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首《春分》,我第一次邂逅了筠子的聲音。
當時的感覺,怎么說呢,瞬間被驚艷到了,聲音抓耳有力量,小文藝風的民謠竟然被演繹得這么大氣。
高曉松詩意的歌詞,樸樹輕快的曲調,加上筠子富有感召力的演唱,讓人忍不住想隨著歌曲一同去追逐這大好春光啊。
“讓我唱,讓我忘,讓我在白發還沒蒼蒼時流浪”,珍惜時光,把握現在,去做想做的事,就是這首歌傳遞出的能量。
筠子的歌聲如此振奮人心。
她曾說過:“現在市場沒有希望,但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她看起來就是這樣一個熱愛生活、熱愛歌唱的女孩。
然而如果你聽說過筠子的故事,就會了解到,她其實是個“喜劇演員中的憂郁患者”。出了這張唯一的專輯后,2000年,年僅27歲的她在家中上吊自殺。她說:“其實我是沒辦法,因為我天生十分憂郁”。關于她的死因,網上猜測不斷,也許是因為感情糾葛(其實我真的很氣憤為什么她碰上的都是渣男),也許是本身就很抑郁,但我尊重她自己選擇的道路。惋惜她的同時,我更加珍惜她的作品,最喜歡的三首歌一直在手機里存著舍不得刪。
筠子的歌曲《立秋》中,有這么一句話:“你想睡去在遠方,像一個美麗童話”。是的,筠子就是一首感傷的童話,睡在無人打攪的遠方,美得像秋天的落葉飄零,卻留下了曾奮力歌唱的證據。
“總要有些隨風,有些入夢,有些長留在心中。于是有時瘋狂,有時迷惘,有時唱。”這就是青春吧,瘋狂和迷惘相伴。讓煩惱隨風,甜蜜入夢,大概才能好好地將青春長留于心。
筠子還有首歌叫《青春》,汪峰寫的,據說是筠子演唱時最有感覺的一首,大抵是戳中了她的心。但我覺得這樣的青春太過疼痛了,青春本該朝氣蓬勃的,可筠子卻如此滄桑,她心里竟是這樣的沉重和痛苦。
筠子的歌曲中,我最喜歡的是《冬至》,總會讓我聽得熱淚盈眶。感覺她唱得是如此的用力,活得是如此的用力。
“為什么天上有月亮,為什么地上有遠方,為什么眼睛有淚光,看得天地之間一片白茫茫。為什么四季要歌唱,為什么我們要成長,為什么有那么多墻,所有漫長的路越走越漫長。”
一連串的質問,或許迷茫和不解,但筠子演繹出的氣勢磅礴只讓我感受到了一種不服輸的精神。
我喜歡筠子也許只是因為她的歌聲帶給我的明朗與力量,那是平平淡淡卻也轟轟烈烈的青春。
“來啊,來看那春天,她只有一次啊”
……
“你可知 春天如此短,她一去就不再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