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鳥事

不要認為這是個嘩眾取寵的標題,沒有打算想成為標題黨。

那就先說說這標題吧。在國內時曾經在得知有個年齡比較大的鄰居給自己取了個網名叫東湖鳥人,當時年輕的我笑了,后來知道他是真喜歡拍攝鳥,尤其是退休后還堅持清晨5點去東湖拍鳥,于是對他這個網名由揶揄變成了尊重。由此我明白了鳥事可以真真切切地是與鳥有關的那些事。

來美國后感受很深的就是自然環境保護得確實好,不說每家每戶門前的大草坪上晚上可以看到大把的螢火蟲,也不說隨處可見小松鼠和小兔子悠閑地玩耍,單單就說睜眼即見側耳即聽的各種各樣的鳥兒吧。

每天早上一定是伴隨著窗外的鳥鳴聲醒來的,拉開窗簾會看到種類繁多的小鳥忙碌著,在樹上,在草地上,在天空中。可惜我不怎么分得清它們的名字。只要看看就能賞心悅目,相逢何必曾相識呢。有的是鮮艷的紅頭,有的是脖子上有一圈五彩斑斕的毛,又有的是長著一對藍瑩瑩的翅膀,陽光下分外奪目。可能是很少受到人類傷害,所以見到人并不是很驚慌,甚至是可以較近距離地與你對視,畫面是相當的和諧。

一天我們從外面回來,看到隔壁鄰居二樓門口有只小鳥被掛住了,在拼命掙扎。車還沒停穩,我們就搖下車窗看,一只普通的麻雀頭朝下不停地在撲騰,腳上好像被纏住了什么東西,聲音不大但聽起來有些凄厲。大寶趕緊說,爸爸媽媽我們救救它吧。1歲10個月的小寶還不怎么會說話,也在不停地重復,鳥鳥哭,鳥鳥哭。

鄰居是一對和善的美國老人,現在應該是沒在家,否則不會不管的。先生停下車趕緊上樓去看,原來是這只麻雀不知道從哪兒粘上的細線,腳捆住了不說,在垂死掙扎時順帶把脖子也纏住了,越掙扎繩越緊。先生踮起腳也夠不著,于是下樓在車庫里抄起一把鄰居老太太種花用的鐵鍬,小心翼翼地把繩子從一邊勾下來。抓住了繩子沒想到它還很結實,試了幾次都沒扯斷。大寶趕緊回家取了一把剪刀,終于把小家伙拿在手上了,連帶著纏在它身上的一團亂麻似的細繩。

在先生手上的小麻雀不再勒著脖子不怎么撲騰了,只是必須得解開它身上的繩子否則還會掛在哪兒的。于是我和先生合力仔細地查看起這團小亂麻來,只是小麻雀又緊張起來時。身體在手里不停扭動,想用嘴巴啄人。大寶在旁耐心地說不怕不怕,小寶則在旁邊仰著小臉,抱著雙臂不停地說,怕,怕。最后先生扯著細繩,我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開細繩,這一刻,有那么幾秒鐘,世界很安靜,心里也很平靜,沒想過要拍照,更沒想過發朋友圈。

小麻雀終于沒有了任何束縛,在先生手里也安靜了許多。先生看著倆孩子好奇的目光,笑著問要不要先帶回家給孩子們看看再放走,我和大寶馬上否決了這個建議,千萬別,它剛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劫難,多可憐,趕緊放了吧。于是,先生手一舉,對著小麻雀說你自由了,手一松,它迫不及待地飛向了車庫旁的那顆大樹,愿你余生不再有傷害。

回到家,大家都很開心,沒有人再去提這件事。我卻在想,在國內時,每天被各種瑣事纏身,行色匆匆,人聲鼎沸,會不會注意到有這么一只被困住的小麻雀呢,即使看到了會不會這么耐心地出手去救呢?

《道德經》說: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本,躁則失君。內心波瀾不驚方能感知萬物之妙。做人,處世,育兒,工作,家庭,概莫能外。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