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蛋一詞的來歷

混蛋有時叫渾蛋,從字面意思看就是蛋里面是渾的,就是分不清,渾濁。大家都知道,我們通常吃的雞蛋,鴨蛋,鵝蛋等等,蛋清和蛋黃都是分開打的,清黃分明,但是渾蛋呢,就是蛋清和蛋黃混在一起,分不清。大家知道什么蛋的蛋清和蛋黃不分開嗎?真有這種蛋,那就是王八蛋,所以王八蛋也叫渾蛋,比喻對事情分不清,好壞不分,場合不分等等。

?以前有過混沌一詞,就是把需要說清楚的事情沒有說清楚,讓人分不清說的是誰,說的是什么事。因此, 當“混沌”流傳到市井以后,經過口耳相傳,就變了樣,再按照這個音寫成字,根據個人的理解,就有了“昏蛋”、“渾蛋”、“混蛋”三種不同的寫法,而這三種寫法,表達的卻是三種程度不同的意思。 “昏蛋”是說這個人發昏得頭腦糊涂;

“渾蛋”是說這個人什么問題都分不清楚,把許多的問題都攪得渾然一體;“混蛋”是說這個人有些“混”,已經到了“胡攪蠻纏”的地步。 “昏”和“渾”都是對人的評價,再加個“蛋”字,就有侮辱的成分了,而“混蛋”就純粹是罵人了。 追本溯源,“混蛋”是“混沌”的以訛傳訛,把對行為的斥責變成了對人的謾罵。

?王八蛋”是“忘八德”的訛傳。 中國人自古重視德,認為最重要的排列靠前的有“八德”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古人認為一個人的品行如果以上八德不齊就是一個不道德的人也是被人不齒的,所以對于那些不忠不孝、不講信義不廉潔自律、不知羞恥、不懂禮節的人以“忘八德”斥之。 當然被斥為“忘八德”的人并一定是八德全無,在這八德里違反一項或者一項以上就斥之“忘八德”,“八”是個概數不是確數。 在長期的口傳過程中“忘八德”被訛傳為“王八蛋”與三個字組合讀音有關,因為“忘八德”出現在口語中是呼出來的,不是念出來的,被呼的詞語在漢語里是有講究的。比如祭文、經文是送出來的,人名、口號等一般是呼出來的。呼出來的詞語要求音調平仄有韻鏗鏘有力,所以在起名時這是其中要注意的方面之一。

?“忘八德”(仄、平、平)三個字的組合,違反了被呼詞語鏗鏘有力的規范,所以在口傳過程中自然而然的被平仄押韻的“王八蛋”(平、平、仄)所代替,一代傳一代,最終讓好多人迷失了這個詞語的本意。 被罵成王八蛋的:像不孝父母的、不尊兄長的、不忠實于朋友的、奸詐欺騙的、不守誠信的人、無禮無理的無賴、背信棄義的騙子、偷人養漢的娼妓、尋花問柳的色狼、偷雞摸狗的小人,真是名正言順,一點都不為過。

?那么什么是王八呢?民間所忌諱的“王八”,指的就是甲魚(或烏龜)。因為“王八”即烏龜和甲魚的總稱。(民間俗稱烏龜為“王八”)為什么烏龜又叫王八呢?這只要讀一讀《史記·龜策傳》就明白了。在這篇由西漢史學家褚少孫增補的《龜策傳》中,作者根據遠古時代三王、五帝以“神龜”和蓍草卜筮的傳說,將“神龜”分為八種。每一種都有一個名稱,第八種名為“王龜‘,于是,后人便將這列在第八位的“王龜”簡稱為“王八”。久而久之,“王八”也就成了烏龜的別名,人們也常將烏龜與王八放在一起連用。如明代郭勛編的《雍熙樂府》中有一首《叨叨令兼折桂令》,就將“龜兒”和“王八”連在一塊,用來指同一種人。由此可見,所謂“王八”指的就是烏龜,是烏龜的別名。既然烏龜又俗稱王八,那么人們忌諱稱呼“烏龜”的同時也就必然要忌諱稱呼“王八”了。

? 還有一說,因形態得名,因為鱉(甲魚)、烏龜的甲殼,骨頭以“王”字型排列,而且左右各長出長短八根排骨,所以,被稱為王八。 如果有什么不同的看法,請留言,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關注我,分享更多傳統文化和中醫知識,每天都學習一點知識,讓你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