入潛意識里,激發問題、找到問題,并針對性的植入信息以治愈心理疾病,也就是找到導致冰山傾斜的最大縫隙,打進去一個楔子,以維持冰山的整體平衡。

洗腦催眠中只讓意識之光照在指定部位(所謂成功和潛能的潛意識區域,多數強調本我淡化超我),針對所有人統一復制,不考慮人與人的差異,“楔子就打這里,別人都是這里,所以你也應該在這里”,然后幾十上百個楔子就打進去

所以本我弱超我強的人治好了,本來比較平衡的人反而本我過強了,這種事情在教練技術和直銷培訓里,體現的特別集中,由此可見很多培訓的基礎是非常簡單粗暴的。

(2)催眠流程的相同與不同

治療催眠流程中,催眠師通過有技巧的詢問、觀察、誘導、深化、治療、喚醒,使被催眠者進入一種特殊的似睡非睡的意識恍惚狀態,過程中包含的手法有如漸進放松、單調刺激、集中注意、想象、對潛意識植入信息等。

洗腦催眠組合利用了自然催眠、環境催眠、集體催眠,以及自我催眠、集中高強度心理暗示、話術重復心理暗示等等方法,大部分方法都可以在催眠原理中找到。

比如洗腦前的旅游、打撲克——漸進放松;

話術里專用詞匯的重復說,比如‘善意謊言’——這是單調重復,目的,也是讓人產生無聊情緒,放松。

很多大培在開始“宣講(洗腦)”前會要求尊重別人,是為了讓聽者將注意集中到自己身上,以方便植入信息;

大量的傳銷式反問,是誘導方法;

數據羅列和現身說法類似催眠中的深化和重復。

但最為不同的是“喚醒”環節

治療性催眠最后有喚醒環節,目的是讓人回到意識的、可控的領域,讓被催眠者從被催眠狀態舒適的回歸到生活常態

傳銷的洗腦催眠則是為了控制對方心理,盡可能維持催眠狀態,盡可能不喚醒。(靈修、教練技術之類的洗腦相對溫和有終點,但是終點不一定會刻意喚醒)

對待潛意識態度的相同與不同

兩者處理意識和潛意識方法也截然不同,催眠以治療為初始目的,主要是將個性化解決方案的信息針對性的在潛意識中植入,在尊重原有意識結構的基礎上重建,引導病人向好的方向解決心理疾病、完善自己的人格。

也就是說盡可能減少無效植入,避免蝴蝶效應造成不必要的新問題。

洗腦則是以影響和控制對方思想為目的,是不尊重原有意識結構的破壞性植入行為,方法一樣但是植入的信息是特定的理念、悖論,甚至赤裸裸的歪理邪說,極少數人會構成穩定的洗腦后人格,絕大多數人都會或多或少在過程中出現思維混亂、自相矛盾、郁郁寡歡甚至發展為抑郁、躁郁、妄想癥。

洗腦催眠是一個統一復制、按傳銷人格的流水線復制產品的普遍性行為,無差別操作回避個性差異,一方面勢必造成個體人格和意識的傷害,一方面與多元化的社會大趨勢背道而馳。

(3)洗腦催眠方式方法詳解

其實,易鐵本來寫完上面的部分,覺得已經可以用催眠原理將傳銷拆個七七八八,拿給朋友看,卻發現朋友仍然再問,常聽的集體催眠、自我催眠、環境催眠、多渠道催眠并用等等,都是什么鬼?在傳銷中有嗎?

仔細思考,還真的有,但原理都很類似。(接下來所提到的傳銷,是以1040傳銷為標尺來講解的。)

比如大家常聽的“集體催眠”,常常表現為群體氣氛、群體信念一致,這種場合常常能在李陽瘋狂英語和一些成功學大會上看到。

在1040傳銷中,最明顯的是公眾場合聚集導致的群體效應,北海北部灣廣場、南寧五象廣場、合肥天鵝湖廣場名人館、貴陽規劃館、南昌1040大橋,這些所謂的暗示的景觀現象本身并沒有催眠效果,圍觀在周圍的“同類”則形成了集體催眠“氣氛、信念一致”的效果,人是這里的重點,你盯著景觀現象去解釋就是南轅北轍了。

同樣,在生活中還有一種催眠,叫做環境催眠,比如公路催眠——如果公路太過筆直,風景又很單一,同樣的信號反復刺激,會讓司機進入恍惚-催眠的狀態,繼而容易發生車禍。

在傳銷人群高密度居住小區,北海全城、合肥濱湖、貴陽世紀城、長沙湘江世紀城、武漢盤龍城、南京天潤城、南寧大沙田、桂林臨桂及八里街、燕郊上上城這些地方,這些環境對于熟知傳銷者的眼神、肢體、黑話切口的人來說,更是在強化信念。

廣告常常使用的清醒催眠,常常是通過重復播放、多渠道輸送來達到效果的,比如:今年過節不收禮,下一句我不說你也能想得到。這句腦白金的廣告,電視播、電臺播、報紙播,重復了數十年,成為了所有中國人心知肚明的“暗號”。

而在1040傳銷生活環境中,則出現大晚上打招呼“早上好”,組織內部人都明白,這是在暗示早上‘平臺’,說一百遍,效果和“今年過節不收禮”后文不說大家都心知肚明,效果是類似的。

多渠道則是通過居住小區周邊各種生活設施的“暗示標語”,飯店超市書店地攤“書籍張貼畫”等等,售樓處租房中介出租車黑車提供的“配套服務”,等等來做到的。

最后,我們要來談談自我催眠。

竊以為,這是本篇文章中最沉重、也最值得思考的部分。

其實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運用自我催眠,比如,很多人在緊張的時候,會深呼吸心理勸慰自己放松,許多學子在高考前,都會在床頭貼滿公式,以求在快睡及睡醒的時候,能記住更多知識,魯迅老先生會在課桌上刻”早”這個字,不也是運用催眠中的重復刺激,提醒自己早起嗎?

只是,自我催眠常常會失效,因為意識的力量,重復千遍,潛意識中有阻力,也還是不行。最著名的成功學笑話,就是天天站在鏡子前喊“我要賺錢”,對于一個窮人來說,意識上越是喊要賺錢,越反襯了自己缺錢,潛意識才會這么渴望錢,以至于這種渴望會大到一種失控、不理智的狀態。

對錢的渴望并不可恥,可悲的事缺乏讓這種渴望,通向正確的渠道,澆灌正確的種子,在正確的天氣下,開花結實。

在傳銷中,羊皮卷、最偉大的推銷員、窮爸爸富爸爸、方與圓等等勵志書籍也風靡一時,沒事看這些工具書甚至要考試默寫,管理下線用的所謂自律經管,都是自我催眠的道具和方法。

“選擇大于努力”就是只看選對而成功的人,不看那些選對了不努力卻失敗的大多數。因此任何單一形式的口號,都很可能成為自我催眠的工具。《烏合之眾》里也說道:“缺乏支持的時候,簡單的語言就是一種信念”,這就是口號的作用。

換言之,在洗腦催眠的道路上,催眠者給了原始力,點燃了啟蒙的火種,而后續的力量里,被催眠者自己給自己的部分占據很大比重。

手術刀可以殺人,手術刀也可以救人。洗腦和反洗腦之間,又有怎樣的催眠戰爭。

且看下一節

(徐崢的催眠大師如果看過,多數催眠相關的概念都能體會,但是請注意電影里催眠的速度太快,這與事實不符,這電影里的很多手法我都實戰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