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尼古拉斯·塔勒布

本書后1/2我是速度的,7卷內容,前三卷從了解什么是反脆弱,遏止反脆弱的愚蠢,非預測性的世界觀。
從第4卷開始即是從各個維度進行剖析,大量的例子,強關聯或者是若關聯的都有。但不管如何復雜,都是對前三卷的深入解讀,在進入某個博物館前我做足了準備,進去以后依然不能保證每一個展柜都能花上半天的功夫去欣賞,但是大部分是我感興趣的,已然非常快樂。

脆弱的反義詞不是強韌,而是反脆弱。

從不確定因素中獲利即是反脆弱的體現。

但本書卻不只是單純但闡述反脆弱這一應對風險的方式,同時在抨擊理論科學,風險評估,風險預測等一系列全面減少突變的事物運作方式。

強調避免規避小風險來減少黑天鵝事件突變出現時的斷崖式損失。
強調人為干預導致的“醫源性損傷”則是反脆弱的對立面,不僅未從中獲利,反而從中收到無法挽回的損失。

這一本非常嚴肅的書,同時也是一本觀點有些極端的書。強調必須保持小風險與小損傷。這里忽略了一個概念,即小風險與小損傷如何承擔,以及承擔對象。
在三元結構表中,體格訓練一欄,將反脆弱的方式應用為街頭斗毆。這無疑是違背大部分現實情況的。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森林防火,應當用小火代替全面禁火。
當然此類的例子都過于極端,也有一些不恰當。。

乍一想是很矛盾的,既要保持反脆弱性又要降低局部損失。但是如果從更長的周期上看就能凸顯反脆弱的必要性。

比如我們收到的教育是脆弱的,大學畢業后1-2年很多人才認識到社會的殘酷性,甚至因此形成了“扭曲”的價值觀。
如果高中,大學間歇性的打過工,或者獨自跟社會上的人接觸過,從事過進行過利益交換,這樣的人融入社會就會快很多。

而對于個體與系統,個體追求的是零風險零損失,集體追求的是組織的存活時常。在面臨小風險時用個體的損傷來增加組織的反脆弱性,降低出現黑天鵝事件時的斷崖高度差,提高組織的承受能力。
往往這都是必要的,比如公司年底優化裁員。

核心概念:
1.核心三元結構,在風險下的三類狀態:脆弱類,強韌類,反脆弱類
2.個體反脆弱與系統反脆弱。
3.黑天鵝事件不可被預測,用反脆弱不斷從小風險中獲得增益,降低黑天鵝事件到來時的“斷崖高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