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聽我說要去西藏,媽驚訝道:你怎么又出去?你哪有那么多假?我懵了:我咋又出去了?還去過哪?媽:年頭你不是去了哈爾濱。額......那只請了1天假啊,那也算請假!我翻了翻白眼。
事業心極強的老閨蜜也關切地提醒:你老往外跑,你老板沒意見?又被問愣了:我哪老往外跑了?!
忽然想起確實經常曬一些游玩的照片,不過那多是周末周邊游,以健身為目的,看風景倒是其次。更何況還有幾次只是周六、周日的市內徒步。
做為一個有著強烈責任心的職場女漢子,忙起來也起五更睡半夜,可敬業著呢!
2
翻看自己的朋友圈,似乎除了經常去“遠方”,平日里在家就拽文嚼字,好象確實一不小心就過上了別人眼中詩和遠方的日子。
想到這,不由地笑了,年前可不是這樣,被茍且的日常壓抑著,感覺自己都要抑郁了,為此還專門請貓貓占了一卜。
“牌面顯示,即便是逃離眼前的茍且,該存在的問題還是存在。”貓貓煞有介事地解釋道:“其實還是自己心理的問題,總想追求一些理想層面的東西,但是所有的理想是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的。”
一語點醒夢中人:如果不找到自身的問題去改變,逃到哪里,哪里就還會是茍且啊!
聽人勸吃飽飯。于是剝洋蔥一般深刻剖析自己。就像貓貓說的,是自己心理的問題:踏踏實實地把眼前簡簡單單的工作做掉,就已經是詩和遠方的日子了。
于是調整心態,平心靜氣,轉變作風,終于由別人眼中的詩和遠方,變成了自己也認可的詩和遠方。
3
人生之旅漫長而又充滿未知,我們行走在這條路上,一帆風順,心想事成,只是美好的祝愿。祝愿再美好,現實也會暴露出它猙獰殘酷的嘴臉,我們多數人都會遭遇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磨難和不盡如人意。
正如現任美國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在他兒子初中畢業典禮上,一反常態地祝孩子們“不幸并痛苦”的致辭,卻被評價是他本年度最好的作品,因為確實是“無論我(們)怎么想,這些都將在生命中必然發生。”
抱歉地說,
我會祝福你時常感到孤獨,
唯有如此
你才不會把良朋益友視為人生中的理所當然。
我祝福你人生旅途中時常運氣不佳,
唯有如此
你才意識到概率和機遇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
進而理解你的成功并不完全是命中注定,
而別人的失敗也不是天經地義。
……
無論我怎么想,
這些都將在生命中必然發生。
而你能否從中獲益,
取決于你是否能從你的不幸中領悟到想要傳遞給你的信息。
4
接受了這種“祝福”,我們或許會驚喜地發現,我們多數人的生活,并沒有原以為的那么茍且,而詩和遠方,也并不像天邊的云彩一般可望而不可及。關鍵的問題是,我們是不是確切地知道自己的詩和遠方是什么?我們的詩和遠方是不是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我們為自己的詩和遠方做了哪些切實有效的努力?
好高騖遠,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欲望遠大于能力,這是包括我在內許多人存在的問題,也是我們許多人抑郁、焦慮、認為眼前生活茍且的原因。
詩和遠方要有,更要切合實際,詩和遠方要有,更要有實現它的行動。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茍且或貌似茍且的生活中過得詩意盎然,如遠方一般旖旎;唯有如此,我們的詩和遠方才不會象空中樓閣,望之沮喪;唯有如此,我們離詩和遠方才能越來越近,直至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